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初中网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 正文

看秀山县隘口镇电商扶贫的“乘数效应”

日期:2023/7/10 19:35:34 浏览: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秀山隘口镇蔬菜大棚基地(2月1日摄)。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2月1日,秀山隘口镇乡村扶贫产业园,工作人员正在打包金丝皇菊,准备发货。本栏图片均由记者齐岚森摄/视觉重庆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二月一日,秀山隘口镇电商学校老师正在教学员如何包装自己的电商产品。

2017年8月,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隘口镇给出的电商发展优惠政策,让小镇青年何江华毅然返回家乡,一头扎进了农村电商这片“蓝海”。

经过一个月的免费培训,何江华的电商创业梦从一家电商小店正式起步。那时的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小店能不断“长大”。

2月1日,重庆日报记者在隘口镇采访了解到,何江华和两名合伙人在镇政府扶持下打造的电商扶贫平台——“山水隘口”,如今已成为隘口镇最大的电商平台,去年共售出当地农产品2000多万元。

据隘口镇党委书记刘红明介绍,近年来,当地把电商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培养出像何江华这样的电商创业者17人。在电商带动下,全镇的核桃、金银花、黄精等产品纷纷搭乘电商快车“飞”向全国市场,去年电商销售额达到3300万元。

在这条电商产业链上,一端搭建了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着青年人回归,推动人才振兴;另一端则打开了广阔的销售市场,加速农产品出山,推动了产业振兴。在这种良性循环激发的“乘数效应”下,隘口镇721户3236人如今顺利脱贫,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消除。

农产品“触网”“卖难”成历史

2月1日上午,隘口镇新院村白沙组,闲来无事的杨忠华老人又提着10余斤蜂蜜来到了镇上的乡村扶贫产业园。

这时从县里来的物流车已到达园区,工作人员正忙着将火锅底料、辣椒酱等产品打包装车,现场一片忙碌。

将蜂蜜交给工作人员,一番登记结算后,老人接过一叠钞票仔细数了数,笑着揣进兜里高高兴兴地准备离开。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物流车每天上午10点左右抵达隘口,下午2点返回县物流园区,在这之前如果刚好有人下了蜂蜜的订单,老人的蜂蜜当天就能离开秀山发出去。

“这电商肯定安逸噻,蜂蜜更好卖了,每斤还能多赚10多块钱。”回到家中,老人坐在自家的院坝上讲起了他的养蜂史。

十几年前,杨忠华向他人学习了养蜂技术开始养蜂,常年养殖量在100桶至150桶之间,算得上是周边的养蜂大户,蜂蜜也成了一家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那时候不愁养蜂,只是愁销路。”说起这个“甜蜜”事业,老人忍不住开始倒苦水,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交通。

多年前,要卖蜂蜜就得趁赶场日,为了多卖一点,杨忠华不仅要在本地赶场,隔壁清溪镇赶场他也不放过。当时的机耕道坑洼难行,他每次挑着20多斤蜂蜜走到隘口的赶场点需要1个多小时,而到清溪则需2个多小时。“遇到下雨天还恼火些!”老人边说边摇头。

然而这样的辛苦,并不总能换来满意的结果。毕竟两个场镇的市场有限,加上自家养殖规模大产量高,很多时候杨忠华不得不将蜂蜜便宜卖掉,不然等第二年的蜂蜜开产,就更卖不动了。

如今,杨忠华终于尝到了这个事业的“甜蜜”。镇上的乡村扶贫产业园就位于新院村,水泥路也修得平整巴适,对他来说正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他若愿意,可自行将产品带去园区,也可让收货员上门取货。通过电商平台,他的蜂蜜销往全国各地,价格也卖得更高了。

在杨忠华家门前的墙上,记者看到一块“电商订单农业中心户”的牌子。杨忠华说,在镇政府带动下,如今自己还承担起了周边农产品信息收集的任务,并定期反馈给各电商平台,帮助乡亲们更快更好地卖出自家的农产品。

青年人返乡电商发展添活力

杨忠华联系对接最多的平台就是何江华的“山水隘口”。

作为隘口镇第一批电商培训学员,这些年,何江华不仅是隘口电商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同样也是受益者。

初中毕业后,何江华孤身前往广州打工,做的是手机屏等数码产品配件生产。2017年8月,得知家乡开始发展电商,并提供免费培训、免费吃住、免费办公场地和设备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看到了电商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家乡的发展空间,何江华决定抢占先机回乡创业。

那时,隘口的电商产业刚起步,镇政府特意在政府大楼里辟出几间办公室打造成“电商产业园”,包括3个实训室、1个客服中心和1个特色农产品展示厅。何江华记得,在其中一间办公室的墙上写着“原来没有翅膀也能飞翔!”让他心中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

一个月的培训期间,隘口镇请秀山县电商协会相关企业负责人前来授课,何江华拼命“吸收”相关知识,逐渐掌握了电商运营、市场分析等技巧,并成功开设了自己的网店,开始销售来自秀山县的红薯、百香果、脐橙等农特产品。开店第一年,他成功实现月收入上万。

一段时间后,何江华意识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若想把平台做大做强必须抱团发展。得知跟他同期培训的孙永盛、肖国福抱有同样的想法后,3人整合资源于2018年7月注册了山水隘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在镇政府扶持下打造了电商扶贫平台——“山水隘口”,主要销售隘口当地农产品。公司成立以来,累计销售额达到3000多万元,每年还拿出利润的20%用于村民分红。

近两年,根据镇上的发展思路,何江华等人开始利用“山水隘口”的大数据信息做市场预测,发展订单中心户。“我们会分析数据、判断市场前景,梳理出卖价更好的农产品,通过订单中心户引导村民种植或养殖。”何江华告诉记者,如今该平台已发展起了订单中心户72户,去年签订订单养殖8000只(头),种植面积1.2万亩。今年,他预测辣椒、吊瓜、土鸡蛋等产品势头较好,目前已有不少村民有意向参与发展。

不仅如此,作为隘口电商的先行者,何江华等人的成功吸引了更多隘口青年的注意,近年来他们纷纷返回家乡投入到电商产业发展之中。截至目前,隘口镇共培养电商创业人才269人次,建成网店85家。

如今隘口镇电商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在乡村扶贫产业园里,平均每天送走货物1000余单。尤其是近期春节将至,每天走单量超过2000单,县城来的两辆物流车有时都不够用。

电商做后盾食品加工业渐兴

电商解决了销售难题,村民们发展产业也大胆起来。

近年来,按照短期能增收、中期不“断档”、长期能致富的发展思路,隘口镇盘活闲置土地2.4万余亩,发展特色种植业近4万亩,全面实现了“一村一品”产业布局。

在乡村扶贫产业园里的特色农产品展示厅内,记者看到几个货架上摆满了黄花菜、茶叶、核桃等当地特色农产品,还有速食酸辣粉、自热小火锅等副食。

“这个自热小火锅里面的土豆、藕片等食材都取自于我们当地。”刘红明介绍,去年,食品加工成了隘口镇的新兴产业,如今全镇已有食品加工企业4家,生产火锅底料、蔬菜包、自热火锅、辣椒酱等产品。

其中,重庆天椒农业科技公司就是2020年8月在隘口镇成立的。公司负责人杨力告诉记者,自己选择入驻隘口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当地良好的电商基础,二是有现成的加工场地。

“虽然初次涉足辣椒加工行业,但我有餐饮从业经验,加上隘口电商的发展,让我有充足的底气。”杨力说,公司成立后主打酸辣椒、剁椒、烧椒酱3款产品,借助乡村扶贫产业园的物流基础,物流运费大大降低。前段时间,公司每天销售辣椒酱3吨以上。

在享受到隘口镇电商红利的同时,杨力也不忘反馈当地的村民。去年,他在隘口本地收购辣椒100多万斤,每斤收购价在1.8元—2.4元之间,高出其他经销商5角钱以上。

“今年我已经与几个合作社签了2000亩的订单,保底收购价为每斤1.5元,最大程度保证村民的收益。”杨力说。

2020年底,合信农业科技公司也在隘口乡村扶贫产业园建成了黄精深加工厂,如今研发出黄精茶、黄精酒、黄精果脯等产品7个。“加工厂成立后,不光能解决老百姓的销售问题,还可以让黄精升值,变成真正的‘黄金’。”企业负责人介绍,待产品正式投产,一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

刘红明告诉记者,不久后,隘口镇又将新增一家方便粉丝加工企业,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之中。“农产品要成为‘金疙瘩’,光种下去还不行,还必须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增加产业附加值。”刘红明说。

本报记者栗园园

责编:陈易、张祎)

人民日报人民网+手机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人民视频人民智云人民智作

本网专稿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汽车行驶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杨敏摄

重庆黔江:“挂壁公路”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黔江区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在峡谷、沟壑、悬崖、绝壁上修建了一条条“挂壁路”“盘山路”。…【详细】

原创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原创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