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08-15
大冶155年前武备学堂,崛起红色底蕴“武备路中学”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5日08:59来源:荆楚网
大冶兵暴旧址。左乙辰摄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左乙辰通讯员黄滢滢、冯小艳)红色,是155年前武备学堂的底色;是半个多世纪前大冶师范的底色;是16年前大冶实验中学外校部的底色。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朽。8月8日,在大冶市武备路中学揭牌仪式上,该校校长朱文清表示,将依托“大冶兵暴旧址”的红色基地优势,把“红色文化立校”的办学理念永远贯彻下去,擦亮教育底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校园内的大冶兵暴旧址一角。左乙辰摄
红色教育圣地
“武备学堂”“高等小学堂”“大冶兵暴遗址”“老大冶师范”“大冶实验中学外校部”,这些或近或远的名称都是指的一处地方,就是位于大冶市老城区大冶大道25号。
1868年,大冶武备学堂在此建成,一群热血青年聚集于此:执干戈以为社稷,说礼乐而敦诗书。
1929年12月14日,由国民党军中秘密共产党员程子华组织部分国民党军人为内应,由何长工、李灿领导的红军为外援,在此发动了震惊全国的“大冶兵暴”,被中共中央军委誉为“模范的大冶兵暴”。
1949年9月17日,湖北省立大冶师范学校在此成立,开启为国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幼师等多种类型的实用人才之路,并于1990年作为全国办得较好的中师受到国家教委表彰。
1999年4月,大冶师范学校整体并入黄石市高等专科学校。五十年来,大冶师范学校的历届毕业生,绝大多数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骨干力量。
2008年,这块红色历史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圣地更名为大冶市实验中学外校部。
这里满园红砖碧瓦,庭高院雅;群樟拥翠,伴桃李而芬芳。步入学校大门,回首仰望可见浑厚遒劲的四个大字:毓师立范。“这四个字就是大冶师范的办学宗旨。”朱文清回忆道,“我是从这里毕业的,求学于此,现又施教于此,这四个字在自己心中已经默念了几十年。”
大冶市武备路中学揭牌仪式。左乙辰摄
红色启蒙之所
如今,与朱文清一样,从这里毕业站上三尺讲台,执起教鞭,肩担教书育人者在大冶教育界还有很多很多。
为师者,当以德为先、以言为师、以行为范。“毓师立范”这四个字是他们共同的记忆,也是他们共同的箴言。
学校门楼。左乙辰摄
这一点,该校老师金珍淮深有同感。
金珍淮透露,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双雨靴还是88届(三)班班主任周家胜给他买的,“当年周老师看到我们几个从农村来的学生没有雨靴,在下雨的季节,经常是穿着湿漉漉的鞋子上课,就带我们几个去老大冶商场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双雨靴。”
周老师的这一善举,在年轻的学子们心中种下了“草”,他们暗暗许下誓言:“为师,当为周家胜老师一般的师者。”毕业后,他们都回到乡镇学校,像周老师一样站上神圣的讲台。
古树参天。左乙辰摄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教学楼前的那棵香樟越长越大,撑得一片好阴凉。
当石树林老师重回这个熟悉的地方执教时,发现自己的办公室竟然是他曾经的男生寝室,这让他倍感惊喜。“竟然能找到三十年前的感觉,真是不可思议。”石树林感慨道,琴楼依在、古井尚存,当年自己还是青葱小伙的求学景象历历在目。
“现在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那排红房子,曾经是我们的画室和阅览室。”石树林介绍,对于自己而言,这里是红色的,是神圣的,是接受红色教育启蒙的地方,也是接受育人信念的地方。
此外,他们还共同保守着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家喻户晓的儿歌《小燕子》就出自大冶师范王路老师之手。
琴楼。左乙辰摄
红色立校根本
经百年风雨而不古,历三世变迁而长今。
武备路中学建在红色之地,立在拥有155年历史的教育圣地之上。红色,已成为武备路中学永远不变的底色。
正如8月8日当天的更名仪式上,学生代表黄思阳的发言:“大冶兵暴旧址成为了我校、我市乃至全国缅怀先烈、感受红色历史和继承中华文化的圣地。如此历史正是我辈有志青少年发奋读书的源泉。”
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校园一角。左乙辰摄
据介绍,该校将大力开展“九个一百”行动,鼓励和倡导学生在校九年学习期间,阅读100本红色书籍、撰写100篇心得体会、聆听100场讲座、会唱100首红色歌曲、培养100名红领巾讲解员、参加100小时义工、做100件好事、观看100部红色电影、了解100个革命人物。
当前,似新非新的武备路中学已制定“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为核心的校园精神文化,以“生命教育”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抓手,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坚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大力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活动。
小小红色文化讲解员。通讯员供图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朱文清表示,学校将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承优良之传统,秉育才之初心,培养全体师生爱党爱国的情怀,聚力凝神,砥砺前行。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