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县人大常委会对县教育局开展工作评议,并对县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进行工作评议后,对宁都教育在荣誉面前潜伏的危机,在光环背后存在的阴影,有了比较清醒的共识,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反思,为重振宁都教育的雄风,县委县政府近年来连续下了几剂猛药,一是建立并完善了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并解决了历年拖欠的教师工资,稳定了教师队伍;二是连续几年引进大中专毕业生710多名,为教师队伍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严重不足的状况,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三是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扩建了宁都三中和河东中学,正在新建宁都第四小学;四是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振兴宁都教育的政策文件。
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反思中奋起,提出了“实事求是看教育、抓住机遇促教育、齐心协力兴教育、以身作则正教育”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行了多项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措施:第一,加大了对学校行政人员的管理、监督、评估力量;第二,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第三,大兴了教研之风,强化质量意识;第四,严格了教师考勤;第五,推进了师德师风建设。
初步调查表明,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宁都县教育正遏止了下滑的势头,特别是06、07年已明显呈恢复性上升态势。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综合评估由上年的全市排名第15位前移到了第14位;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的总量列全市第六位,其中一本上线人数145人,比上年增加37人,列全市第2位;但二本以上人数占考生比则仍处全市未位;五门学科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及考生比,各项指标虽有一些提高,但排名仍在全市靠后,小学教学质量按省下发的语文、数学两科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八项评估指标,有5项达到了省要求,有三项低于省标准,部分学校语、数两科总分不到100分的学生占三分之一多。从总体来看宁都县的小学、初中基础教育质量仍在低位徘徊,质量急待提高。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无疑基础教育更是基石中的基石。从站在一个县的角度来看教育,人们往往把视线集中在高中教育阶段,要问人第一句话就是,有多少人考上了大学,有多少人考入了名牌大学。高中阶段的教育质量固然很重要、很直接,但它的基础和前提是小学和初中,形象地说没有小学、初中提供优质的半成品,高中这座加工厂就很难造出优质产品。为此,要真正重振宁都教育雄风,就必须扎扎实实从基础教育抓起。笔者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一名人大工作者在尽一份心尽一份力关注宁都整个教育事业的同时,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基础教育,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把本次调研的重点选择在初中和小学,通过察看校园建设、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倾听学校负责同志的意见建议,倾听教师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家长的愿望,掌握了不少第一手资料,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思路看法,现成立于文字,以供县委、县政府领导决策参考:
一、基本数据情况
宁都县目前共有中小学383所(其中私立学校8所)。有省重点高中一所,二类完中3所,职业中专学校1所,初级中学2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346年(其中县城小学4所,乡镇中心小学22所,村完小111所,村小136所,村教学点73所)。
全县共有教职工5643人,其中专任教师5499人。本科学历852人,专科学历2153人,中专学历1708人,高级职称290人,中级职称1729人。目前,在校中小学生共103728人(民办学校学生7500人),其中小学生61010人,初中29816人,高中生12902人。
二、影响宁都县基础教育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㈠教育投入不足,硬件建设滞后
1、教育负债巨大,包袱沉重。全县“普九”债务(不含宁中)达6666.82万元,全县学生公寓欠帐达2242.82万元,沉重的债务压得学校喘不过气来。
2、学校基础设施大多数落后。不少学校只有教室,而教师办公室、会议室、教学实验楼(室)、学生公寓、体育场所,有的短缺,有的不配套。严重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如具有3600多名学生,210多名教师的宁都四中,全校竟然没有一个可供全校教师开会的场所,也没有围墙,学校周边的闲杂人员和社会不法分子,经常肆意进入学校,破坏教学秩序,危害学生安全。
3、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特别是理、化、生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图书资料、电脑室等严重不足,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开展。
4、县城小学班额过大,学生爆满问题突出。尤其是宁都一小和宁都附小,平均每班学生超过70人,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师数量不够,结构失衡
1、教师数量问题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县城几所小学都严重缺编,有的缺编近三分之一,不得不聘请代课教师,而且代课教师的报酬都由学校自筹,故待遇较低,因此聘不到高素质的教师,聘来的代课教师也人心不稳,素质偏低;二是近几年虽引进大批教师,但每年退休的老师达180左右,退和进基本持平,甚至退大于进;三是目前宁都县义务教育正处小学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的过渡阶段,一旦过渡完成,至2010年需增加中小学教师1281人,其中小学教师1243人,初中教师38人。
2、教师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失衡,严重老化。绝大数属民师转编的,平均年龄50周岁以上,这些教师观念陈旧、教法简单,不懂现代教育技术,跟不上时代要求。小学英语、音、体、美专业教师严重缺乏,无法正常开课,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极为不利;二是初中教师学科结构失衡,数、理、化、外语等学科的教师短缺,不少乡镇初中数、理、化、外语老师是教非所学、用非所长、累已误人,质量难以保证。
(三)师德师风较差
在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缺乏责任心,缺少敬业精神,对业务知识缺乏学习,对讲义的准备存在马虎了事的现象,很少钻研教材谋求自己专业发展,少数教师不安心教育,上班时间经商,还有少部分教师沉迷于打麻将赌博,怠于教学。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学校的激励机制不完善
主要表现为部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没有突出教学质量这一核心,在职称聘任、福利待遇、评先评优诸方面还没有完善的评估制度,教师的工作质量没有得到奖惩体现,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酿成消极工作态度。
(五)教育环境不优
第一,县里一些部门,不仅没有用真心、动真情关心支持教育事业,而且置县委、县政府的三申五令于不顾,为了部门的利益,而对教育重复检查、重复罚款,使学校难于应付,使本来就经济紧张的学校雪上加霜。
第二,报刊征订摊派量大,占学校公用经费支出比例高。如小布中心小学2006年征订各级党报9248元,占公用经费比例高达30%。
第三,学校周边环境污染大。主要是以学生为营利对象的网吧、游戏室、小摊小贩屡禁不止,禁后反弹,严重影响良好学风的形成。
三、提高宁都县基础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大力加强教育战线自身的思想、作风和业务素质建设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无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火车头,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广大中、小学教师是主力军。教育战线的同志要勇于直面现实,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发掘潜力,激发动力,形成合力,从每个教师做起,从每堂课抓起,从每个班级提升,从每所学校创优,这是提高全县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希望所在。为此:
1、要大力加强全县各级初中、小学的领导班子建设。要继续推行和不断完善校长选任制和任期业绩考核制、中层干部竞聘制和末位淘汰制。把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高度责任性,善于教育管理,在教师中享有崇高威望的领导集体。
2、要大力培养富有时代特征昂扬向上的校园文化。要在全县各中、小学校中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荣八耻为指导思想,以树立高尚的师德师风,良好的学风校风为主要内容,以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目标的,富有时代特征昂扬向上的校园文化。用这种文化铸造优秀的教师队伍,培养合格学生群体。
3、抓实校本培训,强化专业引领,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既要重视城镇教师队伍的建设,也要关注农村教师队伍的提高,根据队伍现状,采取城镇带农村的办法,整体推进;要注意培养新秀,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自己的名师名校;要整合优秀教师资源,利用假期开展巡回讲学,扩大影响,推动整体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要建立和完善教师奖励机制,形成以教育质量为重点的教师工作评估体系,出台奖教奖学措施,实行山区教师津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津贴,提高班主任待遇。公正适度的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教育发展优先的方针,加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1、重视城市化进程中学校规划和布局问题
城镇化是以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为特征的一种历史过程,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学生数量的激增与原有教育规模之间的矛盾凸显。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作出科学的预测,本着适当超前、规模适度、满足需要、避免浪费的原则加强县城中小学的规划布局,适量增设初中、小学2—3所,当务之急是要加快第四小学建设速度,力争早日交付使用,同时着手在城南规划布局建设第五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以缓解县城小学班额超大,学生爆满的困境。
2、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逐步改善农村教育落后状况。二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实施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师生提供良好的培训、学习机会和条件。三是完善寄宿制学校建设。这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学校规范化建设,尤其有利于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四是加速配备各初中学校必要的理、化、生、音、体、美实验仪器和教育器材。
3、根据国家教师配置比例标准和课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