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2-08-24
8月22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印发《关于颁发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决定》,89名来自全国各地、具有较强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潜力的大中小学生获得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云南的宋昕睿、吴冷熙两位同学获得了此项荣誉。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看看他们的获奖之路。
国家级奖项他们是怎样获得的?
宋昕睿
小学:昆一中附小
现就读于:昆一中
个人成果:多次参加科创、机器人设计、创意编程等赛事并获得国家级荣誉,以《模拟设计智能控制与数据分析系统》为题撰写论文,获得推荐参加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
宋昕睿成为“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候选人时,他正就读于昆一中西山学校初三(20)科技班。他在学校科创实验室主要从事Robomaster机甲大师、python程序设计、MakeX机器人、智能设计与智造等项目的学习与研究。宋昕睿说,敏于行而讷于言的他,喜欢做一些科技创作的事情。“科学是一个神奇的东西,让我在探索中快乐成长。科技成长的道路上,我在合作中了解,在实践中成长,在无知中探索。对科技,有信念,有热爱,有着想要探索的心,我相信未来因为科创而更加美好。”
7月27日,宋昕睿代表云南参加“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终审答辩,这是云南入选该项目的唯一1名初中学生。
从2019年至今,宋昕睿获得了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奖。
01
科技启蒙:从热爱到坚持
也许兴趣是随缘的接触,但坚持走下去,时间会证明你对科技的热爱。
我的启蒙是从昆一中附小开始。在学校科技社团看到程序控制的机器人,那时我有很多疑问,这个机器人是如何设计的,怎么动起来的?带着一系列的问题与好奇,从小学走到初中,在昆一中西山学校科技特色班,我开始系统学习编程、开源电子、机械结构等。从每一行代码的编写,从每一个螺丝的拧紧,开始了我的科技成长之路。
在这个过程中我依旧记得作为队长和我的队员设计的第一台金属结构机器人,长宽约50厘米,用于自动吸取在地面的球,并发射到指定位置。从传动到程序,我们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结构,一次又一次地测试数据,半年多的反复修改与测试,积累十多次结构重新设计,上百次抛射数据测试,才设计出预期的机器人。正因为这个坚持的过程我理解了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所说: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
02
科技成长:从项目到创新
一路坚持,一路成长,我在昆一中西山学校的科创项目中不断学习与成长。在python项目中,独立开发我第一个游戏项目Tank,获得了云南省python编程一等奖,虽然有很多bug,但正是漏洞促使我不断学习与改进。
在智能设计项目中,从生活出发,利用开源电子设计智能控制与数据分析系统,获得云南省智能设计第一名、全国科普创新大赛优秀奖。看到物流运输中的困难,我和队友设计地上地下运输的机器人模拟设计智能陆空物流,获得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移动应用创新赛中学组“最佳作品奖”。
我也参加了很多机器人竞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大疆Robomaster机甲大师项目,在项目中我独立负责机器人的麦轮、pID巡线及智能精准识别与瞄准的研究与设计,历时一年作为副队长与队员一道获得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的全国冠军。
在项目中,收获的不只是成绩,更多是对创新的认识,创新是学习思考,创新是持之以恒,创新更是团队合作。
03
科技反思:从技术到科学
借着这次科技创新奖的评审,其实我也在梳理我自己的科技成长之路。一路走来,刚开始,我实际上主要是在码代码、应用工具,对技术带来的效果感到惊奇。到初二,才开始慢慢思考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并应用到问题解决中,比如过去我会应用麦轮实现前后左右平移,惊叹于麦轮的结构设计,没有想过平移背后力的作用与分解,以及牛顿在力学提出的科学原理。
这样的事例有很多,当我开始多问为什么,探寻背后的科学原理,从知识原理向技术的渗透,使得我的科创焕然一新。
科学不止于技术,还有原理背后的理性精神。科学是神奇的,让我在探索中快乐成长。我讷于言而敏于行,我的科创旅程才刚刚开始,对科技,我有信念,有热爱,有着坚持探索不放弃的心。
吴冷熙
高中:开远市第一中学
现就读于:重庆大学物理学专业(本硕博连读)
省级三好学生,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北斗杯”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北斗探秘”科学探究活动全国一等奖;参加山东大学科学营,荣获高校科学营全国优秀营员称号,还参加了南方科大科技创新体验营和北京大学“北斗系统与时空智能”暑期课程。科技作品荣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省二等奖并获得全国总决赛提名。通过强基计划被重庆大学物理学专业录取,本硕博连读!
科创教育这些学校是咋做的?
昆一中西山学校
为什么学校在科创上屡创佳绩?
昆一中西山学校科创中心从科创课程开发、科创空间建设、科创项目推进、创新活动竞赛方面构建科学而可持续的中学科创教育体系,从而推进科学的育人体系,促进学生高素养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栋梁。
学校依托专业科创教师团队,整合算法程序设计、嵌入集成电路和机械工程设计三类课程,每周6次课,推动学生在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方面深层次学习。
昆一中西山学校是共青团中央2021年“认定授牌”的首批“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着重围绕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科技领域,为广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公益性场所资源,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科学热情,提升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科技课程上如何设置?
昆一中西山学校从初一到初三再到高中构建系统的科创课程,关注学生编程思维、计算思维、数学思维、创新设计思维、工程思维的培养。科技班利用每周共6~8节(正课4节、选修课1节、周五课后一小时、周日提前两小时到校)开展科技创新教育。
开远市第一中学
开远市第一中学于2012年建立创新教育中心,并相继建立了机器人工作室、创新教育工作室、航天北斗工作室等科技教育阵地。近年来,学校先后邀请中国工程院龙乐豪、刘经南、谭述森、朱有勇四位院士和中国科学院童庆禧院士,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专家教授到校讲学。
多年来,学校组织培训学生参加创新教育课程6000余人次,组织学生成功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55项;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师生共1600余人次获得亚洲、全国、省、州、市、校等各级各类奖励和荣誉。学校曾荣获全国特色教育示范单位、云南省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第一批云南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北斗科普基地、小院士创新孵化基地、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等荣誉称号。
新闻多一点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工作坚持育人初心,突出真实诚信、从严要求。各级团组织广泛遴选、严格推荐,组建资格评判委员会全面审查候选人创新成果真实性,认真做好全国、省、校三级公示。严格规范评审程序,注重公平公正公信,对学术不诚信行为“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因应疫情防控要求,创新开展网络评审和“云答辩”,全面客观了解候选人真实水平。坚持“宁缺毋滥”、质量优先,真正选出具有典型性、引领性、代表性的青少年。
经过层层遴选,最终获奖者中共有小学生9人、初中生19人、高中生30人、大学生31人,男生69人、女生20人,少数民族9人。他们中有的从小以伟大科学家为榜样,将好奇心转化为对科学技术持之以恒的探索;有的虽然出身贫寒,却始终保持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努力用科技的力量改善更多人的生活;有的将宝贵青春奉献在祖国西部,刻苦攻关钻研,立志保护雪域高原的生物多样性;有的积极投身国防科技事业,聚焦攻克“卡脖子”技术,为维护国家安全添砖加瓦……他们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创新风采、担当精神和奋斗群像,将示范带动更广大青少年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参与科技创新、投身科创报国。
来源:共青团中央、昆一中西山学校、开远一中
春城晚报乐学派是春城晚报教育新闻部官方教育新闻发布平台,是春晚教育记者团队为您打造的升学服务平台,专注于昆滇各学段的招考和升学信息发布,升学路上的每一次大考,“春城晚报乐学派”都会是您最贴心的陪伴。更全的招生专家资源库,更多招考填报指导,还有一对一招生咨询服务,“春城晚报乐学派”的惊喜未知,等你来“解锁”!
入群攻略
加入群聊,你只需2个步骤:
关注“春城晚报乐学派”微信公众号;
加乐学君微信:ccwbjy2,并发认证信息:孩子姓名+学校+班级+家长联系方式,完善资料后申请入群。申请入群。
扫码加“乐学君”微信
注明“孩子现在在读的年级”,
即可进入“春晚教育分年级家长群”
与老师及同年级家长互动交流。
收藏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