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初中网 > 浉河区 > 正文

浉河区促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均衡发展的有益探索

日期:2023/6/14 1:15:28 浏览:

浉河区教育体育局

一、浉河区教育体育概况

浉河区现辖8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1个物流产业集聚区,国土面积1512平方公里,总人口80万人。近年来,浉河区始终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育”工作目标,着力放大名校办学效应、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改善办学条件,足额落实教育经费,全面优化师资水平,不断规范学校管理,全区义务教育逐步在向均衡发展迈进。浉河区也先后获得“2016年度信阳市普通初中教育先进县区”、“2017年度信阳市中招考试先进县区”、“2017年度信阳市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先进单位”、“2018年度信阳市普通初中教育先进县区”等荣誉称号。

浉河区现有义务教育学校144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中部、小学部学生数分别计入初中、小学)、初中17所、完全小学54所、教学点71个。浉河区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70924人,其中初中22284人、小学47013人、教学点1627人。浉河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人数12374人,留守儿童人数2775人。

二、放大名校办学效应促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与成效

(一)名优学校设立分校区,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域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近些年,浉河区知名度较高的名优学校纷纷向周边不同区域辐射,设立分校区,使部分群众的子女就近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十三小设立湖东校区,九中设立东校区,浉河中学设立五星校区等,在办学条件及师资力量上同质覆盖,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家长想让孩子上名校的诉求,促进了教育体育的均衡发展,稳定了部分群众的情绪,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构建区域协作平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为共享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促进浉河区教育均衡发展,浉河区教体局重新审视常规的教育教学研究机制,按照地域特点,以传统的就近原则为基础,兼顾强校弱校异质组合、城乡一体发展的原则,构建基于校际合作理念的教研协作区,自2013年5月起在义务教育阶段构建涵盖所有学校的教研协作区。

1.科学定位教研协作区

教研协作区以全区拥有较强教育资源的九中、浉河中学、七中、三小、十三小、胜利路学校和信阳市第一实验小学为核心,成立了隶属不同学段的七个教研协作区,作为校际协作的有效平台、区级教研的有机补充,也是全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教研协作区在提升区域教研内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协作区内校际交流和教学研讨形成常态机制,并通过协作区教研活动予以集中展现,充分发挥区级、协作区级、校级多层次教研系统的辐射作用;同时还成立了协作区学科大组,加强协作区内学科教师交流互动,充分共享各单位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强化协作区中心备课组功能,选出协作区学科大组长,与教研室学科教研员一起具体负责协作区内本学科的相关教研活动。

2.规范教研协作区运行机制

其构成一是由“教研室—协作区—协作区学科大组—各校各学科组—学科教师”构成的纵向交流机制。此机制主要试图通过层次不同的协作活动,促进学科教研的不断深入。各学科教研员是协作区学科教研重要的研究者、指导者、服务者、引领者和促进者。教研员利用协作区学科大组,在学科大组长的配合下,做好各层次的教研活动,使学科教研活动务实、有效、顺利地开展。二是“成员校—协作区—协作区—成员校”构成的横向交流机制。此机制主要试图结合各协作区的实际情况,协调校际资源,搭建互动平台,交流管理经验,培植教师成长,促进各单位、各协作区之间在管理、培训、教学等各方面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鼓励各校开展多维度的紧密的协作共享,交流校本教研经验,推进区域教育均衡。

教研协作区自成立以来呈现健康的发展势态,协作区活动涵盖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促进均衡发展、区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独特作用。

3.交流管理经验,促进均衡发展

为了传播优秀管理经验,打造精干管理团队,促进各校管理水平的均衡发展,中学第三协作区开展了“影子主任周”活动。他们将各校的教务主任组织在一起,用一周的时间内在七中跟岗、贴岗,教务主任们每天一早就来到七中,在真实的环境中一起生活,一起经历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个过程,观察感受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情况,体悟反思自己的管理水平。大家反映说,通过这样的一周,不仅感受到窗口学校严谨的教风学风,了解到教务工作的辛苦,更学到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大大提升了各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对推进协作区教育的均衡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共享教研成果,提升教学质量

由于历史原因,各学校拥有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包括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过去各学校办学一直固守着自己的“堡垒”,知道别的学校好,但是好在什么地方,怎样学为己用,由于校际间的联系太少,很难深入了解。在协作区活动中,牵头单位率先打破学校壁垒,树立起了优质资源的大资源观,对协作区内学校实行资源共享,把自己学校积累丰富资源无偿提供给协作区成员单位,大家共享教育资源,共用同一套试题,共同分析,大大促进了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飞跃。

协作区内的互动、共享多了,校长、教师都能走出去看一看、学一学,协作区教师集体编制月考试卷,做到协作区内统考统评,做到共享共惠,发挥群众智慧,促使各校教学水平均衡化。

5.强化班级工作,注重心理辅导

协作区以班级工作为切入点,开展系列班主任培训工作,专门举办班级管理学术交流会,大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班主任管理、学生心理健康、班级建设、班级活动设计、家校沟通等各方面的问题与同行们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交流,既有专业理论也有个案分析,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经验的介绍与交流,收到了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良好效果。

协作区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心理教育专题公益讲座。通过师资培训、家校辅导站、心理活动课、阳光放松吧、心理“回音壁”、“心牵一线”等方式,拓展了心理教育空间,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各个环节之中,为协作区各校探索更好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了借鉴。

6.广泛、深入开展教研活动,名师带动,辐射引领

各协作区立足课堂教学的实际,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科需要,设计了大量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教研协作区为了加强协作区内青年教师的培养,开展“导师教学开放日”活动。徒弟一对一跟岗受训,随堂听课学习导师的授课经验,课下交流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辅导学生作文等方面的经验,全方位地向导师学习经验。

为了提高协作区的优质课的整体水平,协助区教师进行磨课活动。协作区内教师在一起先上课,再互评研讨,开诚布公提出问题,拿出建议,促进了协作区内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

为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建立培养优秀教师的长效机制,协作区成立了学科名师工作室。工作室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老师担任主持人,成员由协作区各校的优秀教师组成。通过名师带徒打造优秀团队,实现优秀教师资源共享,为协作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带动教师成长、成名、成家,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提升。

除此之外,各协作区还纷纷开展送教下乡、订单式培训等活动,向协作区内偏远乡镇送去最新的教学设计,使广大乡村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听到优秀的教学课例。

(三)多措并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针对建筑面积不足、大班额问题、教师力量紧缺等薄弱环节,浉河区采取了以下整改措施:

一是加大学校建设力度。浉河区计划投入资金5个多亿元,用于学校工程项目建设、校容校貌专项整治、农村学校运动场改造、教育教学仪器设备及教育信息化建设,其中完全新建学校项目6个,改扩建学校项目17个,改造学校运动场项目21个,预计新增建筑面积17.79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8402个。同时,通过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发挥分配生政策导向作用等途径,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流,推动建筑面积不足及“大班额”问题化解。

二是加强教师引进力度。2019年,浉河区积极向上争取教师编制280个,用于校园招聘、骨干教师引进及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其中义务教育学校教师251人。同时,浉河区还将继续通过聘任代课教师、返聘退休教师等途径,解决教师队伍整体力量不足的问题。

(文稿统筹:李鋆)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
  • 没有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