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初中网 > 宜黄县 > 正文

江西宜黄:立足时代、守正创新不断激发戏曲人才培养新活力

2023/9/5 0:25:57 点击:

宜黄戏是江西省的大型古典剧种之一,发源于宜黄县,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现代化进程加快和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等环境影响,宜黄戏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重重危机,特别是1989年宜黄戏剧团撤销解散后,表演后继无人、剧本失传的问题愈发严重,这一古老剧种已处于濒危状态。

宜黄县

宜黄戏《紫钗记》剧照

近年来,为了保护和传承宜黄戏,宜黄县通过校地合作,创新创编,以老带新等新的培养模式,立足时代、守正创新,努力破解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等重点问题,不断激发戏曲人才培养新活力。

“校地合作”,打造“四位一体”戏曲教学培养模式

宜黄戏延续至今,第四代传承人的年龄都普遍达到了50周岁以上,演职队伍老龄化严重,“新鲜血液”极度匮乏。为解决这一问题,宜黄县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学员院校委培新出路,于2017年与抚州市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委托培养协议书,在该校建立宜黄戏人才培养基地,择优选送本地初中毕业生进行委托培养,采取减免学费的方式对宜黄戏专业给予了政策性倾斜和支持。该校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又重视艺术素养和文化素质的全面培养,将文化素质教育、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以课堂教学为主导,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以科学研究为引领,以艺术创新为动力,融严谨的课堂教学、丰富的舞台实践、富有创新的艺术创作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截至2020年底,共选送31名初中毕业生前往抚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专业艺术人才委托培养。目前,第一批委培学员11人已完成基本功的系统学习,回到宜黄县跟团学习,并在2018年春晚的舞台上和观众见面,精彩的戏曲表演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

守正创新,探索“接地气”戏曲创编模式

该县大力开展宜黄戏进校园活动,精心创编一批适合学生,体现宜黄人文精神的优秀剧目进校园演出,同时由县文化馆业务干部和原宜黄戏团老艺人定期入校指导,在小学开办宜黄戏班、成立兴趣小组,通过“戏曲专业知识培训”“少儿戏曲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戏曲教育,扩大学生戏曲爱好者队伍。近年来,宜黄戏的创编大多实实在在地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真真切切地演老百姓最熟悉的自己人。比如《麻织情韵》《汤公宜黄情》《抬椅子》说的都是今人今事,大都讲述老百姓的家长里短,即便演绎模范人物,也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亲和力十足的基层榜样。许多剧中,台上的人物语言平实近人,听来亲切地如话家常。同时把宜黄戏经典唱腔和身段进行简化,创编出的宜黄戏广场舞《宜伶春色》,因其“接地气”且通俗易懂的特点,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从2018年至今,出场次达到500多场。

薪火相传,传承“以老带新”戏曲人才培养模式

宜黄戏传承,不仅需要保护老一辈的表演艺术家,关键在于发现和培养年轻的代表性传承人,实现“从学生到演员”“从戏团骨干到戏曲传人”“从‘草根艺人’到戏曲传承民间力量”创新戏曲人才培养模式,一代接一代,才能持续传承下去。2016年,在政府和文化局的帮助下,退休宜黄戏老艺人在县中心城区创办了宜黄戏传习所,彻底扭转了以往排练无场所、乐声扰民的尴尬局面。自传习所成立以来,宜黄戏曲工作者以该传习所为宜黄戏传承活动基地,开展戏剧指导、排练、编创等民间传习活动。同时,进一步发挥宜黄戏老艺人传帮带作用,鼓励宜黄戏老艺人收徒传艺,培养人才,积极开展各类传承活动,以老带新、以优促新,着力打造戏曲传承人才梯队。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一批青年演员已经能够在戏中“担担子、挑大梁”,宜黄戏传承梯队已经逐步成型,两代同台甚至三代同台成为常态。(毛华、甘燕晴)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开学啦!本学期重庆又迎来这些新学校!
中学回应收费窗口近2米高:已整改,在室外重新搭建了一个收费处
高考期间海口考生可凭准考证免费乘坐公交及部分出租车
最新图文
青岛市初中地校课程开发与建设研讨会在西关中学召开
江西宜黄:立足时代、守正创新不断激发戏曲人才培养新活力
2021年济南章丘区将推进章丘中学初中部、东城实验学校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