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初中网 >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 正文

“你像我妈妈”

2023/8/17 21:38:32 点击:

来源时间为:2021-09-1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13025703692021-09-1111:28:26.0“你像我妈妈”杨启秀,孩子们,学生,孩子,小学,菜地,读书,妈妈21513000026社会

新华社昆明9月10日电(记者严勇)“你怎么了?”

“我觉得你像我妈妈。我想抱抱你。”

一次,班里有个女生突然走过来,一把抱住杨启秀,眼睛通红。孩子爸妈在外地打工,她常年跟外婆住。了解情况后,杨启秀时常把她喊到边上谈心。

2004年,年轻的拉祜族女孩杨启秀选择回到生她养她的大山里,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此后,在这个地处中缅边境的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哈卜吗村小学,她坚守为学生点燃读书梦的初心,一待就是十多年,如母亲般给予孩子们陪伴和温暖。

杨启秀在给学生们上课(9月7日摄)。

菜地里的“倔强”

9月8日下午,哈卜吗村小学后边的一块菜地里,孩子们有的清杂草收藤蔓,有的扛着南瓜一路小跑,好不热闹。不一会儿工夫,地里的南瓜就收完了。杨启秀又带着孩子们开始学习育苗,准备种上一些大白菜和青菜。

哈卜吗村小学的同学们搬着收获的南瓜返回学校(9月8日摄)。

“我们先把种子一颗颗撒下去,过一个月就会长出菜苗。”杨启秀蹲在地上边说边示范,孩子们学得很认真。

老师授课一结束,孩子们就自己动手了。男生负责锄地,刨出一个又一个坑,女生往里撒种子、浇水。“种菜好玩着呢!”三年级学生罗娜拉说。

这是哈卜吗村小学一周一次的劳动课,上课地点就在这块小菜园里。只要不下雨,孩子们就会跟着老师准时下地,学着锄地拔草、施肥浇水。

“从播种到收获,孩子们全程参与下来,更能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更懂得珍惜粮食。”杨启秀说。

劳动归来的孩子们双脚沾满泥土(9月8日摄)。

近期恰逢雨季,结束当天的劳动,师生们几乎满脚是泥,有些孩子还不小心把自己弄成了“大花脸”。休息十多分钟后,孩子们开始打扫校园卫生,顺手就把身上的脏衣服给洗了。

在哈卜吗村小学,这块菜地伴随一代代师生成长,见证了学校的变迁。

“那个时候学生都是自己背米来学校,等到开饭时,就着一点煮熟的佛手瓜和辣椒面吃。”回忆刚工作时的情景,杨启秀非常动容,“因此,老师就带着学生一起种菜,解决了吃不饱饭的问题。”

在办学条件极大改善的今天,这块菜地仍然有着特别的价值。每周三下午,她就会领着孩子们来到这个设在菜地里的户外课堂,拿起锄头和镰刀,开展一场特殊的教学。

“以往菜地是为了解决温饱;如今它被赋予了另外一种含义,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坚强品质。这块菜地我会一直保留下去!”杨启秀说。

“我也是大山里的孩子”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1年9月8日,杨启秀在督促学生们午休(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下图为2003年,哈卜吗村小学的孩子们在宿舍里吃饭(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2004年,中专毕业的杨启秀来到哈卜吗村小学,如愿当上一名人民教师。可刚来的那一天,她还是被眼前窘迫的教学条件所震惊。穿过简陋的一扇门,来到所谓的教室,实际上就是一层挂墙房,连门窗都是破的。学校甚至没有一间像样的校舍,孩子们挤在用竹片搭建成的狭小空间里。一间不到6平方米的厨房,成了杨启秀的宿舍。

“床板还会夹人,稍不注意半夜就会被夹醒。”杨启秀当时23岁,心中不免有些想打退堂鼓。

可接下来的几天,当杨启秀走上讲台,望着底下几十双渴望知识的双眼,她迟疑了,“我曾经也是他们,这些孩子需要我!”

杨启秀在给同学们上课(9月7日摄)。

杨启秀眼里泛着泪光,想到了多年前的自己。

家里兄弟姐妹多,她排行老二,父母辛勤劳作,勉强解决一家温饱。杨启秀自幼就喜欢读书,只要一有时间就端着课本复习功课。她梦想着长大后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会更多人读书写字。

最终,杨启秀不负众望考上了中专。为了供她上学,兄弟姐妹不得不辍学回家,将家里唯一的读书机会留给她。

到学校后没多久,杨启秀偶然看到食堂里贴着勤工助学的通知,便赶紧报了名。

“每次送我上学,母亲都要拎着一篮鸡蛋到集市上去卖,然后把钱全部塞给我。”杨启秀说。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她在食堂的勤工助学岗位一干就是四年,直到毕业。

毕业后,杨启秀选择回到大山。她坚信,读书能够改变命运,她想如星星之火一般,点亮更多大山孩子的读书梦。

哄学生睡觉的“校长妈妈”

早些年,拉祜族学生相对胆小,不善与人沟通。

“包括我自己,初中之前都不敢跟人多说话。”杨启秀坦言,现在孩子们皮得很,巴不得往人多的地方凑。让杨启秀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如今变得更加自信大方,敢于表现自己。课堂上踊跃发言提问,课后积极参与各项运动,很有精气神。

杨启秀(右一)在跟学生聊天(9月8日摄)。

学校现有110名学生,其中住校生就有107名,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这几天刚开学,因为不适应校园生活,时常会有学生半夜哭着吵着要见爸爸妈妈。这时,刚躺下没多久的杨启秀又会披上衣服从床上爬起来,抱着把他们哄睡着。“刚当老师那会,最怕半夜听到孩子的哭声,现在要是听不到动静反而不习惯。”她说。

停水停电了,杨启秀是水电工;课桌椅坏了,她是修理工;孩子半夜哭了闹了,她是哄睡觉的“校长妈妈”……暑往寒来,褪去青涩的杨启秀已然变成了样样精通的“全能型教师”。孩子们有需要了,她总是随叫随到。

周五放学那天,校门口陆续会有家长过来接孩子。杨启秀说,这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她希望,家长能尽量抽空陪陪孩子。但她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却时常办不到。

杨启秀把三岁半的小儿子留在家中(9月7日摄)。

“小儿子才三岁半,一到晚上就哭着要找妈妈。”值周时,杨启秀就得全天守在学校,即便离家仅有几百米,她也只能通过视频和孩子“见面”。

摄影记者:江文耀

视频记者:孙敏

catalogs:51457;contentid:8265029;publishdate:2021-09-11;author:黄童欣;file:1631330912699-dac5faf7-34ec-426e-a317-76aa4525a9d8;source:29;from:新华社;timestamp:2021-09-11

11:28:27;

[责任编辑:]阅读剩余全文()为你推荐广西柳城:万亩竹林竹笋丰收目前正值广西柳州市柳城县竹笋收获的季节,柳城县沙埔镇种植的近万亩竹林喜获丰收,当地农民忙着挖笋、剥笋、腌制酸笋,随处可见忙碌的场景。目前正值广西柳州市柳城县竹笋收获的季节,柳城县沙埔镇种植的近万亩竹林喜获丰收,当地农民忙着挖笋、剥笋、腌制酸笋,随处可见忙碌的场景。17日川东水稻迎丰收近日,四川东部广安市近200万亩水稻进入成熟收获期,农民在田间忙碌,收获水稻。17日南海:千帆竞发开渔忙8月16日中午12点整,南海为期三个半月的伏季休渔期结束,停泊在广东省阳江市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的渔船纷纷出港,开始进行捕捞作业。17日贵州荔波:旅游新业态赶上高铁新时代日前,前往贵州省荔波小七孔风景区游玩的游客激增,景区各部门通力合作,服务游客,每天迎客超过6.2万人次。日前,前往贵州省荔波小七孔风景区游玩的游客激增,景区各部门通力合作,服务游客,每天迎客超过6.2万人次。16日福建:古树“老有所依”留住乡愁根脉这是2019年4月17日拍摄于在漳平市的樟树古树群。这是2014年7月22日拍摄于三明市将乐县的“福建南紫薇王”。2023年6月4日,福州市林业局工作人员在永泰县查看古树名木保护情况。新华社发(黄海摄)16日建设生态乡镇改善人居环境8月15日,在织里镇港西村杨家埭河段,党员志愿者和村民在河道做日常水体保洁(无人机照片)。近年来,位于太湖南岸的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多措并举推进生态建设。近年来,位于太湖南岸的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多措并举推进生态建设。16日贵州梵净山:生态优美风景如画时下,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木苍翠,景色优美,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时下,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木苍翠,景色优美,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时下,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木苍翠,景色优美,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15日重庆南川:秋日田园这是8月14日拍摄的初秋时节的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铁桥村田园风光。这是8月14日拍摄的初秋时节的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铁桥村田园风光。这是8月14日拍摄的初秋时节的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铁桥村田园风光。新华社发(瞿明斌摄)15日黄河“几字弯”治沙人物群像滔滔黄河在祖国北方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几字弯”,这里历史文化悠久、能源富集,但生态十分脆弱,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横亘其中。滔滔黄河在祖国北方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几字弯”,这里历史文化悠久、能源富集,但生态十分脆弱,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横亘其中。15日湖北宜昌:三峡秭归旅游港换乘中心即将投运8月13日在三峡大坝上游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拍摄的新建旅游港换乘中心(无人机照片)。该港是湖北省三大旅游母港之一,也是整个长江旅游经济带的重要节点。该港是湖北省三大旅游母港之一,也是整个长江旅游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小步快跑特色优质浙江平阳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
北京开放实践课持续火爆!热门课将送教到郊区
岳阳市城区英语义务教育阶段骨干教师教学示范、课堂教学改革暨岳阳市王四新初中英语网络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会
最新图文
云南牟定“铜匠村”里的匠人匠心
路上村走上“幸福路”
青春向阳而生梦圆千年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