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1.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强化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争做“四有好老师”⑧,当好“四个引路人”⑨,坚守“四个相统一”⑩。建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确保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正确方向。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坚持严管厚爱与激励约束相结合,不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建立健全师德承诺制度、岗前师德教育制度、新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和师德失范惩戒制度等。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月”活动,设立师德讲堂、选树师德典范,加强师德正面激励,推动形成弘扬师德、重德修德的良好风气。对师德失范者实行“一票否决”,对师德师风问题突出的地方和学校进行严肃问责。
2.完善“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动态调整”的原则,继续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以县(市、区)为单位,每2-3年动态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数。按照核定的编制、岗位总量与结构比例(教学岗、非教学岗、中高级专业技术岗等),结合课程方案、班额、生源与学校布局调整等情况,统筹管理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的编制使用、岗位设置、人员调配、聘用交流、培训教研、考核奖惩、绩效分配等工作。采取“人编同调”等方式,鼓励教师跨学校、跨学段、跨区域合理流动,确保中小学校按需补足教师。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逐步降低使用编制的非教学人员比例,严禁在有正常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和长期聘用代课人员。
3.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水平。建好市级教师发展中心,推进建设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各县(市、区)按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中小学校(含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按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办好与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合作的校长、教师培训班,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100人。做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工作,选派优秀教师参加跟岗访学、中高职衔接协同研修、紧缺领域“双师型”教师培养、企业实践锻炼、兼职教师特聘岗等职业教育专项师资培训。加大乡村教师的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力度,为乡村小学(教学点)定向培养“一专多能”教师,不断提高乡村教师专业水平。开展本土教育家、优秀教师(校长)、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评选表彰活动,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型名教师、名校长、名专家。
专栏5:教师能力提升工程
加强中小学教师梯队建设,实施“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培养1000名荆门骨干教师、100名荆门卓越教师、10名荆门教育家型教师;实施“千名带万名”名优教师引领工程,培育千余名骨干教师,带动万名教师专业化成长;实施“青蓝工程”,老、中、青教师师徒结对,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着力培养一批教育家型教师、卓越教师和骨干教师。
4.保障教师待遇。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的相关规定,公办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障、津贴奖励等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其他学校、教育机构聘用教师的工资待遇,由学校、教育机构及其举办者予以保障,财政可予以补贴或奖励。各县(市、区)政府按照政策要求调整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结构,足额优先解决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同时统筹考虑高中和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学校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向教育教学实绩突出的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乡村教育人才津贴、乡镇工作补贴及课后服务补助等。改革完善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构建基础加绩效的拨款机制。
(十)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1.建设全民学习公共服务平台。落实教育部《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教职成〔2020〕6号)要求,建立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平台。融入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中国社区教育、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等国家级终身教育平台,围绕每年湖北“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主题,开通在线学习、交流互动、资讯发布等一站式全民学习荆门服务平台。根据各类学习用户的需求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并进行相应功能设计。所有学习资源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消除信息壁垒与学习孤岛,为各类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账户和资源库,满足即时注册、同时在线、实时点播,学历教育提质创优、非学历教育延伸拓展的终身教育需求。
2.健全终身教育社会网络。协助荆楚理工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指导荆门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湖北开放大学钟祥学院、京山广播电视大学等教育机构加强终身教育模块建设,研究开发网络自主学习与面授辅导相结合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国粹等不同领域的终身教育项目。组织各级各类学校面向社会学习者研发开放在线精品课程等教学服务,使不同地域之间、不同类型学校之间、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学校教育与市民自主学习之间的公共教育资源“一点接入、全民共享”。“十四五”期间,建成普通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社区教育、职工教育、老年教育各层次教育协调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相契合,与城乡功能定位布局相一致,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纵横一体的终身教育社会网络。
3.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强化学校语言文化传承功能,将语言国情、语言学常识等内容融入大中小学语文课程。积极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诗词大会等形式丰富的语言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坚持做好“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将“推普周”活动与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建设、语言文字竞赛活动、教师普通话水平达标培训、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等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师生群众的语言规范程度和推普参与力度。重点提高党政机关、教育系统、新闻媒体、公共服务窗口四大领域工作人员的普通话应用水平。大力培养省级和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完善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及其信息管理系统,积极承担社会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形成覆盖全市的普通话培训测试体系。
(十一)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1.构建五育并举培养体系。实施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育促进五大行动。开发德育铸魂校本课程,健全学生品格,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抓好智育提质工作,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促进综合思维发展,切实提高智育成绩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学校体教融合工程,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锤炼意志,促进体质健康。开展学校美育熏陶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地方传统文化设立艺术课程,持续开展“一校两特”创建活动,使每位学生学会1项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以劳育促“五育”,加强和改进大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统筹配置劳动教育资源,构建富有时代性、系统性、不同学段相互衔接的劳动教育体系,用劳动教育夯实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
专栏6:中小学综合素质提升工程
依托爱飞客航空小镇“中国民航科普教育基地”、荆门花博园“市科普教育基地”、市科技馆、市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场所的丰厚科技资源,大力开展中小学科技教育实践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拓展STEAM⑾教育、创客教育等科技教育专题,支持学生申报科技发明专利。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学校少年宫、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场所的校外教育主阵地作用,创新性举办兴趣特长培训、公益免费课堂与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等。利用荆门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湖北省金色农谷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的领衔优势,打造一系列校外教育精品社团,在活动性、线路性、实践性课程项目上取得新突破,为全市中小学生培养科学思维、激发全面潜能、提升综合素质搭建良好平台。
2.实施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卫疾控发〔2019〕63号)要求,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卫健委等相关部门参与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机制。依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行动,2023年前各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配备率达到100%,持证率逐年提升。运用“全面筛查—发现问题—分析研判—对策建议—预防干预”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组织开发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教材、教学指导手册。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建好用好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帮助学生疏导化解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有关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心理保健能力和应对挫折能力,有效预防校园异常心理事件发生。
3.推进法治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贯彻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以宪法为核心,以民法典为重点,深入开展“学宪法、讲宪法”“宪法晨读”“法治进校园”“模拟法庭”等一系列法治教育工作。统筹资源,建设一批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法治资源教师。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专业的行为矫正和法治教育。落实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在中小学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生态环境意识的通知》(教材厅函〔2019〕6号)要求,以生态文明教育为重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提升青少年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推进“荆楚美丽校园”建设,推动校园垃圾分类,推进厕所革命,推广使用绿色产品。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坚决制止学校餐饮浪费,建设节约型校园。
4.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将教学研究机构与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有机整合,承担教育教学理论与应用研究、教育教学实验等职责。完善以“视”促改、以“导”为主的教学视导制度,重点围绕“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开展教学专题调研,指导教师诊断与改进教学方式,每年定期开展各学科优质课竞赛。持续加强国家课程研究,不断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规划与开发,抓好高中新课标、新教材的解读及培训工作,加快研发中小学地方研学实践指导教材。优化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设计,对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试题命制和质量评估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研究。加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力度,提高小课题研究质量,建成新型荆门教育智库。提高教研员核心素养,发挥教研员作为学科教师队伍带头人和学科教学研究者、指导者、服务者的重要作用。
5.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广泛应用教育专网和“互联网+”“智能+”平台,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环境提升、智慧教育引领与数字资源共享。加强名校网络课程、网络名师工作室、中小学数字化教材、高校在线课程建设,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城乡共享,组织学生参加课后在线学习,提高“后疫情”时代教育信息化的贡献比重。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城乡一体化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打通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最后一公里”。
专栏7:智慧教育建设工程
落实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教师〔2019〕1号)精神,扩容提“智”面向广大师生的网络学习空间,升级改造教育城域网,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率达到100%,推广无线校园应用5G技术,推动教育系统网络应用全面上云。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学、测、评、管的融合创新,打造一批智慧课堂、智慧校园。
(十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1.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建立职能完备的市、县两级教育督导评估机构,健全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对县级政府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