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嘎嘎”“哈哈哈”……
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友谊小学教师尹娟的课堂上,传出了“鹅”的叫声和阵阵欢声笑语。尹娟正在讲《白鹅》这篇课文。课堂上,孩子们模仿鹅叫声,表演鹅的走路姿态,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这样活跃的课堂氛围,在以前尹娟的课堂上从未有过。这一切的改变源于她先后两次参加陕西师范大学《学思维活动课程》推广的学习培训,这也是陕西师大精准帮扶甘肃临夏州发展教育的成果体现。
3年前,陕西师大与甘肃临夏州签署“美丽园丁”计划,决定利用3年时间,通过中小学对口支援、教育研究成果推广等方式,全面支持临夏州基础教育事业发展。
3年过去了,陕西师大在教育扶贫上是怎样精准发力的?甘肃临夏州的基础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
“帮传带教”绘制发展蓝图
临夏回族自治州素有“花儿之乡”的美称,然而,受经济、地理等诸多因素制约,当地教育发展滞后。全州从学前到高中,入学、升学率普遍极低。
“美丽园丁”计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与当地10所中小学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帮助其制定中小学发展5年规划,凝练办学理念,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德育工作,提升基础教育管理水平和办学治理能力。
“我们集中整合了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来完成这个项目。从前期调研、方案研制到专家遴选、学员服务,在各方面精心准备,全程服务。”陕西师大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刘建斌说。
从2013年10月下旬开始,陕西师大所属7所中小学的校领导和优秀教师多次前往临夏,与具有合作伙伴关系的当地中小学开展交流互访、观摩研讨、合作共建等活动。
陕西师大曲江一中校长边团结曾亲自带队送教上门。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在临夏一中,曲江一中教师苏岳的主题班会课“我爱阅读”示范课,吸引了当地近百名教师前来听课,反响特别好。“课后很多当地教师都向我表示,思想受到了冲击,这种内容充实、互动高效的课堂,在他们的教学中很少见。”边团结说。
在一次次的交流互访、观摩研讨、合作共建活动中,陕西师大为当地制订2016—2020年教育发展规划,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教学创新开出“思维之花”
《学思维活动课程》是陕西师大胡卫平教授主持的一项国家级重点研究成果。“这门课程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选择设计活动,有效解决了现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胡卫平说。
陕西师大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在临夏20所小学,每所学校组织1000名学生参与该课程。同时,每所学校挑选4名教师,共80人参加为期3年的系统培训。
在临夏实训,陕西师大副教授衣新发感触最深的就是,示范学校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在我们的推广课上,参与课程教师投入课程研讨活动的热情是我始料未及的,这对于当地教师来说,不仅仅是提升了教学能力,更是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的转变。”
目前,临夏州各实验学校已将《学思维活动课程》作为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抓手,这朵神奇的“思维之花”正竞相绽放在全州各个校园的角落。
“送出去、请进来”破解教育困境
促进临夏州基础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必须破解当地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水平不高两个瓶颈。
如何提升?3年来,陕西师大通过“送教下州”和“高校集中”的方式,对全州的2100名各学科骨干教师和300名管理骨干进行培训,覆盖面达全州所有高中及大部分初中和小学。
“送教下州”专家团由学校选拔全省一线最优秀的教师组成,每年暑假集中在临夏对当地骨干教师进行培训。课程设置上,突出自主参与,采取“30%的教学最新理念和学科前沿,加上70%的教学技能提升”方式。
陕西师大数学专家罗增儒,虽已年过七旬,依然连续两年深入临夏“送教”,自己的教学智慧。
与之相应的“高校集中”培训,由临夏州每年派出教育管理干部、校长和高中各学科骨干教师到陕西师大进行集中培训。为此,陕西师大除了安排专家名师开设各类讲座外,还协调安排教师们走进西安市的中小学名校,进课堂和优秀一线教师共同教育教学经历。
今年是“美丽园丁”计划在临夏的收官之年。然而,陕西师大服务民族地区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却没有终点。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