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1-08-30
8月30日,浙江日报头版刊登了以“关山万里一家亲——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浙江和田高中班的故事”为标题的通讯,介绍了这个新疆学子在浙江温暖的家。
8月27日,阿卜杜萨拉木从老家和田回到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顾不上整理行李,先掏出手机在班级群里报平安:“我到家了!”
在汤溪中学浙江和田高中班的新疆学子心里,浙江、金华、汤溪中学,早已是温暖的家了。
3年前,阿卜杜萨拉木考入这个班,开始高中生涯。3年来,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同学间的深情厚谊,让他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
这学期开学后,阿卜杜萨拉木就要迎来高三生活。作为浙江和田高中班的最后一届学生,147名新疆同学彼此约定,要加倍努力,为延续17年的浙江和田高中班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和田班同学正在上课。(图片由汤溪中学提供)
让每个孩子学业进步
阿卜杜萨拉木在初中时就下定决心,要到金华汤溪中学上高中。
种下这颗种子的,是他的物理老师努尔比耶。“在浙江,有更广阔的天地实现你们的梦想。不要害怕外面的世界,那里的老师会把你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作为浙江和田高中班的毕业生,努尔比耶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
2004年9月,汤溪中学开始承担省政府确定的支援和田地区教育扶贫项目——浙江和田高中班,定向招收新疆和田地区的初中毕业生。17年来,和田班累计招收1280名新疆学子,他们来到遥远的浙江求学,考上心仪的大学,不少人毕业后回到新疆,成为建设和服务边疆的重要力量。阿卜杜萨拉木就读的初中和田市第五中学,就有10多位老师毕业于汤溪中学。
新疆学生初来乍到,学习上总有些“水土不服”。教会他们如何开展自主学习,是他们要学习的第一课,汤溪中学的老师们为此煞费苦心,让每一个新疆孩子学业进步、健康成长,是他们最大的职责。
老师们耐心地向孩子们讲解教学计划,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一人一策”进行帮助。
2017届新疆班毕业生曾博文刚到汤溪中学时,英语和数学的底子薄弱。班主任刘金和任课老师一起,给曾博文定制了学习计划。从每天背5个单词开始,曾博文渐渐地树立了信心,接着背词组、背句子,慢慢地跟上了学习进度。数学老师则对他一对一辅导,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他的成绩提高很快,2017年考上天津理工大学,第一时间给老师打来了报喜电话。
为确保和田班学生学业进步,学校专门成立了新疆部,由12名骨干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认真备课、倾囊相授。浙江没有合适的教辅材料,就去新疆找;金华没有同类班级取经,就去省内甚至安徽学习……看到老师们的努力,和田班的孩子们深受感动:“老师都那么拼,我们决不能辜负了他们。”
和田班的历届毕业生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广泛认可。
和田班同学一起春游。
是老师,也是妈妈
每个和田班新生,都是由汤溪中学的老师亲自接回学校的。
开学前,学校会在乌鲁木齐接上所有孩子,开一个临时家长会,提醒种种事项,然后带着孩子们搭上东行的绿皮火车。
这趟火车要行驶40多个小时,但担负护送任务的学校新疆部主任朱群兰,从不觉得漫长。
火车上的大部分时间,朱群兰会观察孩子们的表情。这通常是他们第一次出远门,因为远离家乡家人,有的孩子情绪低落。朱群兰挨个找他们谈心,聊学校生活,一趟火车坐下来,大部分孩子的情况就熟悉了。
这种观察,其实贯穿于每一天的学校生活。每天,朱群兰站在宿舍门口,提醒孩子们冬天多穿衣服;遇到晴天,她第一时间挨个寝室提醒:“出太阳啦,大家抓紧洗晒啊。”为此,孩子们都叫朱群兰“朱妈妈”。
在汤溪中学,几乎每个老师都用自己的方式,关心着这些孩子,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异乡生活。
思政课老师蒋文委发现,新生古丽上课时频频犯困,又思乡心切,一度想返回和田。蒋文委为此经常找她聊天,从金华与和田的时差,聊到两地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丰富的校园生活,古丽的心结解开了,安下心来学习了。
一天深夜,学校党委书记盛小兵忽然接到电话:预科学生依日夏提剧烈咳嗽,还不停抽搐。盛小兵迅速拨打120,陪着学生坐救护车到医院,一直守在他身边。这一晚,盛小兵彻夜未眠,直到孩子安全才长舒了一口气。
寒假时间短,和田班的学生总是留在学校,但从不会感到孤独。每年除夕,老师们总会陪着和田班学生一起过年,17年来从未间断。校长给每个学生发一个红包,老师们邀请学生去自己家过年,还组织学生们互相拜年、串门,过得热热闹闹。
全班给一名新疆学子庆祝生日。
少年的故事远在校园之外
对和田班的学生来说,在金华的4年,正是人生成长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时期。
2013届毕业生、南昌阿布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米拉迪力至今记得,正是在这里,他有了自己的追求,也确定了人生的理想。
说起这些,他忘不了时任副校长胡子良。高中时,米拉迪力就尝试着创业,但因此影响了学习,班主任非常生气。胡子良知道后找到米拉迪力,“学浙江人读好书是学习,学浙江人做生意也是学习。”他语重心长地说,毕业了才有真正的创业舞台,现在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胡子良承诺:米拉迪力周一到周五好好学习,双休日可以使用他的电脑做生意。
创业的小火苗,就这样被保存下来。考入江西科技学院后,米拉迪力联合全国47个城市、150多个创业团队的新疆籍大学生,组建“新丝路创客驼队”,带动6000余名大学生创业,因此获得五四青年奖章,他至今对胡子良充满感激之情。
越来越多的和田班学生,在老师们的鼓励下,确立了人生的理想,也懂得了奋斗的意义。
在来金华以前,柯作达从没有想过要成为怎样的人。在一次主题班会上,老师希望每个学生畅谈理想职业,并从柯作达的兴趣入手,建议他报考法律专业。柯作达深受鼓舞,他走上讲台,曾经的迷惘一扫而空:“我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并为这个目标努力奋斗。”
学校举行“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演讲活动。
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学生们明白,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课余时间,老师组织学生们一起观看《山海情》等影视。剧中许多类似的人和事也曾出现在他们家乡,孩子们深知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来之不易,表示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回馈家乡。
从2020年起,浙江和田高中班不再招收新生。
这个暑假回家前,柯作达和阿卜杜萨拉木征求了和田班每一个同学的意见,大家约定:作为最后一届学生,一定要刻苦学习,练就过硬本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少年们的故事,远在校园之外。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照片:金华市民宗局
原标题:《浙江日报今天头版介绍了金华这个民族班》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