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初中网 > 兴安盟 > 正文

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

2023/8/16 20:15:12 点击:

王兴臣是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一个青年农民。12年前从初中毕业后,他运用在学校里学到的科学种田的知识和技术,把自家的责任田改为试验示范田,进行引建优良品种实践。他一边继续钻研农业科学技术,一边为农民释放“能量”,收到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10余年来,王兴臣先后引种成功的30多个作物品种,已在全旗乃至兴安盟安家落户,他在当地首先试验的多项作物栽培技术还填补了兴安盟的空白,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技示范和致富能手。谈起自己的成功之路,王兴臣颇有感触地说:“是我们的学校把我们培养成在农村天地里大有可为的人才。”

事实上,王兴臣的事例正是兴安盟推进农村综合教育改革取得积极成果的一个缩影。而兴安盟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也为探索我国农村教育体制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困惑:升不了学务不了农

长期以来,囿于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兴安盟许多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文化课强化,异化了教育过程和教育目标。而事实上,约80%的毕业生无法继续深造,他们返回家乡后,由于缺少在农业生产中的基本技能,成为“种地不如老子,理家不如嫂子,发家致富拿不出点子,生产经营又放不下架子”的“闲人”。

这样的严酷现实,使学校认识到:农村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面向农村社会实际,在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同时,更要为农村经济建设培养实用人才。正是面对这种实际,兴安盟的一些农村中学开始了他们的探索实践。

探索:面向农村学以致用

大坝沟中学是兴安盟科右前旗大坝沟镇的一所农村初级中学。从80年代中期起,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中,它逐步跳出了以往“一切围着升学转”的教学误区,本着“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办学宗旨,培养了一大批既能掌握初中学段文化知识,又能具备一些基本生产技能的毕业生,闯出了一条农村教育新路。

探索一:在开齐开全义务教育课,上好学好文化课的基础上,增设了“3+1”班,即在完成3年初中学业以后,使一部分学生再接受1年的职业技术教育。

探索二:为使教学工作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建立了劳技教育实践基地。1988年,学校建立了占地面积30亩的以种植业、林果业为主的学生实践基地。1995年,学校又建立了占地面积15亩的养殖业实践基地。使学生可以进行实地操作,掌握技能。目前,他们的教学实践基地正在形成三百加一格局,即种植100亩粮食作物、营造100亩经济林、饲养100头牲畜,建设一个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探索三:在依托基地搞好劳技、职技教育的过程中,还抓了“两个结合”。一是与当地推广适用科学技术的工作相结合,积极承担了一些科技试验、示范项目。二是与学生家庭的脱贫致富相结合,要求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技术应用的自家的生产实践中去。

推广:由点到面连线成片

大坝沟中学的探索与实践,为兴安盟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成功典范。内蒙古自治区和兴安盟多次召开现场会,推广其做法和经验。

1997年兴安盟委和行署根据当地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确立了立足当地经济建设,大面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农村建设适用人才的农村牧区初中办学方向,并启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工程,确定了由点至面,连线成片,区域推进的示范区建设工程的整体思路。

同时,他们还提出了“311工程”和“十百千万工程”。“311工程”即:“九五期间,全盟牧区70%以上的中学要种百亩地、植百亩林、养百头畜,搞好农村产品加工业,发展校园经济。”十百千万工程即:年创收十万元的学校达到一百所,亩产千元的农田达到一万亩。

成效:学生带头发家致富

自示范区工程实施4年来,兴安盟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更主要的是形成了农科教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模式。

由于学校发挥了知识、技术、人才相对密集的优势,先后在教学实践基地进行了138项科技实验和科技攻关,其中有37项在旗、乡推广,3项在全盟推广。

在取得广泛社会效益的同时,校办基地也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大坝沟乡1988年乡人均收入只有450元,到1998年人均收入已上升为2270元。

如今,“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办学思想已成为兴安盟农村教育工作的基本共识。对科右前旗巴岱乡百户毕业生家庭人均收入的抽样调查表明:毕业生家庭年人均收入超过全乡人均收入750多元;而这个乡的中学还曾先后承担了乡、旗20多项科技实验项目,其中10项已在全旗推广。

这一批批新型农民,运用在学校学的一技之长,正悄悄改变着当地传统经济的面貌,成为家乡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小步快跑特色优质浙江平阳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
广东18人上榜!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评选结果揭晓
平顶山湛河区:备足“功课”迎复学
最新图文
菏泽学院分校区初中起点“3+4”本科开始报名
贵州毕节:青春正当时“硕果”正丰收
云南一中学提供变质食物?这些谣言别再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