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師說,他不敢想太遙遠的目標,隻要學生能走出大山,改變觀念,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就很好,但如果學生將來畢業后願意回到家鄉,用自身經歷帶動更多孩子走出困境,那就最好。
貢山縣一位校長說:“我長期住在山裡,這座山很高,后面那座山比這座山更高,人在裡面就像‘井底之蛙’。”有一次大雪封山,她被困在學校5個月,等到隧道通了,她坐車出門採購,遠遠看到了縣城,忍不住說:“全部人下車,大聲地叫吧。”
不久前,她給六年級學生開動員會,聲情並茂地鼓勵學生,“隻有讀書能改變命運”。
一位教體局工作人員說,他來怒江教書19年了,本來想通過教育影響下一代的觀念,但是一些人落后的觀念根深蒂固,讓孩子讀完初中、高中就外出打工。這一度讓他感覺失落。
4
在探訪過程中,一位在學校幾個科目都考年級第一名的女孩,突然見到很多陌生人,哭了。她說,幾個月后,她會去縣裡讀初中,擔心和那些在縣城讀小學的孩子合不來。
“我們的學生普遍不太自信,即便在學校表現很好,換了一個環境,會變得扭扭捏捏。”一位校長說。
這些邊境學生的教育,正在受到多方的重視。2021年3月12日國家公布“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在邊境縣(團場)建設100所國門學校﹔當地教育局和學校不斷吸引優秀老師資源,提升教學軟實力﹔像真愛夢想這類的社會公益組織也開始將目光移向邊疆教育,探索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引入邊境小學。
一些機構組織西部校長去東部培訓,一位邊境小學校長去了青島,旁聽了一節英語課后,感慨道,“這裡的學生英語真好。”組織培訓的工作人員說:“我們不是讓你來看學生講英語,而是讓你來看看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理念。”
在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的前期調研中,他們發現,邊境小學的學生自主性、眼界、自理能力和語言能力有待提高,而且,邊境的大部分小學生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意識不強,缺少對未來的想象,他們希望孩子們“學會處理人與未知的關系,成長為求真、有愛的追夢人”。
去遠方,是許多城市家庭為孩子選擇的“開拓眼界”的方式之一。在大城市的課堂上,當老師提到肯尼亞的動物大遷徙、雅典的神殿、東非的大裂谷,總有學生站起來,描述他們親臨現場看到的細節。
我採訪過一個中德青少年藝術活動的組織者,他每年暑假會組織有樂器基礎的中國小學生去德國知名的藝術廳,和德國的同齡人交流,給德國的民眾表演節目。這群學生還會探訪德國的博物館、圖書館、藝術展。一位帶隊的老師說,學生在無形中提高了自理能力和藝術視野,會變得更加自信。
但對於邊境的學生,這樣的機會實在太少了。我家訪的一位小學生,被在外打工的二姨帶著去西雙版納旅游,看到了“野象發怒”的模樣。但她的父母說,光靠父母二人的力量,很難帶孩子去更遠的地方旅游。更多學生連西雙版納的野象都沒看過,去過最遠的地方是縣城。
上江鎮中心完小的校長發現,鼓勵學生走出去的重點,是培養一項愛好,能陪伴終生的愛好。
他舉例,學校有位四年級的學生自從愛上踢足球,就變得特別勤奮,明明生病還要去戶外上體育課。老師引導他:“以后要去大山外面踢足球,文化課也得跟上。”這位學生為了這個目標,其他科目的成績進步很快。
校長說,這個小學生給了他新的啟示,“隻要有一項愛好,學生的各方面都會提高。”為此,他特意開設很多社團,讓每個孩子都有參加的項目。
他最新的教學目標,是讓這些學生找到能讓心靈棲居的地方,長大后不能當“空心的人”。
還要把家長也拉進教育的隊伍裡。貢山縣一位校長記得,5年前,學校第一次開家長會,500個家長隻來了100多人。她鼓勵家長要在家養好豬、養好雞,不能完全甩手把孩子扔給學校,還應該讓學生與山外面的世界有更多連接,鼓勵家長帶孩子去喝奶茶。
不久后,有個家長趁著學生周末回家,特意煮了雞蛋,還殺了一隻雞,說是校長教的,“要為祖國干一件大事”。
2023年,貢山縣這個學校再次舉辦文藝晚會,那天走進學校的家長站滿了整個操場。(魏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