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初中网 > 弥渡县 > 正文

弥渡民歌代表性传承人李彩凤逝世享年79岁

2023/6/16 11:57:51 点击:

来源时间为:2022-07-18

弥渡民歌代表性传承人李彩凤逝世,享年79岁

姓名:李彩凤

性别:女

终年:79岁

逝世原因:因病去世

生前身份:弥渡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7月3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寅街镇朵祜村,唱了一辈子山歌的李彩凤最终停止了歌唱,终年79岁。

李彩凤从会说话时,便会唱调子了。在朵祜村这一彝家山寨,放牛放羊、上山砍柴、找对象,大家都要开腔唱山歌。歌声是他们表达情感最普遍的方式。

1959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五朵金花》到云南取景,时年16岁的李彩凤被选为情歌对唱场景中的群众演员。当时远近村寨的许多人都知晓了这个唱功了得的少女。

十年前,李彩凤被选为“弥渡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守灵的那三天,二儿子李毕在家中灵堂循环播放《放羊调》《小河淌水》《黑七腊白》等母亲唱了一辈子的弥渡民歌。在他看来,母亲具有穿透力的歌声唱出了许多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母亲走了,我的伤痛深如峡谷。”母亲的声音从音频里钻出来,童年一下子展开在李毕眼前。李毕回忆,小时候,没有电灯的夜晚,李彩凤时常抱着他或兄弟在火塘边烤火,嘴里不忘哼唱着《摇篮曲》。

用李毕的话说,唱歌是母亲与生俱来的技能。传唱弥渡民歌,亦是她躲不开的命运。

她的《小河淌水》有少女般的天真

在涉及弥渡山歌《小河淌水》的论文、民歌书籍中,歌唱家龚琳娜曾不止一次见过“李彩凤”这个名字。龚琳娜也爱唱《小河淌水》,2020年3月,她终于去往这首歌的起源地——位于云贵高原西部、大理州东南部的弥渡县采风。

那是龚琳娜第一次去弥渡。云南当地的一名记者告诉她,如果想听地道的《小河淌水》,一定要去拜访朵祜村的李彩凤老人。年近八旬的她住在同彝族人的歌喉一样高亢的高山上。

乍暖还寒的初春清晨,身着彝族服装的李彩凤站在村口迎接龚琳娜。村寨比意料中还要干净,村里人对李彩凤都很尊敬,龚琳娜思忖,老人的晚年生活应该很幸福。

村里2017年建成的彝族传统文化传习所,砖木结构,其中有两间属于李彩凤。看着传习所内配置俱全的桌椅板凳,龚琳娜心中一暖,“能感觉到国家对这类民间艺人的重视。”

然而同时,她不禁有些伤感。李彩凤这样的民间艺术家都年事已高,龚琳娜担心,随着这些民间艺术家的过世,一些声音、一些旋律可能也会随之消逝。民歌的传承面临着断层的危机。

因此,她很珍视此次拜访。

李彩凤邀请她去老屋坐坐。在火塘边,李彩凤唱起了《放羊调》《摇篮曲》《小河淌水》等多首彝族民歌。她时而摇头,时而轻轻闭上眼睛,时而挥动手臂,银质头饰碰撞出沙沙的响声。间或冒出的咯咯哒哒的鸡叫声没有将她的情绪打断。

火塘上烧着的那壶水不断升腾出白色雾气,扑到二人身上,很快又被李彩凤唱歌呼出的气息搅散。龚琳娜膝盖上摊开着笔记本,以便及时记录谱子、旋律和发音。某些她听不懂的彝语发音,就用拼音代替。当这位同样专注民歌传承的后辈对李彩凤唱出自己的理解时,偶尔,李彩凤也会指点两句,“后边这两排多拖一点……”

听李彩凤唱歌,龚琳娜听到了放松的唱腔,如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情感饱满而内敛。在寻觅各处独特声音的途中,龚琳娜见过不少老人,李彩凤的真实纯粹让她深觉可贵。人如歌声,歌声如人。

当李彩凤开嗓用彝语唱《小河淌水》时,龚琳娜心生震荡,觉得眼前坐着的根本不像一个老人,“她的表情神态更像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神采奕奕的。虽然声音苍老了。”

唱歌之余,李彩凤乐意提起一些往事:年轻时乡亲们经常约着上山砍柴或者放羊放牛,一去就带着好几天的干粮。高山上的生活艰难而单调,全靠唱歌来解闷。

歌里有他们对爱情的向往,对大自然的赞颂,以及旺盛不息的生命力。

“所以会产生像《小河淌水》那么浪漫的歌。”依照龚琳娜的解读,“月亮出来亮汪汪”就像姑娘的眼睛“亮汪汪”,讲的是月亮,其实唱的是自己。

听到李彩凤离世的消息,龚琳娜委托朋友送去了花篮和礼金。在探寻非“千人一声”的声音地图里,她庆幸自己曾拜访过这位纯朴的民间艺术家,记录下来一些应当记录的声音痕迹。

“再过几十年,这批老年人老去,这样纯粹的民歌,恐怕只有音乐学院的课堂上才有了。”曾有人在龚琳娜发布的李彩凤视频下方评论。

从乡间农妇到弥渡民歌传承人

李彩凤出名得晚。

54岁以前,李彩凤算是彻头彻尾的乡间农妇。

年轻时虽然当过卫生员、话务员、县花灯剧团的独唱演员,但劳作一直是她不变的底色。养鸡、放羊、砍柴,家里的一亩多地还种着荞麦、小麦、玉米、豌豆等农作物。

9岁丧父的她懂事得早,身为长女,早早便帮着母亲操持家中大小事务,照顾弟弟。日子过得苦,唱山歌成了她为数不多的乐事。

1959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电影《五朵金花》到云南取景,时年16岁的李彩凤被选为情歌对唱情景中的群众演员。尽管影片中没有她的特写镜头,当时远近村寨的许多人都知晓了这个唱功了得的少女,听闻她的彝族名字叫来香。

见过她的人四处讲,来香是朵祜河畔女人中的女人。

朵祜村村委会主任李华昌是李彩凤的远房亲戚,自小叫她舅妈,从家步行六七分钟就能到她家。“她做的饭菜很好吃。”李华昌儿时就知道,李彩凤家里面由她说了算。

在李华昌眼里,李彩凤是朵祜河畔女人中的汉子。女人能做的活她能做,男人能做的活她也能做。民族刺绣、剪纸手艺在村里是一绝,勤劳能吃苦,干农活也得心应手。“个性强势,很有正义感,心直口快,在村里碰到看不下去的事情,别人不敢说的,她敢说。”

去世前一个月,在大理州人民医院住院的李彩凤还惦记着一个盲人邻居,她无儿无女,76岁了,是村里知名的“五保户”。李彩凤委托另一个邻居给她送点饭菜,担心她挨饿。

不久前,当着李彩凤面,李华昌打趣道,“你是女汉子啊。”年轻时能背动两三百斤柴火和粮食的老人乐呵呵地笑,“没办法的事情。”直至去年,她还坚持每天上山砍柴,以锻炼身体。

村里人都说,54岁是李彩凤生命的分水岭。

1997年,时年54岁的李彩凤闯入央视记者的镜头,她清亮天然的歌声自此从偏远山区传进更多人的耳朵。

李华昌回忆,那个年代,弥渡县内山歌唱得好的人并不罕见,但太多人一面对镜头就无法自然歌唱。而李彩凤性格开朗、胆子大、不怵镜头,加之颤音出众,因此被央视节目组选中。

2006年1月5日晚间,北京大学百年讲堂,“聆听云南”音乐会现场,在俄罗斯爱乐乐团的伴奏下,李彩凤用彝语独唱起被称为彝族英雄史诗的《黑七腊白》。这首她从8岁便会唱的民歌,讲述了南诏国第一代王细奴逻(黑七腊白)由牧羊人成为国王的故事。

整场演出结束后,台下师生不停喊“老妈唱得不过瘾”“再来一首”,李彩凤又返场唱了一首彝族情歌。歌毕,李彩凤举着话筒说,“今天晚上我在这里想说两句话,北大的全体师生,我会留给你们深刻的印象。”

说完,李彩凤泪流满面。多年后,回顾一生中的“高光时刻”,她说当时流下的是高兴的泪,激动的泪,忘不了的泪。

那次演出由二儿子李毕陪同,两人都是第一次去北京。在毛主席纪念堂参观时,李彩凤哭了。李毕说,抛开老一辈人骨子里的情结,母亲是感激唱歌给她带来的全新经历,“毕竟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在那么大的舞台演出,第一次到首都。”

在李毕看来,置身通讯发达的商业社会,原生态的东西逐渐成为后视镜的风景,愈走愈远。“在母亲的歌里,找不到丝毫的商业气息。一些山歌唱出的是普通大众的情感。”

2011年5月,弥渡民歌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次年,李彩凤被选为弥渡民歌代表性传承人。有时候,李毕觉得母亲似“中魔了”一样,将传承人这个身份看得太重,正式收了16个传承弥渡民歌的弟子,到各个学校唱民歌、普及民间艺术,“想要做更多的事情。”

最好的母亲,最好的奶奶

在儿孙们眼中,李彩凤是最好的母亲,最好的奶奶。

纵然仅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她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在大儿子李强看来,母亲的思想格局完全不像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农村妇女。

“在大山里,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如果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很难出山了。”她不止一次跟儿子们强调,要靠读书来打破命运的桎梏。后来,四个儿子相继走出大山。两个定居县城,两个在外务工。

李毕忆及,约40年前,在弥渡县一中念初中时,李彩凤为了给他凑生活费,一个人背着重达100多斤的6根椽子,从朵祜村出发,步行36公里到了县城。在市场、在街边,她用具有穿透力的嗓音,叫卖着椽子。一根卖7毛钱,最终卖出4根,余下2根寄放在熟人处。揣着钱,李彩凤小跑着给住校的儿子送去。没聊几句,不到晚上7点,李彩凤就打着手电筒返程了。为了省钱,她舍不得在县城住宾馆。

那时县城和朵祜村之间还不通公路,来回72公里,全靠走路。山路有多难走,他再清楚不过。一些细节他不忍细想。少年的李毕,看着母亲一米五几的背影渐行渐远,心中很难过。他想,途中,母亲一定唱了不少调子。

1999年9月,李彩凤的幺儿子因意外去世。两个月后,李毕的儿子李润泽出生。为尽快消解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愁云,李毕将母亲接到县城生活,让她帮忙照看新生命。这一待,就是13年。

在弥渡县城,李彩凤的汉语口语水平突飞猛进。一来李毕的爱人是汉族人,听不懂彝语,为避免儿媳妇误会,老人在家中同儿子交流也用汉语。二来弥渡县是多元文化的交融之地,担心孙儿听不懂彝语,唱民歌哄孙儿睡觉时,李彩凤也改用汉语。她跟小孙儿说,她属羊,他属兔,属相很合,两人可以一起吃草。

打记事起,李润泽就特别喜欢奶奶一边唱歌一边背着他颠来颠去。《放羊调》和《画匠歌》是奶奶常给他唱的童谣。他能在奶奶的空灵唱腔中感受到安宁,“像小孩子喜欢听下雨声。”

他一直没忘记,6岁那年奶奶曾牵着他在洱海边散步。那一年,他的脖子上长了一个淋巴瘤,压迫到神经。医生说,手术难度较大,但若不尽早手术,会危及性命。听罢,李彩凤落泪了,在儿子和儿媳作出决定前,她带着孙儿从州医院

[1] [2] 下一页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滨州这些学校和老师出名了!看有你母校和老师吗?
河南信阳:平桥区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宣恩:清源自然双语高级中学开展512防灾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最新图文
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到大理漾濞一中初中部开展支教活动
云南师范大学助力德宏州梁河县教育振兴
云南:同济大学向云龙县捐赠课桌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