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1-07-09
回首过去5年,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振华重工)坚持“走出去”,立足科技创新,不断开拓市场,推动多项重大项目落地。在国内,青岛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港珠澳大桥、海南海文大桥、虎门二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车……在国外,苏格兰昆斯费里大桥通车,意大利首个自动化码头瓦多港开港,首批国产智能无人跨运车在瑞典交付,首个国外建筑类钢结构项目——美国华盛顿州会议中心附属大楼完工发运。
仰望太空,振华重工研制的转弯装置助力“长征七号”“长征八号”成功发射;放眼深远海,水下机器人、“振渔”系列装备、天鲲号、南极科考装备等创新产品百花齐放;此外,智能立体停车库、装配式建筑、集装箱式移动光伏电站等科技硕果缀满枝头。
在前进中开拓,在开拓中迸发勃勃生机,振华重工以浓墨重彩书写“十三五”答卷,以仰望星空的高瞻视野和脚踏实地的钻研探索,为国家发展和行业进步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十四五”期,振华重工将继续紧随国家战略,秉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卓越公司”的企业愿景,践行“世界上只要有集装箱港口的地方,就要有振华生产的起重机作业,让中国名牌响遍全世界”的企业使命,为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
智“绘”蓝图自动化码头向阳而生
意大利瓦多港自动化码头2019年12月12日,意大利首个自动化码头——瓦多港正式开港。开港现场,数千人屏住呼吸,目光聚焦于同一个地方——从中国远渡重洋而来的蓝色“钢铁侠”岸桥正缓缓伸出“双手”,将悬挂着意大利国旗的首个集装箱稳稳抓起,并精准放置到集装箱货轮上。这一刻,掌声从人群中响起,此起彼伏。
“感谢振华重工提供优质高效的设备,以及为瓦多港顺利开港作出的贡献。”意大利基础设施和交通部副部长萨瓦图尔·马格特激动地说道。
意大利瓦多港是振华重工首个欧洲智能堆场项目,也是意大利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后,中意双方重要的“牵手”项目之一。作为中南欧的门户港,瓦多港的建设与运营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意大利北部经济发展及居民就业,也为欧洲与非洲、中南美洲等地货物往来开辟了一条快速通道。
这是振华重工自动化码头业务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作为系统总承包为广西北部湾钦州港打造“U”形工艺布局,到全球首创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激光雷达SLAM、视觉SLAM、多传感器融合定位技术于一体的无人驾驶智能引导车(IGV),助力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从搭载5G技术助力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5G轮胎吊批量远程操控验证并常态化试投产的港口,到打造“天津样板”攻克集装码头自动化改造世界难题……作为全球港机行业的领先者,“十三五”期间,振华重工不断发挥品牌优势、创新优势和平台集成优势,汇聚相关方的智慧和力量,为推进全球智慧码头建设提供“振华方案”。
5年间,振华重工不断向现代化智能化码头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形成了码头新型布局、岸桥自动化、智能堆场、AGV/IGV技术、智能无人跨运车、智能集卡、智能车队管理系统、智能调度系统、Terminexus新型备件供应链模式等一大批创新成果,为港口转型升级贡献了“振华智慧”。
精诚所至“走出去”步伐稳中有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面对项目停工、航班停飞等困难,振华人团结一致、不惧挑战、勇敢逆行,彰显了胆识、魄力与智慧,设备“云调试”、项目“云签约”、卸船“云指挥”……在极短时间内确保在手全部233个项目复工复产、13个项目顺利发运。疫情之下,为稳定全球供应链贡献了力量。
“这一标成了的话,我们的拳头产品将首入东帝汶地区的主要港口。这对于我们的业务拓展很有好处,对我们很重要!”2020年年初,振华重工收到Timor港用户发来的一封关于技术细节对接邮件后,由Timor港港机项目投标小组负责人黄华等人组成的东帝汶项目投标小组迅速集结,积极与港口方开展项目技术方案与商务方案洽谈。
地处东帝汶的Timor港隶属于法国波洛莱集团,截至目前,振华重工已为法国波洛莱集团在全球多个国家的码头累计提供了超过40台港机设备。“这一标,势在必得!”黄华信心满满。
投标工作稳步推进。2020年5月,双方敲定技术方案,而当准备开启商务方案谈判时,法国疫情突然恶化,投标小组与法国用户断了联系。“那段时间,大家都很紧张,生怕前功尽弃。”黄华表示,按照常规程序,投标小组需要在这一阶段前往港口实地考察,了解清楚港口周围环境、水深等因素,以降低合同风险。可是在全球疫情肆虐的情况下,投标小组出国无望,必须另寻他法。
为了顺利推进商务谈判,振华人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找到曾有过友好合作关系的基建单位及东帝汶当地代理商,以“云考察”与用户反馈数据相结合的方式,悉数掌握60多项考察数据,为后续投标工作打下基础。
2020年12月,振华重工正式中标Timor港2台超巴拿马型岸桥和4台电气轮胎吊项目。
“十三五”期间,振华重工扬帆出海,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稳步“走出去”,产品新进入10个国家和地区,散货业务首入日本市场、半潜船运输业务首入欧洲市场、钢结构业务首入澳大利亚市场,不断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世界上只要有集装箱港口的地方,就要有振华生产的起重机作业,让中国名牌响遍全世界”的企业使命。
截至2020年年底,振华重工的产品成功进入全球104个国家和地区,岸桥产品连续22年保持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在保持传统主业优势的基础上,振华重工积极开拓智慧产业、民生产业、数字产业等新兴业务,努力实现“弯道超车”,特别是在自动化码头建设、智能立体停车库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四面出击新兴业务多点开花
当最后一辆大巴车缓缓进入立体车库时,项目组成员都站了起来,等待着最后一刻的成功。
“滴,测试通过!”热烈的掌声响彻现场。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长久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振华重工停车事业部电气系统部经理刘韩臣对那场测试记忆犹新。
刘韩臣口中的“那场测试”,是振华重工2018年首创并建造的9层机械公交车立体停车库的型式试验。
自此以后,振华智慧立体车库业务便像一只崛起的“雄鹰”,开始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先后连续中标深圳南山科技园智能立体大巴车库、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智能立体车库、河北邢台智能立体车库、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智能立体车库等多个项目,逐渐形成了“投融资—规划设计—建设—智能装备研发与系统集成—运维管理—维保服务”于一体的停车全产业链商业形态;拥有了升降横移类、垂直循环类、方形垂直升降类、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公交大巴立体车库、圆形垂直升降类、自行车立体库、停车数据管理云平台等多种停车装备的技术储备;获得了50余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从布局智慧停车领域到全面聚焦民生难题,再到大举进军数字产业,“十三五”期间,振华重工在做大做强港机、海工、钢构等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进入新兴产业领域,以自动化码头、智能立体停车库、智慧物流、装配式建筑、弹性公交等智能产品为突破口,以瞄准国家老旧小区改造、平安校园、深远海离岸养殖等民生业务为抓手,推动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矢志创新国之重器铸就辉煌
“振华30号”起重船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2017年5月2日,伶仃洋上,全球媒体聚焦,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完成了贯通前的最后一吊。这次超级工程厘米级海底“握手”的顺利实现,得益于振华重工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12000吨浮吊“振华30号”助力。
“振华30号”起重船最主要功能是海上作业,拥有12000吨浮吊单臂起重能力及7000吨的全回转起重能力,均位列全球第一。
“这次6000吨的港珠澳大桥最终接头吊装,就是它最擅长的技能之一。”港珠澳大桥浮吊安装总指挥姚振华自豪地说。
但要实现6000吨最终接头在水下28米深处实现厘米级对接,达到“海底穿针”的效果,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为此,科技人员进行了为期3年多的研究,先后多次召开施工设计审查会、施工方案专家咨询会等,组织桥梁、水文气象等专家进行论证,并提前从机电液各系统对装备进行作业前的“全身体检”。
2017年5月25日15时36分,当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焊接合龙完成的消息传来,喜悦之情刹那间席卷了每一位振华人!经过两千多个日夜的等待,经过无数人的努力拼搏,此刻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嘹亮凯歌!
在这份成功中,国产装备“振华30号”起重船功不可没。2020年5月19日,振华重工“12000吨全回转起重船关键技术研发”项目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十三五”期间,振华重工不断打破国外海工装备核心技术垄断,成功研发、制造“天鲲号”“龙源振华叁号”“一航津平2”“创力号”“德合号”等核心装备;自主研发航天活动发射平台转弯行走装置,在长征七号、长征八号火箭发射前的转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内首台深海自动旋转海鱼养殖网箱“振渔1号”顺利投产,撬动了海水养殖产业深度变革,造福民生;在白雪皑皑的寒冷南极,振华重工为科考队打造的新型南极雪橇和极地抗风雪安全屋等装备,助力南极科考事业……5年来,振华重工坚持科技创新,发挥重型装备制造优势,打造了诸多“国之重器”“国之利器”,为国家发展和行业进步提供装备支撑。
不忘初心社会责任显央企担当
“龙源振华3号”风电安装船“十三五”期间,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推进脱贫攻坚。
振华重工积极响应号召,参与了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兔峨乡定点扶贫乡镇,以及怒江州贡山县、怒江独龙族自治县、云南临沧市等地的扶贫工作,通过教育帮扶、劳动力转移、消费扶贫等方式助力脱贫攻坚,“定点帮扶县”全部脱贫摘帽。
2019年6月,傣族小伙俸春林和其余64名临沧高级技工学校的毕业生从三千公里外的云南临沧出发,辗转20多个小时的车程来到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俸春林的家乡在云南临沧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该县拥有92.4%以上的山地面积,近百个大大小小的村寨散落在这片美丽但贫瘠的土地上,俸春林就来自其中一个村寨——班卖村。俸春林一家五口人,和村子里大多数人一样以种植甘蔗为生。由于家庭年收入只有3750元,于2016年被当地列为精准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户)。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俸春林读完初中选择辍学外出打工。但他知道拥有一技之长的重要性,在攒够学费后又来到临沧高级技工学校学习汽修。
2019年4月,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参加了在云南临沧举办的“沪滇劳务协作,助力脱贫攻坚”主题专场招聘会,并与临沧市高级技工学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帮助临沧学生就业。2个月后,长兴分公司再赴临沧进行宣讲招聘。彼时,俸春林刚好结束4年的学业,面临毕业找工作的难题,宣讲招聘当天,包括他在内的60余名毕业生就与长兴分公司达成了就业意向。经过近2年多发展,如今,俸春林已经可以在诸多项目中独当一面。
在振华重工,像俸春林这样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走出大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