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初中网 > 吴忠市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23万人的命运转折

2023/9/14 14:53:21 点击:
常住人口4900多人,近4年已毕业大学生150人,目前还有210人在大学就读。

红川村只是红寺堡区众多村子中的一个。“教育扶贫不仅逆转贫困学子个人命运,更是脱贫攻坚中阻断穷根的关键一招。”红寺堡区区长谭兴玲说,让每一个孩子上得了学、上得好学,是决胜小康社会的“虑长远”之策。

幸福,在“心安处”生长

吴忠市

这是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中圈塘村葡萄种植基地(2018年9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吴忠市

在宁夏红寺堡区柳泉乡柳泉村黄花菜晾晒场,村民排队称重黄花菜(7月1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植森摄

红寺堡没有“原住民”,当地的所有居民均来自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西吉县、泾源县等西海固县区,包括汉族、回族、蒙古族等14个民族。当地几乎每个行政村都有来自不同县区的移民,不尽相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给乡村治理带来不小的难度。

红寺堡区红崖村曾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刚搬来时,有些村民一有矛盾就动拳上脚。”红崖村村干部任建举说,以前你问村民是哪里人,他不会说是红寺堡人,而说是西吉人、隆德人等,因为缺乏感情积淀。

幸福生活的“温度”,要看乡村治理的力度。

红寺堡区克服财政压力,整合各类资金2400多万元,在全区64个行政村高标准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细化管理方案。昔日搓麻将的手玩起了篮球、骂仗的嘴唱起了秦腔……如今,农闲时节,广场舞、唱秦腔、篮球赛等成了各村“标配”。

在红崖村,乡里乡亲越走越近:村民自发组建起的“红袖标”巡逻队,及时发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何文花家牛棚失火,保住了这家人的致富希望;村民杨军成遭遇交通事故,乡亲们自发捐出7万多元助其渡过难关……

提升乡村凝聚力,光靠文化还不够。在鼓励村民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调解委员会等的同时,红寺堡区综合考虑村组巷道布局、姓氏家族等因素,按照每5至15户推举1名代表的方式由农户自行推荐村民代表,让群众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治理。

“以前有村民担心村干部优亲厚友不公正,现在,更加公开透明的村务处理模式增强了干群互信。”新庄集乡人大主席锁金银说,人心齐,是乡村振兴的保障。

此心安处是故乡。如今,再有人问“你是哪里人”,越来越多村民会自豪地说:红寺堡人!

有人说,曾经生活在西海固、因脱贫无望而迁出的红寺堡人能脱贫,是一个奇迹。但红寺堡人说,黄河为鉴、罗山可证:奇迹,是奋斗的另一个名字。没有党的富民政策持续滋润,没有23万多名干部群众踏石留印、接续奋斗,荒原怎会有奇迹!

吴忠市

村民在宁夏红寺堡区柳泉乡柳泉村采摘黄花菜(7月1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植森摄

吴忠市

在宁夏红寺堡区柳泉乡柳泉村黄花菜晾晒场,村民整理采摘好的黄花菜(7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杨植森摄

吴忠市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中心小学学生在课后社团活动上练习腰鼓(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贾浩成摄

吴忠市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中心小学学生在体育课上练习呼啦圈(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贾浩成摄

吴忠市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中心小学学生在上音乐课(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冯开华摄

吴忠市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中心小学学生在课堂上朗诵古诗(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冯开华摄

吴忠市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中心小学学生在阅览室读书(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冯开华

上一页  [1] [2]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自主管理凝力担当绵阳市塔水初中召开学生会开学工作会
走进乡村看小康丨湖北大悟:甜蜜小板栗增收大产业
赤诚丹心育桃李,粉笔无言谱春秋
最新图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23万人的命运转折
南溪区仙临初中举行2023年秋期开学典礼
海口160條公交線路護航考生出行考生刷卡即可免費乘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