位置: 初中网 >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 正文

达斡尔族孩子唱出幸福歌

2023/6/20 20:06:29 点击:

来源时间为:2021-06-07

嫩江右岸,乔文生们一棒棒接力达斡尔族孩子唱出幸福歌2021年06月07日

民族小学绿茵场上的“足球之星”。

达斡尔族小学学生正在上民族语言课。

齐市杭奥电梯总经理孙辉与优秀毕业生欢快的交流。

达斡尔族中学首任校长乔文生谈办学经历与民族教育。

□文/摄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桂华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具宣冶

川流不息的嫩江右岸,有一处黑龙江省唯一的人口较少民族的民族区——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达斡尔族女孩吴静涵的童年就是跟着爷爷奶奶,在偏远的达呼店度过的。

5月18日午后,阳光明媚,记者来到了达呼店民族小学。绿茵场上,吴静涵和同学吕冬雪、张斯琪正向学弟学妹们传授球技。今天,她们特地请假回母校,参加“杭奥杯”校园足球联赛闭幕式,并向母校报告喜讯:三人已入选省女足队,将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今年全运会比赛;三人还被省重点高中录取,继续学业的同时,一同冲击国家队的目标。

几年前,在这片满是泥土的操场上,她们懵懵懂懂,不知人生何求;如今,在绿茵场上,她们把人生的精彩踢进了成功的门栏。

巴塞罗那,足球少年的欧冠梦

同为留守儿童的吕冬雪,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因家庭生活困难,性格有些腼腆、内向。自从练上了足球,人也变得越来越自信、阳光。她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足球,很难想象我的人生会走向何方。是母校老师给予我们前行的光亮,是杭奥电梯公司的叔叔阿姨们的无私帮助,给了我们有力的肯定。因为这些善意,社会才变得那么美好和谐,富有暖意。”

一同回到母校的还有曾是达呼店小学男子足球队主力的王来正、齐宇轩、刘世严。三人曾代表黑龙江省参加“谁是球王”北赛区决赛,获得冠军,王来正更是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南北赛区总决赛。“你的梦想是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王来正脱口而出:“巴塞罗那。”这一刻,他是那么的自信,仿佛就站在“巴塞罗那”的门前。

教练刘玉明正在场内指导小队员们训练,6年前他受聘来到这里。看着场内欢快奔跑的孩子,他欣慰地说:“足球运动不仅使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变得越来越开朗活泼,也对未来的人生充满了美好期待。希望这些孩子学成后,能够回到母校,接过民族教育的接力棒。”

校长乔连成已经是第五次接受齐市杭奥电梯公司董事长孙辉的捐赠了。他说,训练和比赛经费不足、装备落后成了制约农村学校特色教育发展的瓶颈,爱心企业的资助为校园足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学校多次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获得佳绩。两年来,孙辉共向学校捐资20余万元。他说:“每次来看孩子们都打心底里高兴,我们给孩子的不只是资金的支持,更要传递给他们快乐、希望和爱心,带着这些,孩子们的人生之路会走得更远、更好!”

初心不改,老“达斡尔”的教育梦

“达斡尔”寓意为“开拓者”。83岁高龄的乔文生被誉为梅里斯区民族教育的“达斡尔”。5月19日一早,他和多占胜、敖宝臣、唐洪志、沃英冈、胡冰等不同年代的达斡尔教育界同仁接受记者的采访。他的讲述,犹如一幅达斡尔民族教育的历史画卷,展现在记者眼前。

乔文生说,数百年来,达斡尔人民为保家卫园、民族解放、建立新中国做出了卓越贡献。达斡尔族有着重视教育的传统。解放前,只有极少数的达斡尔族孩子能进入满文私塾和满蒙文公办学堂,学习满、汉、蒙文。达斡尔族社会名流集资办学,学校由教授满文为主逐渐向汉文为主过渡,但也只有少数人接受教育,也没有自己的民族学校。1946年齐齐哈尔地区解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达斡尔族每个村都建立了小学,有的乡设立了中学。1956年,国务院确认达斡尔族为单一民族,达斡尔民族教育发展迎来了春天。

1939年出生的乔文生,1946年就读内蒙古扎兰屯葛根小学,初中就读于齐齐哈尔市第六中学,后转至市民族中学,高中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他出任梅里斯一中副校长,开办达斡尔民族班。1987年,他创建的达斡尔族中学,成为全国首个以达斡尔民族命名的中学。

乔文生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达斡尔民族教育。为了提高民族教育水平,他多次在政协、人大会议上,向各级政府呼吁建立达斡尔民族中学。1987年,在区政府的支持下,他多方筹资8000多元,在一个建筑面积只有1000平方米的破旧四合院里,创建了梅里斯区达斡尔族中学。随着生源不断增加,乔文生有了要建教学楼的念头。于是,他去找国家民委,找省、市领导争取支持,最终获得了100多万元建设资金。1991年,一栋建筑面积23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建起来了。后又经过几次扩建,现在学校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达27000平方米,具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30多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因担心校舍出状况,乔文生连夜骑车赶往学校,途中遭遇了车祸,一只眼睛因此失明。巨大的伤痛也未改变他投身民族教育的初心,2009年,他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终身教育功勋奖”。

“解放初期,达斡尔人的文盲率达到95%,今天,65岁以下的人群基本扫除了文盲,这是在党的关怀和厚爱下,民族教育发展的成果。”乔文生发自内心地感叹道。

与共和国同龄的多占胜,是梅里斯区教育局首任民族教育股股长。他说,当他上小学时,几乎每个村都有了小学,但条件比较落后,大多是租用村民的土房、仓房上课,教师水平也较低。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家对民族教育加大投入,校舍从土房变成了砖瓦房,再到教学楼,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全区现有民族学校19所,少数民族学生2050人,9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

代代相承,民族幸福的中国梦

1999年,敖宝臣接任达斡尔族中学第三任校长。他告诉记者,在他任职的10年间,国家逐年提高民族教育投入,对少数民族学生实施的“三免一补”政策,不仅按人头拨付教育经费,还给予家庭困难学生数额不等的助学金,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省前列,高中升学率达85%以上,省重点高中升学率达30%以上。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上,学校实施双语教学,提倡每个学生会唱一首达斡尔族歌曲、会跳一支达斡尔族舞蹈、会讲一个达斡尔民间故事,对孩子从小进行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的教育。

5月19日下午,在梅里斯区达斡尔族小学,一名身穿带有民族特色校服的女孩,带记者浏览了极具民族特色的校园:教学楼外悬挂的浮雕,讲述着达斡尔族英雄的故事;拾阶而上,分别用汉语和国际音标标注的达斡尔语印在每级台阶上;走廊里挂满孩子们的手工制作。校长胡冰是年轻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他带记者观摩了一堂民族语言课,达斡尔语专职教师正在纠正一名汉族学生的发音。他说,虽然是选修课,可达斡尔族和汉族的孩子们都喜欢上。2013年,省级教材《达斡尔语》出版,民族语言进了课堂,与民族体育、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手工制作构成了民族教育发展体制,一批批优秀的达斡尔族少年从这里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

“嫩江流水荡清波,达斡尔世代唱山歌,山山水水唱不尽,盛世迎来幸福多”,达斡尔人把这支山歌唱遍了山川,唱遍了田野,唱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荆州4所重点中小学将搬迁掀起一股学校迁徙大潮
河南信阳:平桥区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应城科技高级中学揭牌,今秋9月开学招生
最新图文
兴山:宜昌市教育局资助中心到古夫中学检查指导学生资助工作
新建、扩建!杭州一批学校和幼儿园建设最新进展来了......
悦读越美好”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