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1-06-18
落实主体责任,激发德育内生动力。以自主管理为主导思想,以常规为主线,以重点工作为突破口,落实班组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近年来,我们系统开展自主管理德育课程建设,研制”十自品格”塑造工程德育课程项目,努力实现自我发展,优质教育。我们侧重抓好四个方面,一抓学生组织,构建自主管理平台。二抓学生干部,打造自主管理队伍。三抓学生骨干,明确具体事务与方法,落实主体责任。四抓活动开展与评比考核。活动到哪里,评价就到哪里;评价到哪里,管理就到哪里。实现良性运转,成就学生。课程化开展主题班会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组建学生组织,团委会、学生会、国旗班、环保卫士、志愿者以及各种社团等,让学生成长有舞台,出彩有机会,从一做起,走向一流。不断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规矩意识,强化自立能力和自律自觉,从而形成自我教育,实现自胜自强。在守规矩、有责任的基础上抓学会学习、高效学习,有力促进质量的快速发展,优质发展。这项工作,我们以八年级为责任主体,其他年级跟进,其口号是“十自品格提动能,全面发展育新人”。我们以自主阅读、自主检测、自主出操、主题实践、自愿者活动等为标志性项目,以百年庆典系列、青春仪式、体育节、艺术节、校园吉尼斯等为基本活动内容,确保实干实效。
一、基本内涵
所谓“十自品格”即自信、自理、自立——自学、自修——自觉、自省、自律——自胜、自强。既有逻辑区分,有相通相融,我们把它分为四个层次,作简要诠释。
第一层次自信、自理、自立。
自信,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自信无论在学习上、交往上、工作上都非常重要。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他人才会相信你。自信是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成功的要素,是承受挫折,克服困难的保证,行动是自信的真正源泉。
自理,自我照管和调理的能力,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立,自我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靠别人自我完成一件事等。也指有自己的主见、主意,不需依赖他人。自立也意为能自持自守,不为外力所动。
第二层次自学、自修。
自学,是指自己吸收接纳事物的能力。可以在没有接受指导和教育的情况下进行。可以锻炼自己的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更好的理解知识。
自修,研究、学习和锻炼,包括独立学习和修养德性。
第三层次自觉、自省、自律。
自觉,自己感觉到、意识到,而主动去做。关键词是认识和主动。
自省,意思是自我反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自律,遵循法纪,自我约束。自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没有它,一切纪律都会变得形同虚设。真正的自律是一种信仰、一种自省、一种自警、一种素质,一种自爱、一种觉悟,它会让你发觉健康之美,感到幸福快乐、淡定从容、内心强大,永远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
第四层次自胜、自强。
自胜,意思是克制自己,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自强,自己努力向上。自我勉励,奋发图强。修身自立,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自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自强是在自爱、自信的基础上充分认识自己的有利因素,积极进取,努力向上,不甘落后,勇于克服困难,做生活的强者。树立自强的目标有助于克服意志消沉、性格软弱,从而振奋精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二、组织架构
按照“重心在年级、重头在班级、重点在学生”的管理原则,建立学生自愿参加并能发挥作用的各级学生组织,为学生“十自品格”塑造提供组织保证。三个年级结合实际各有侧重。七年级活动试验,引航探路;八年级系统实施,强化训练;九年级重点落实,寻求突破。
(一)学校层面上,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具体负责,各年级校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十自品格”塑造工程领导小组。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研制学校自主德育建设的总体规划,基本理念及制度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各年级“十自品格”塑造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方法指导和效能评价。政教处领导值日生总队。主要参与管理校园环境、班组文化、文明礼仪、集队集会、就餐秩序、就寝纪律等。团委会领导志愿者总队。主要参与校内宣传(升旗仪式、广播站、橱窗等)、文明示范岗、主题活动志愿者、校内公益性劳动。德育领导小组领导学生会,下设社会实践总社。主要负责学校各社团、兴趣小组。社会实践活动总社下辖文学社、艺术社、科技社、少体校等。
(二)年级层面上,成立以年级校长领导,年级德育主任为首,年级教学主任为辅,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十自品格”塑造工作小组。年级工作组根据德育目标和“十自品格”分层要求。七年级着重抓“适应初中生活、养成良好习惯”的“适应与养成”教育,以“自信、自理、自立”为主导,逐步培养“自学、自修”能力。八年级主要抓“学会学习、主动发展”的“学会与发展”教育,以“自学、自修”为主导,逐步培养“自觉、自省、自律”能力。九年级重点抓“努力学习与实现理想”的前途理想教育,以“自觉、自省、自律”为主导,追求“自胜、自强”。结合年级实际,在年级层面上对“十自品格”塑造进行规划并建立制度。
(三)班级层面上,成立由班主任为指导的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班级是学生“十自品格”塑造的主阵地,是全员参与,全面提高的最重要渠道。改变班主任包办代替,学生被动执行的班级管理模式,充分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坚决做到班级干部自己选、班规班纪协商定、班组文化自己建、班级活动自己搞,班级纪律自己管。班级管理组织设置竞选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下设小组长、课代表)。竞选委员会负责班级干部的定期竞选、班级制度的制定、对班委工作评价及班级重大问题的仲裁等。执行委员会,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卫生委员、生活纪律委员、体育委员、宣传委员、文娱委员等负责班级常规管理和有关工作落实。小组长,每班均分6—8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设置行政组长、学习组长、体育组长、卫生组长、纪律组长、记分员等,确保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班小组是班级的基本组成单元,班小组的工作上去了,班级的整体工作才会能动鲜活。课代表,作为任课教师的助手,协助学习委员做好本学科的作业收缴、任务布置、信息反馈、学业互助、资料共享等。
三、活动开展
塑造“十自品格”,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能力,关键要教会学生学会道德判断,学会自主选择,决定自己的生命目标,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绝不能依靠“管束”和“灌输”,而要落实到活动与事务之中去。
(一)落实好育人主阵地。抓好课堂,我们以七年级为责任主体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课改试验,口号是”小组合作增效益,比学赶帮创佳绩”。这里扼要介绍我们的推进系统和操作系统。
1.推进系统。系统化长效性构建相适应的学校管理、课堂建模、德育文化、校本课程、家校共建等管理系统,突出做好管理层系统构建和团队打造,设置阶段目标,逐步实现学生动起来——班级美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2.操作系统。具体设置四大操作体系。(1)班组文化建设与管理体系。对应班风、学风建设,诠释“十自内涵”,建构学生组织,解决班集体建设问题,解决学生学习状态与学习氛围问题。(2)生训体系。对应学生“十自训练”,重点解决组长管理问题,突出解决学生自学、合学、领学的方法与能力问题。(3)导学案与课堂流程体系。对应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是指导“自学自修”的重要载体。精选精备学习内容,解决学习内容针对性有效的问题,课堂流程解决学习程序及环节高效的问题。(4)评价体系。对应标准操作到位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解决“十自品格”培养过程管理的问题,真正实现堂堂清、事事正。教育到哪里,评价就到哪里,评价到哪里,管理就到哪里。
(二)建设好育人主渠道。在上述组织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台铺路,开展好常规活动、主题班会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道德认知、道德实践能力,并将此内化为“十自品格”,指导“十自行为”,实现德育教化。
1.常规活动突出六个观察“窗口”。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我们在校内全面实施“班组展示、自主出操、自主就餐、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自主检测”制度,并以这六项活动作为学生“十自品格”塑造的观察窗口,进行评价和指导。“班组展示”旨在促进班风学风建设、学生组织运行和干部能力训练;“自主出操”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活动安全意识,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自主就餐”是对学生公众意识,节约意识的培养,“食无语”、“粒粒皆辛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皆应根值于学生思维,内化为学生的行为;“自主阅读”、“自主学习”是对学生“自学自修”习惯和能力的考验,自主学习,无声自习是最可贵的学习品质;“自主检测”是对学生“自觉自律”的检验,是诚信教育的有效手段。
2.主题班会与社会实践融合开展。落实上述年级分层系列主题,系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为学生创设各尽其能、各展其长的“十自训练”平台。
小型活动如兴趣小组、班组、社团自主开展,中型活动如团委会、学生会、年级组活动等由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员指导开展,大型活动如学校活动、校际活动、上级活动等由支委会、校长室领导开展。固定活动内容有体育节、艺术节、文化节、班组文化展演,七年级入学仪式、八年级青春仪式、九年级毕业仪式等。今年还有建党百年庆典大型综合系列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力争由课堂走向生活,由校内走向校外。校外如生活实践、文化之旅、环保之旅、社会调查等主题教育活动,锻炼学生“自学自修”能力。
持续拓展活动内涵,充分挖掘其文化教育功能。如把运动会放大为体育节,增加校园吉尼斯活动,把运动会从纯粹的田径竞赛,变为一个学生自行组织、自愿参与,自助竞技,集田径比赛、特长展示、师生交流、摄影比赛、采访报道、美篇制作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平台。让活动有广度,有深度,有层次,有效果。
参考文献:镇江实验学校经验,苏派课改经验
(作者为江苏省滨海县振东初级中学孟昭雄)
【责编王克】
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