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永远在路上。涪陵区将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采取领办、引办、合办三种方式,集中发力打造8个教育集团,推动江南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城区、乡镇街道拓展。
育好人
优化模式创新提高质量
在涪陵十四中,新生入学课程要上一周,不过不是学初中课本,而是进行适应性教育,教师引导学生适应角色转换,明确成长目标,规划学业,掌握好方法,培养好习惯,为提高育人质量奠基。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涪陵教育系统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努力用育人成效取信于民。各校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健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体制机制,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让每个孩子获得最大限度的健康发展。
坚持以德为先。统筹构建中小幼德育一体化机制,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扎实开展“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涪陵区作为全市教育系统禁毒教育唯一代表受到国家禁毒委、教育部表彰。
各校强化体卫艺和劳动育人功能。开齐规定体育课程,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强化学生体质健康、运动技能和人格素养的培养。开展健康教育,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严防死守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重视音乐、美术教育,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大力实施中小学生阅读工程。浙涪友谊学校学生参加“习近平总书记读过的书”主题阅读活动,以朗诵、讲故事、情景表演、说唱等形式展示阅读的快乐,厚植家国情怀,提高文艺修养和审美能力。落实劳动教育,做到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区教委大力支持特色学校建设,让每一所学校都有品牌、有亮点。涪陵一中艺体教育特色鲜明,文化成绩平平的学生通过艺体训练也能进入清华大学等名校就读。“全国规范汉字书写特色学校”——涪陵城三校秉承“习书养德,品行若一”的书教理念,开齐开足书法课,学生在各级书法比赛获奖年均超500人次。区教委坚持举办中小学生艺术节、科技节和体育比赛。涪陵学生国际象棋、跆拳道、科技与航模等竞技水平全市领先。
提高育人质量,“三项改革”是基础、教育科研是关键、教育评价是导向。
涪陵城七校潘方容老师按照“一主(教材)两翼(经典诵读、美文阅读)”模式,精心推出个性化特色辅助课程“素读经典润童心”,包括晨诵、午读、晚省。久而久之,学生外出时能情景诵读(背诵诗文)和灵活引用诗词。五年来,涪陵区抓住建设国家课改实验区契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增重庆市精品选修课程、课程创新基地、课改课题27项,构建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45种,课改经验获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中心充分肯定。涪陵五中的高中历史、涪陵实验中学的高中生物被评为重庆市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涪陵五中被评为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涪陵十五中构建的生命课堂、城六校构建的生态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持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深入开展“34”“3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专业35个。推行“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试点,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五年来,职校为服务经济做出新贡献,与308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中厂”“厂中校”5个,设置订单培养班65个,年均培养技能型人才7000人。
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通过强化师资培训、开展选课走班和学生生涯规划、严格学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加强教学指导、强化质量考核等,保证了新方案、新课标的顺利推进。“十三五”期间,涪陵高考报考人数、一本上线人数、录取人数稳居全市区县前茅,一本上线9654人,考入北大、清华13人。其中2020年一本上线2082人,较上年增加170人。
教育创新靠教研。涪陵区完善区、片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扎实开展校本教研、联盟教研、网络教研。全区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9个、市级课题76个。教研出效益,全区小学良好率98.2%、中考及格率87.37%。
教育评价体现价值导向。各校持续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从“思想道德、学业成长、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实践创新”五个维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荔枝希望小学校构建师生发展校本评价体系,对班级学生日常行为、班级体育锻炼活动、艺术节活动、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进行评价,对教师实施启导课堂和学期工作等进行综合评价。
五年倾情书写,涪陵教育交上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然而,追求更好教育是民之所盼,建设更好教育是教育人的使命所在。守教育报国初心、担筑梦育人使命。征尘未洗,涪陵教育人又朝着“两区、一基地、一中心”(重庆市学前教育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重庆市高中教育品牌基地、重庆市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2025年全面建成重庆市教育强区的新目标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