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初中网 > 泸定县 > 正文

泸定这群教师,过了一个特殊的教师节

日期:2023/7/6 9:37:53 浏览:

泸定这群教师,过了一个特殊的教师节2022-09-1023:45:07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杨昕 

四川在线记者陈昊/文吴聃/图/视频剪辑/朱文博

9月10日,教师节。

在泸定县,有一群教师,他们在过节的当天,并不是“教师”。他们是:抗震救灾物资搬运工、滞留学生的心理辅导员、核酸采样信息录入员……

“9·5”泸定地震发生后,泸定县教师群体第一时间投入抗震救灾一线。他们的角色变了,干劲没变;他们的身份变了,担当未变。

小学班主任:安置点里的物资搬运工

“这件衣服,你看看穿着合适不?”9月10日上午,泸定县德威镇贡嘎山小学临时安置点,宁万琴提着一大包衣服,走进受灾群众苟琴所住的帐篷。

苟琴是泸定县得妥镇湾东村1组村民,一大家11口人,分住在两个帐篷里。“转移时没带换洗衣服,这几天衣服也穿脏了。”苟琴接过宁万琴手里乳白色短袖在身前比了一下:“正合适,谢谢宁组长。”

宁万琴是贡嘎山小学四年级二班班主任,地震发生后,她作为志愿者,成为该安置点的第一小组组长。“我看起来瘦瘦的,其实很有劲儿。”宁万琴告诉四川在线记者,她这个组长,更多是干体力活,“经常搬运物资,大家都叫我‘搬运工’。”

9月6日一早,贡嘎山小学安置点启用,包括宁万琴在内的贡嘎山小学91名教职工加入安置点志愿者队伍。“搭帐篷、发物资、分帐篷、倒垃圾……什么都做。”随着安置点受灾群众的增多,志愿者队伍也不断扩充,宁万琴还是选择了体力活。

既是搬运工,又是小组长,宁万琴对受灾群众的生活需求了如指掌。安置点有3个不到一岁的婴儿,没有“尿不湿”,宁万琴和娃娃家长一样着急。9月8日,看到4箱“尿不湿”送到安置点,宁万琴卸货时很激动。

“今天一早,班里的学生们陆续给我发了节日祝福短信,我还没来得及回。”28岁的宁万琴说,这个教师节最让她难忘,也希望学生们在家里做好预习,学校就快复课了。

“准妈妈”老师:滞留学生的心理辅导员

袁菊走路很慢,挺着大肚子。9月10日,距离她的预产期只有一个多月。

9月10日,泸定县得妥镇中心校,袁菊左手撑着腰,来到学校后操场的一间敞篷里,11岁的小学生倪晓东双手送上一颗纸折的“爱心”:“袁老师教师节快乐!中秋节快乐!”

“乖乖,老师谢谢你,爸爸妈妈不在你身边,但他们很快就会来的。”袁菊摸着倪晓东的头。

28岁的袁菊是该校五年级二班班主任,四川在线记者见到她时,泸定县妇幼保健院的医生刚刚到学校给她做完产检。“血压、胎心都正常,前两天有点抽筋,医生叮嘱我多吃钙片。”

地震发生当天,得妥镇中心校39名小学生滞留,其中7名是袁菊班里的学生。“有些学生的父母在安置点,还有些在外地,都拜托我们照顾。”“准妈妈”袁菊选择在学校留守,“班里的学生在这里,我必须在这里。我现在干体力活不太方便,就做好心理辅导。”

9月5日,滞留学生连夜住进学校的帐篷,学生王蕊因为没联系上父母哭了。“现在是手机信号中断,爸爸妈妈联系上了就会来接你的。”袁菊轻声细语安抚着王蕊。看到眼前的孕妈妈老师和她在一起,王蕊坚强地擦干了眼泪。

学生甘起红的妈妈曾来过学校,因家中房屋倒塌,她请求让甘起红继续住在学校的临时安置点。甘起红扯着妈妈的衣角依依不舍,放声大哭。袁菊对甘起红说起了自家的经历:“我家住丹巴,两年前的泥石流把房子冲走了,现在,新房已经盖好了。乖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初中语文老师:核酸采样点的信息录入员

“排队请间隔1米,请出示健康码。”9月10日中午,周近快速录入待核酸检测人员信息,时不时抬头,维护现场秩序。

周近所在的核酸采样点位于泸定县得妥镇政府,也是泸定县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所在地。“这里除了指挥部工作人员,还有救援队员、物资保障人员、志愿者等,一共1000多人。”周近每天8点到岗,一直工作至23点:“工作时间稍微长点,但我没有核酸采样的医护人员辛苦,今天这么大太阳,她们穿着防护服,中午太热了。”

周近是泸定中学初一年级的语文老师,震后第二天,他就来到得妥镇进行核酸采样信息录入工作。“抗震防疫两不误,我看到这里这么多救援人员,他们在救援一线那么辛苦,想尽一点绵薄之力。”周近说,地震前他就加入了泸定县的志愿者队伍,对核酸采样信息录入较熟悉,“能为救援队做些事,感到很荣幸。”

来自丹巴县中藏医医院的两位女护士在现场负责核酸采样。“他录入速度很快,来采样的人也很有序。”女护士杨光凤说,和周近一起来当核酸采样信息录入员的还有3位泸定县的老师。从9月5日开始,周近等4位老师都住在得妥镇政府旁的临时安置点里。“再过两天,要回学校了,开始准备复课教案。”周近说。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