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国:
谢谢。其实刚才我已经讲了一部分,刚才说了关注店子坪村发生的变化,我在这里代表全村老百姓表示感谢。其实我们村发生变化最大的还是我们的路,因为我们的路通了,也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百姓的致富,有哪些变化呢?我具体说一下。
第一,老百姓内心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从封闭的大山里走出了山外。第二,老百姓的致富步伐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产业上实行了大的调整,因为原来我们老三样,种的是土豆、苞谷、黄豆,现在我们种了一些小水果,还建起了小辣椒厂进行深加工,销往国外,带动了周边乡镇致富。
第二,结合我们村的特点优势,省委成立了湖北省店子坪红色教育基地。目前的培训模式和方式,我认为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它的特点是什么呢?是吃住在农户,真正的使老百姓增收致富。怎么来管理呢?是由我们支部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要带动和引导农家乐两户以上,对他们进行政策的宣传。还有农家乐要带动周边的农户4户以上,实现共同富裕。形成这样一个链条的管理机制,来增收致富。刚才我说过,教育培训是一座没有院墙的大学,是一个现场教学,村民就是教师和讲解员,比如,原来修路的一个主力军和骨干杨万春,现在成了基地的讲解员和交通劝导员。这些讲解员也是我们的老百姓,是我们基地最受欢迎、最接地气的,这是我们的变化。
第三,老百姓生活环境质量得到大大的提升。我们整个村庄的环境是比较优美的。还有就是幸福指数在哪里呢?在培训期间或者来村的期间,学员可以登上百姓大舞台,自娱自乐,互相融合。还有一个最大的变化,今年由中宣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拍摄了一部片子叫《一村一寨总关情》,即将在央视播放。还以店子坪村为原型,拍摄了全国首部“四好农村路”的电影《村路弯弯》。我是来自于基层的,我们这里的变化也就是贫困山区得到交通支持发生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感谢媒体对我们的关注。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西藏是很多人心中的远方,但是边境线也很长,边境线上农牧民出行问题是否得到了有效解决,我们西藏离村村通公路还有多远?谢谢。
徐文强:
我们西藏有4000公里的边境线,与印度、不丹、尼泊尔、缅甸四个国家接壤,有21个边境县,还有大量的乡镇、村庄是在边境线。这几年,自治区党委、政府积极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我们把公路通达工作,向边境线进行大量倾斜,主要是为了服务保障老百姓的出行,让老百姓在边境地区安居乐业。西藏和其他省份不一样,西藏高山辛苦、气候比较恶劣、条件非常差,但是通过我们党委政府的努力,通过交通的倾斜,边境地区老百姓出行、生产生活条件、交通条件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善。我们边境地区脱贫在去年底已全部完成,现在已经进入巩固脱贫成果阶段。谢谢你的关心,谢谢你的提问。谢谢。
北京日报记者:
针对定点扶贫对口支援的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以?谢谢。
桂志敬:
交通运输部定点扶贫总共有四个县,阿坝州的小金、黑水、壤塘县以及甘孜州的色达县。我在色达县挂职一年零八个月,感受到交通行业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优势,想办法、出实招,为定点扶贫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和创建发展的条件。也是针对色达比较落后的基础设施,专门成立了结队帮扶组,这个结对帮扶组,由部公路局、部国际司、部公路院、船级社以及四川省公路局共同参与和配合,坚持脱贫攻坚交通先行理念,积极探索“1+N”的交通扶贫模式,把定点扶贫的工作任务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拓展。
我在这里举两个例子:比如像“交通+脱贫攻坚”帮扶方式,我们大力开展农村公路的修筑,路通了,客车通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工作就可以到边到底的开展。同时,也有效的支持农牧区定居点、饮水工程、电力工程、网络工程的快速推进。还有一个例子,“交通+就业扶贫”,我们通过努力,鼓励在建的项目聘用20余名贫困户参与工程建设,同时联系职业学校,为色达培养了10名施工机械操作手。同时,开发公益性岗位,引导268名贫困户担任养路员,既推动了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又实现了交通发展与就业增收的良性互动。谢谢。
罗洪波:
我简要回答一下刚才的问题。对口支援工作指的是江西省赣州市的安远县,因为它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也是罗霄山集中连片的特困县。在对口支援的过程中,应该说各级交通运输部门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通过政策、项目、资金还有人才的全方面帮扶来支持对口支援县的交通发展。
在交通发展当中,如果说有什么样的经验,我觉得是把到手的政策和资金用好、用足。修路本身不是目的,当然它能够起到的直接作用就是便利百姓的出行,但是这还不够。举一个小的例子,随着高速公路通道的打通,农村公路的建设,近几年,安远作为对口支援县,在部省市的支持下,建了一批村级交通服务站。这些交通服务站有这样一些功能:一是农村客运的客运站,上车点。也是农村公路养护的工作站,还是电商物流的集散点,除此之外,这些服务站的管理由当地选派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们在管理当中获取一份收入,助力脱贫。同时还可以搞一些小卖部,为旅客、游客和乘客提供便利。通过这样的措施,让有限的交通投资、有限的交通项目发挥了综合的优势,多站合一,资源综合利用。
我想,交通扶贫不是单打独斗,要与扶贫的总体工作相结合,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现最终的脱贫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好交通行业、交通人的先行作用。谢谢。
寿小丽:
最后一个问题。
中国日报记者: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各位认为最有成就感、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谢谢。
罗洪波:
谢谢您的提问。两年的工作,有很多感触,我想,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呢?安远县地域2000多公里,152个行政村,在扶贫工作期间我每个村都走到了。印象深刻的就是一条条美丽的农村公路从规划、建设到竣工通车的时候心里的那份激动,现场锣鼓喧天、彩旗飘扬,大家不要觉得这是一种形式,要换一种角度看看村里盼到了一条新修的路,他们内心的喜悦,这是让我印象最深刻、最感动的事。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也让我非常的感动。在工程建设当中,一般来说工程的拆迁、土地征迁是非常难的一个事情,但是在安远不存在这个问题,有的资金不足,村组会自筹资金,做好项目前期的土地平整。在安远县乡规民约当中有这样两句话让我感动至深,一句话是“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我来护”。体现了大家对农村公路、对交通事业的爱护。还有一句话是“门前路是我家,理杂物,清路渣”。这样的一种主人翁精神,是对于我们作为交通人最好的褒奖,所以一直记忆深刻。谢谢。
徐文强:
现在我们国家的有关部委、中央企业和各个相关省份每年派出援藏扶贫的干部都在2000人左右的规模,我是其中的一位,也是最普通的一个。感觉自己做的不到的地方、不满意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如果稍微有一些欣慰的地方,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我的工作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当地干部群众的认可。
一个扶贫干部怎么才能被当地所认可,我觉得体现在工作当中就是,带着感情,扑下身子,踏踏实实为当地老百姓做一点事情。四年多的时间,我每年都在西藏10个月以上,全西藏74个县市区,我跑到了70个,我四年下乡跑到18万公里,全西藏所有能开车的高山垭口我都穿越过,也曾经到过几十个边防连队和哨所。让我感动的是,我到了上百户藏族同胞家庭中,了解他们脱贫攻坚的真实情况,了解他们的所想所思所盼。他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最纯朴的感情让我久久难忘。我本来是2019年8月份结束援藏任务,可以回到北京了,因为组织上希望我再延长三年时间,我非常高兴接受了组织的安排,因为我认为这是对一个援藏干部的肯定,也是褒奖。西藏交通部门在各个部门投资任务最重、建设任务最重,我们的投资占全部的1/3,自治区党委政府让我担任交通运输厅的厅长,我认为这是对交通扶贫干部的最大信赖,接下来,我将在我的第二故乡西藏,继续披风带雪,负重前行,践行使命,谱写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建设的西藏篇章,为西藏的繁荣稳定、民族团结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谢谢。
王光国:
我来自于基层,是和老百姓直接面对面的,也能看见老百姓内心发生的一些感动和变化。老百姓最高兴的事就是路通了,给大家带来了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变化,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我们感到最欣喜的是,在各级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店子坪村从绝壁造路走出大山,发展特色产业,走上了幸福之路。目前,店子坪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一些学员、游客,因为今年成功申报了AAA级景区。店子坪村的变化是来之不易的,这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帮助和支持,也得益于交通部门对我们的支持,也得益于媒体对我们的关心。老百姓说,过去是在山里煮面条,现在到小卖部去买,两分钟就买回来了,原来需要几个小时。这就是农村面对面直接可以看到的变化,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和欣慰。去看一下我们的村庄就知道了,老百姓脸上洋溢着幸福感和获得感。我们村庄在深山里,现在环境非常优美,所以我希望大家去看看,见证交通给农村带来的变化。谢谢。
桂志敬:
说到最骄傲的事情,还要从一个小故事说起,有一次到农牧民家中走访,夫妻二人没有上过学,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生了9个孩子,最大20岁,最小的1岁。第二个孩子初中毕业,要照顾家里的弟弟妹妹,没有再上学,也没有技能。老大和老三还在上初三,没有毕业,一家脱贫攻坚任务非常困难,这让我想到了发展教育是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途径,所以我们在色达定点帮扶工作中加大了扶智的帮扶力度,为色达的小学修建浴室、购置热水器,让每个学生洗上热水澡,培养讲卫生的习惯,为每个学生购一套冬春季校服,为每个学校购置电脑,改善我们色达落后的教育发展。我觉得每次去扶贫的过程中,看到学校里的学生稚嫩的眼光、喜悦的笑容,看着你在感谢的时候,我觉得能够为色达的教育作出一份贡献,这是我在挂职期间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另外,我离挂职结束还有四个月,现在我正在帮助色达推进“四好农村公路”省级示范县的创建,能够创建成功,会是我挂职期间最大的成就感。
最后想再说两句,一是这两天新华社等都在报道色达泥朵镇泥拉坝湿地,这个季节正好是山花烂漫、水草丰美的时候,大家可以看看。借用网上的一句广告语,福地色达,是你一生不止去一次的地方。欢迎大家去旅游,同时购买一些特色产品。谢谢。
吕怡达:
我也介绍一下最自豪的事。在热拉村挂职两年多时间,有一件事印象特别深刻。2017年和当地干部总结的时候认为,热拉村虽然村不大,总共108户,303人,但是平时邻里之间、家庭内部夫妻之间经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一些矛盾,这些矛盾牵扯了村干部还有驻村干部大量的工作精力,同时也影响了脱贫攻坚正常的工作进度。针对这个,我们和村干部一起,向专家请教,最终决定在村内进行“六和”文化建设,“六和”就是家庭和、夫妻和、婆媳和、邻里和、村组和、干群和。“六和”文化建设不光是一个概念,而是每一步都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工作。比如家庭和,我们就评比一些“四新”家庭,把家庭搞的好、家风比较好的家庭,请全村所有的家庭去参观,去学习他们的好做法。比如说夫妻和,我们就选择一些金婚的模范夫妻,去组织座谈,向年轻的夫妻传授夫妻相处的道理和经验。通过一系列类似措施,最终在热拉村形成了争先创优、劳动致富的很好的风气,两年来,我们明显感受到村里的整个风气为之一振,整村人心往一块想,力往一块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