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初中网 > 临淄区 > 正文

淄博市临淄区第一中学孙正军:从传统中凝炼新智,建设“齐”味十足的学校

2023/7/19 10:07:38 点击:

齐鲁名校长_淄博市临淄区第一中学孙正军:从传统中凝炼新智,建设“齐”味十足的学校

00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AppStore下载其他途径关注界面…齐鲁名校长_淄博市临淄区第一中学孙正军:从传统中凝炼新智,建设“齐”味十足的学校

“站在传统的肩膀上”“从传统中凝炼新智”,孙正军用了四年把学校建设成一所“齐”味十足的学校。

界面山东·

山东有各类学校3.77万所,各类在校生1989万人,教职工150万人,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教师、校长,还有培养出许多国之栋梁的名校,为了宣传典型、表彰先进,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凤凰网共同发起“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高端访谈”系列活动。通过名校巡礼、名师访谈、对话名校长系列主题活动,从济南启动,16个地市巡礼,充分展现各地市各高校的发展历程,教书育人的经验成果,发掘办学治校的先进理念,积极打造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这三名工程、三名品牌、三名亮点。

待16个地市访谈结束后,将“围绕总结示范新成果,服务山东教育新发展”,做好活动成果的提炼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把“一枝独秀”变成“满园春色”,让高端访谈活动成为响当当的教育宣传品牌。

文_徐佳

海岱之间,天地腹脐,齐国自古繁盛。京畿肘腋,齐鲁腹地,临淄天下闻名。

淄博市临淄区,作为先秦齐国的都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曾因“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而富甲天下、因“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雄霸一时,也曾因“稷下学宫、百家争鸣”而光耀历史……王朝的兴衰更迭并未随着齐国的结束而消弭,而是化作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留给了仍然生活在临淄一方水土上的后人。

在这片文化热土之上,临淄一中秉承先贤遗风,牢铸育人使命,追求富有生命质感的教育。每一个走进临淄一中的人,无不为眼前的浮雕、脚下的青砖、墙上的古诗以及矗立的城阙所惊奇,仿佛进入到了另一个时空。而作为这所学校的“掌舵人”,孙正军紧抓时代脉络,提出了“站在传统的肩膀上”“从传统中凝炼新智”的学校发展策略,并用了四年的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一所“齐”味十足的学校。

本期齐鲁名校长,带你走近这位博冠古今,兼具家国情怀的“人气”校长,孙正军。

躬耕杏坛涵养家国情怀

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之间的自然物候以及由此而衍生的生态文化,是成就“一方人”的重要因子。

作为地处齐国都城临淄的临淄一中,从“诞生”的那一刻就肩负着传承的使命,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何在?如何让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学校教育当中并发挥育人实效?带着这些思考,2013年,接棒临淄一中校长的孙正军开始了他的“破冰之旅”。

时钟指向不到七点,临淄一中的校门还没有打开,彼时的孙正军却已早早的到校了,一年到头,天天如此。有时同事打趣的问他,累吗?他说习惯了,而这种习惯,对于孙正军来说实际上是心灵的一种融入。

孙正军修的是政史专业,他深知教育的真谛是培养人的情感。他说:“人之所以为人,不在其它,而在于智慧与情感。有情感,则有灵气;少情感,则木讷。”他认为,爱家是人最基本的情感,爱国是人最崇高的情感。教育极重要的任务在于端正、激发人的爱家、爱国情感。

基于这个教育理念,孙正军提出了“站在传统的肩膀上”“从传统中凝炼新智”的学校发展策略,并用了四年的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一所“齐”味十足的学校。

从传统中凝炼新智,建设“齐”味十足的学校

走进临淄一中的校门,仿佛走进了一个滋养性灵的“生命场”,每一个走进这所学校的人,无不为眼前的浮雕、脚下的青砖、墙上的古诗以及矗立的城阙所惊奇,仿佛进入到了另一个时空。

诚如孙正军校长在校内书院古街上精心设计的一句话:“掀开了一片片历史的旧瓦,透过风花雪月的细语,金戈铁马的喧嚣,聆听时光深处清澈而不绝如缕的历史声音……”

在临淄一中,闻韶书院”是一个重要的坐标。闻韶书院内”设有“朱子家训室”。在孙正军看来,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致力于家风、家训、家谱的收集与整理。他说:“中国的家风、家训、家谱,有其积极意义,即在于让家人,特别是小孩子有归属感与责任感。”

为了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验,临淄一中内还特别建立了“生活指导中心”,每学期,全校三十二个教学班的学生们都要过一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日子。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在学生眼里,却极受喜爱,也备觉“艰辛”。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家国情怀,就是让一个人逐渐摆脱‘小我’,培养‘大我’,自觉承担起家与国的责任。一个人的道德觉悟,从爱家开始,以爱国为崇高,家国情怀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起点与目标。”孙正军说。

此外,“闻韶书院”里还设有“溡阳文社”,是学生们着古装、向孔子行尊师礼的地方。在“兴、起”的引导声里,每一个学生都神情端然而肃,即使是调皮的学生也没有置疑这是“封建”的迂腐。在孙正军看来,这份重礼法的“仪式感”也正是其成人成事育人之道的真实写照。他喜欢老子的一句名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在孙正军的教育思维里,学校里的日晷,还有空中农场、无土栽培室,并不仅仅是一个景物、一处场所,“里面有规则。学生在农场里种植,必须要遵循时令。栽培室虽然解决了温度问题,但也要观察和提供满足种子生成长各种条件……”着眼于远大,落脚于目前。

孙正军也对师生们提出了“两要两不要”,即“自己的尽量事情自己做,不要妨碍他人正当权益;要给别人带来帮助,不要做与学习成长无关的事情”。从身边细小事情做起,才是学生走向正途的“关键要素”。

回首三十余年的从教之路,思政课教师、教育机关科员、校长,不同教育学段、工作岗位的背后,并非仅仅是名称的变化,在孙正军看来,视野的转换、思路的调整都是他成为名校长的经验“加成”,也正是这样一种多元化的职业背景,让传统文化在凝练新智的基础上满树繁花。

从“变革开放”到未来眼光

在临淄一中大门口的墙壁上,贴着这么几个大字:“让自主互助成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为了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舒展,他坚持全面育人观。学校开设了六十多个活动社团“社团是活跃兴趣、激活个性的教育,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特别要爱护和关照微弱的声音。”孙正军说道。

为了使自主互助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中,孙正军主持申报了初中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生活方式策路研究”省级课题,经评审,省教科所把它立项为“十二五规划更点研究课题。

此外,教师作为一所学校的重心,目前,临淄一中教师团队的平均年龄在47岁左右。因为,学校也面临着的怎样调动老教师教学积极性的问题,让传统教学模式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给青年教师起表率作用。

在孙正军看来,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领头羊”,不仅是这个学校当中需要抬头看路的人。也是教师发展的推动者,学生成长路上的帮助者。

学校首先在机制上进行推动,立足教学第一线,评先树优,发挥老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引领教师队伍相对发展的比较健康。

有了机制上的引领,老师们还自发成立了各种互助沙龙,用随意的方式,进行随意的交流。这种随意与正式的交流相比,既满足了教师的生活学习需要,又融洽了老师之间的感情。互助沙龙交流更自由、投入更专注、内容更宽泛,相互的思想与情感触动往往有意想不到之处。

管子有云,“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这也是对孙正军最真实的写照。在孙正军的心里,生长着一棵教育大树,它以人为根本,以探索求真为枝干,以健康个性为花果。他希望自己是一个植树人,为这棵树选一片厚植的土壤,他更希望自己是一个享有者,在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一同享有美好的教育人生!

赞赏

4人赞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金石榴”项目之浦东江孜两地中学生朗诵交流会
中外记者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与主题采访西藏行之堆龙德庆区中学
中国石化广西石油结对帮扶,助力百色乡村教育发展
最新图文
探究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新模式
历城二中开辟育人育才新格局第T13版:领航20221021期济南日报
吉水县第二片区初中生物复赛在八都中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