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1-11-23
【人物简介】赵贤林,1976年参加工作,1998年任新疆奇台一中校长,2010年10月21日去世。任职期间,把一个偏远县城的中学带进了全国一流中学的行列。他先后获得“昌吉州科技拔尖人才”、“昌吉州中小学优秀校长”、“自治区特级教师”、“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他被称为奇台一中广大师生的“贴心人”,一中发展的“设计师”。赵贤林说:我一生只有一个梦,就是做一个最好的教育者,我的根在奇台,我的梦在奇台一中。2010年11月15日,赵贤林去世,为教育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痴情教育,在教育这片“土地”上坚守35年
“你是园丁,为人师表桃李芬芳;
你是校长,教书育人使命高尚;
赵贤林啊赵贤林,
你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啊,
光彩映古城,映古城。
……”
这是2010年11月15日,赵贤林去世后,新疆奇台县第一中学教师孟祥武、许丽萍、林梅为纪念他写的朗诵长诗《贤之梦》中的一段。
35年的教育生涯,拖着病残的右腿,他却愈走愈稳,愈走愈精彩,终于把一个边远县城的普通中学,带出了昌吉州,带出了自治区,带入了全国先进学校的行列。
那一天,当他永远离去的时候,全古城的人民都在默默祈祷:赵贤林校长,一路走好!
他一生痴情教育,在教育这片“土地”上坚守了35年。35年中,他婉拒提拔,不愿离开;他忘情耕耘,无私奉献;他一生为教育,付出所有。他不仅仅是一名校长,还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乡土教育家”。
热爱教育,立志成为“乡土教育家”
“大学毕业就来到奇台县第一中学任教,直到去世,35年里,赵贤林想都没有想到过离开,尽管有很多次机会,他都放弃了。”谈起与自己共事10余年的赵贤林,奇台县第一中学校长王星和这样说。
1993年,赵贤林担任了奇台一中的副校长,1998年又被任命为校长,走上领导岗位后,赵贤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更忙了。然而,他深入教学一线、勤于学习探索的作风没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还坚持给学生上课,工作再忙也要挤时间走进课堂听课,他说只有这样,心里才会感到踏实。正是靠了这种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精神,才使赵贤林带领着奇台一中走出了一条实施品牌战略、创立名师名校的发展道路,并有力地带动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奇台县位于新疆北部,是一个边远小县城,坐7个小时的车才能到乌鲁木齐。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赵贤林一待就是32年。“他说,学校就是他生命的全部,教育就是他人生的一切。”王星和说。
赵贤林对教育情有独钟,他常常说:“奇台是一个农业县,老百姓渴望孩子成才。我们只有竭尽全力把奇台一中办好,农民的孩子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学习是赵贤林最大的爱好,每天晚上他都要看书到深夜两三点,即便出差在外也是这样,有什么感想,会随时写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并运用到办学实际中。家里一摞一摞的书堆了一间屋。
为使全县教育得到同步快速发展,2001年赵贤林首先提出了成立奇台一中教育集团的思想,将奇台一中、二中、四中和老奇台镇中学进行整体运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奇台一中还先后办起了幼儿园、天和学校,初步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初中、到高中优质教育体系,不仅提高了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也为教育的整体快速发展赢得了资金支持。
赵贤林从1998年当校长到去世,当了12年校长。这12年是奇台一中发展最快的时期。奇台一中的资产由开始的不足700万元,增加到了现在的1亿多元,是过去50年的15倍。与此同时,天和学校改为奇台县六中后,净资产达4000多万元。为奇台县教育资源的全面整合和民汉合校奠定了坚实基础,作出了巨大贡献。
1991年,他右腿膝盖做了融合手术,由于腿不能弯曲,写东西就趴在床上写。在这种情况下,他撰写了学习心得、管理心得、教育感悟等30多本。迈上教坛的第一步,他就暗暗地下决心,学习一切有用的知识,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学习教育理论,做一个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人;学习名师的教学经验,做一个学生信服的人。赵贤林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研究了叶圣陶、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大教育家的教育专著,吸收了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传统和教育思想,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功底,成了中学教学的一位通才。
他的英语教学法在奇台一中被称为“赵贤林方法”。短短两年多,他就自制英语电教片500多张,完成近4000张从单词到语法的卡片。由此,赵贤林被教师们称为“学习型校长”,被当地群众称为“乡土教育家”。
抓根本,殚精竭虑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书育人,没有好的教师队伍,一切都是空谈。”这是赵贤林的观点。
要实现规模办学,提升教学质量,教师成了奇台一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招贤纳士,能把最好的老师吸引到奇台这个偏远的边境县城来,赵贤林采取了感情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等一系列措施。
从1998年到2004年是奇台一中发展最关键的时期,赵贤林带着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的药,拖着残疾的身体,跑遍了天山南北的大专院校,困了就在车里打个盹,饿了就啃几口馕饼子。有时一天要连续奔波上千公里,甚至连饭都没有时间吃。超强度的劳累常常让他受不了,高血压和心脏病时有发作,这时就只能依赖药物和顽强的毅力。
为了教育的发展,赵贤林求贤若渴,为了招到一个好老师,他再忙再累也会亲自登门,甚至会“三顾茅庐”,林梅、彭瑞华、岳建红、曾涛、许丽萍、胡少英等一大批中青年骨干优秀教师,都是在赵贤林的感召下走进了奇台一中的。张英涛、李万程老师身患小儿麻痹,但在教学上都有自己的特长,赵贤林打破常规把他们招来。从1998年到现在,不仅有大批大学应届毕业生走进了奇台一中,而且还先后从外地调进了100多名中青年教师。这不仅充实了教师队伍,而且使教师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得到了优化,为学校的稳步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赵贤林很“抠门”,这在奇台一中人所共知。但大家都知道,他对自己很苛刻,对教师很大方。教师值班有费用,但他加班却不拿一分钱。
奇台一中是新疆最早送教师出去培训的县级中学之一,在这个小县城,要有相当的魄力才能做到。为此,学校每年拿出50多万元。
赵贤林说,不走出去就跟不上趟,让骨干教师去学习,去换脑筋,就是让他们跟上发展步伐。为破解学校发展的最大瓶颈,他多次跑到县里争取政策,得到特殊政策支持。
1998年,教师林梅调到奇台一中任教。人还没到,房子已经准备好了,孩子上幼儿园的事也安排好了。赵贤林常说:“教师遇到的事,再小都是大事,一定要办好。”解决住房,让每个老师都能安居,安居才能乐教。他先后解决了30多名教师的住房问题,并给每个教师省了一半房款。
提高教师待遇,实行校内课时津贴改革,是赵贤林的一招妙棋。1998年,学校打破大锅饭,引入竞争机制,教师待遇平均增加1000元,发挥了激励作用。作为校长,赵贤林拿的却没有教师多,收入最高的是一线教师和班主任。
“待遇留人,事业感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赵贤林全部做到了。
为了留住老师,在赵贤林的倡导下,老师的子女入学、入托、老师和配偶的调动都是一路绿灯。同时,在全校率先进行了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结构工资制,分配向一线教师倾斜。教师买车、买房、买电脑、子女上大学等,学校全都给予补助。
赵贤林把满腔的爱奉献给了奇台一中,把所有的情洒向了奇台一中人。现在,奇台一中共有教职员工420多人,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讲出赵校长那一串串培养教师、关心教师的感人故事:
林梅是赵贤林担任校长后调进来的第一个老师。林梅回忆说,当时昌吉市和米泉市有好几所条件相当优越的学校都想调她去,但受到赵贤林的感染她还是选择了奇台一中。住房、调动手续、孩子入学都是赵贤林亲自去办的,校长为她考虑得太周到了。
奇台一中几百个教职工,平时学校教职工或是家里的婚丧嫁娶,赵贤林即使工作再忙、路途再远也必定到场,送去自己的关怀与问候。
赵贤林操心最多的是老师,付出的爱最多的还是老师,在他的心目中老师就是学校的最大财富。为了老师,在赵贤林这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老师的住房、工作和思想他要关心;老师到外地探亲往返或是老师的亲属从外地来校他要派专车接送;每年的中秋节、元旦,他总是要和不回家的年轻教师们度过;教职员工的每个元旦和生日都会如期收到他的贺卡,不少人至今还一直保存着贺卡。
如今,奇台一中334名教师中,有4名特级教师、127名高级教师。虽然地处偏远,又是贫穷县,但奇台一中高级教师的数量,在全疆的县级学校里比例是最高的。
凝练教育理念,引领学校跨越发展
奇台一中校长王星和说,赵贤林是有教育思想的人。
在奇台一中笔者看到,教学楼的墙上,左面是“给教师的二十条建议”,右面是“给学生的二十条忠告”,赵贤林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前列。在他治校方略的引领下,奇台一中确定了自己的精神:做好每一件小事,做好每一件普通的事,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奇台一中还凝练出办学思想,即尊重教师,善待学生,文化兴校,德育立校,质量强校。
奇台一中的管理模式是集体决策,分“部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