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出远门了,就在家乡务工了!”
“就近务工挺好的,挣钱顾家两不误!”
“出门打工不容易,还是在家创业好!”
新年以来,独山县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发展,动员当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想方设法推动复工复产稳产,努力争抢时间挽回损失,不断恢复经济发展活力,有效助推全县脱贫攻坚。近日,笔者来到热火朝天的生产一线,近距离感受了当地群众“希望就在家门口”的那份踏实和喜悦。
“在家里就能挣钱,这日子真踏实!”
春风吹来,万物复苏
基长镇林盘村,在一片桑园里,好几个群众正忙着打理桑园,不少桑枝已经萌发出了嫩绿嫩绿的新芽。
林盘村党总支书记韦自文介绍,林盘村近年来依托村级产业平台“林盘农业有限公司”和“林盘种桑养蚕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推进种桑养蚕,建起了1000余亩桑园和15000平米蚕棚,形成了种养一体化的桑蚕产业体系,对全村贫困户实施全覆盖产业带动,有效拓展了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
正在桑园里忙着锄草的村民韦龙帮,前几年还是个贫困户,正是在桑蚕产业的带动下实现了脱贫。这两年来,韦龙帮的儿子儿媳一直在外打工,他和妻子一边在家里带孙子,一边在村里的桑园和蚕棚里务工,每月能有3000块多钱的收入贴补家用。韦帮龙高兴地说:“桑蚕产业发展起来后,在家里就能挣钱,这日子真踏实!”
林盘村目前已完成了桑枝修剪和蚕棚消毒等工作,今年计划通过桑树品种改良、选育优质蚕种、强化技术服务等进一步提质增效,引导群众通过反租倒包、基地务工、种养管理、土地流转等形式获得更多发展利益。党总支书记韦自文说,随着天气转暖,桑叶种植和蚕棚养殖就会全面启动,仅这一项就能提供100余个持续稳定的就业机会,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干活挣钱。
麻尾镇董岭村,独山县潘金梨专业合作社1200亩的玫瑰园和柑橘园里,也是一片火热场面,数十名群众正在忙于春季管护。这片种植基地于几天前开始复工,目前每天吸纳60余名当地群众务工,其中贫困人口30来人。
来自骂力组的村民卢洪香,带着老伴和儿媳妇,已经在基地里忙了好几天。他一家人开始很担心受疫情影响找不到活干,这下一忙起来,心里就十分踏实了。卢洪香家2014年被评议为贫困户后,他被聘为村里的护林员,家里还落实了产业分红等扶贫政策,于2017年顺利脱了贫。近两年来,随着村里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卢洪香家三个劳动力一直在基地里从事除草、施肥、喷药等工作,收入十分稳定,对过上小康日子充满了信心。
据董岭村第一书记韦宗龙介绍,村里近两年引进了广西鸿牌饮料有限公司、独山县潘金梨专业合作社、贵州乐田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先后落地蜂蜜脐橙、板蓝根、玫瑰、柑橘、罗汉果、蔬菜等产业,通过土地流转、产业分红、基地务工等形式带动群众受益。随着这些产业基地先后复工,今年将能带动全村300余名群众通过就近就地务工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卢洪香高兴地说:“村里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我们的好日子也就越来越有盼头啦!”
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带动,蓬勃发展的农业产业,正在成为独山当地群众就近就业的崭新舞台。
“家门口就能上班,我感到很开心!”
草木蔓发,春山已望
坐落于百泉镇三桥村翁桥组附近的贵州李记食品公司,连日来,前往交售青菜的乡亲们络绎不绝。生产车间里,50余名一身防护装备的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来自翁桥组的村民罗兴美,从家里到公司仅需步行几分钟。罗兴美家本来是个贫困户,这些年,她一直选择在李记集团就近务工,是个老员工了,每月能有3000多块钱的工资,收入十分稳定,不但顺利脱了贫,日子也越过越好。今年新年一过,罗兴美本来还担心公司因为疫情影响不能顺利开工,没想到2月9号就接到了复工通知。罗兴美十分高兴,就拉上一直在家务农的丈夫,夫妻二人一起进了李记集团,这样一来,每月家里就能有6000来块钱的收入。罗兴美笑盈盈地说:“公司很近,家门口就能上班,我感到很开心!”
李记集团是一家以生产酱腌菜、调味品、红油系列小菜为主的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产品畅销全国,出口东南亚、欧美等国,拥有国内外多家公司、分厂,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泡菜企业,旗下的贵州李记食品有限公司于2011年落户独山,建立起了一条集基地种植、原料收购、生产加工、产品贮运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为当地产业扶贫和经济发展注入了崭新活力。据公司行政经理陆永梅介绍,这段时间,公司正在忙于原料收购、设备检修等各项准备工作,预计3月上旬全面复工复产,届时,将会带动周边200多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在独山经济开发区电子科技园内,一家叫“博裕电子”的厂房内,30来名工人戴着口罩,正在生产线上专心致志地忙碌着。
40来岁的工人岑昌丽,来自百泉镇城西村五里组,家里是个贫困户,她和丈夫多年来一直在外打工,由于没什么技能,折腾几年下来,生活贫困依旧,后来在政府的帮助下终于脱了贫。新年以来,面对疫情,岑昌丽一直为来年的务工问题发愁,后来听说经济开发区的电子科技园有企业在招工,就前去报了名,于2月19日正式到“博裕电子”上岗。岑昌丽家距工厂5公里不到,上班下班非常方便,每月3000多元工资,她决心在这里好好地干下去。
据了解,“博裕电子”是一家专门从事电子元件设计、开发、生产的厂家,落地独山发展已有5个年头,在取得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带动当地群众务工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该企业负责人说,预计再过十来天,厂里就能实现全面复工复产,正常用工量将会达到100人以上。
据县人社局副局长杨芳介绍,截至目前,全县88家规模以上企业里,已有70家先后复工复产,返岗就业人员达到了4400多人。这些企业,已经成为独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就近就地就业的发展机会。
“选择在家里创业,我觉得有盼头!”
阳光煦暖,春和景明
旗山村中和片区摆略组。绿野之上,蓝天之下,一座养殖场里,一只只羽色鲜亮的鸡,正在春阳下刨土,觅食,嬉闹,让这个荒山野地充满了勃勃生机。黔南州公安局驻旗山村第一书记覃国品指着一个正在忙碌的年轻人说,蒙小三,养殖场主人,村里的创业能手和致富带头人。
蒙小三的养殖场里既有本地土鸡,也有著名的“无量山”乌骨鸡,鸡们吃的是苞谷米糠和野菜野草,喝的是清冽甘甜的山泉水。仅在过年期间,蒙小三就卖掉了800多只鸡,收入9万来块钱。
蒙小三从小家庭贫困,曾辗转东南沿海一带打过十多年工。2014年,由于贫困依旧,蒙小三家被评为了低保户。2018年,在村里的帮助下,蒙小三家搬入了尧梭花园安置区,他不再外出打工,而是选择在家创业,尝试着养起了鸡,由最初的80只,一步步扩大到了现在的2000多只,彻底甩掉了穷帽子。
为了让蒙小三的创业之路走得更顺利,村里帮助他的养殖场注册了小微企业,申报了小微企业补助,免费配置了变压器,还将进场的一公里毛坯路成功申报为产业路项目,这两天正在硬化施工。
新年以来,蒙小三养殖场又养上了部分鸭子,新建鱼塘投放了1000多块钱的鱼苗,栽上了好几个品种的桃树,带动了好几个群众在他的基地里务工。蒙小三打算建设一个种养一体化的示范基地,以“基地投苗,群众投地,共同管理,双方受益”的方式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发展,力争每年递增10000羽逐年扩大发展规模,努力打造绿色生态种养品牌。蒙小三深有感触地说:“我能摆脱贫困并成为一名带头人,一靠政府大力扶持,二靠自己努力创业!”
拉林村然存组,暖暖的春阳下,村民莫金志正在忙着打理他的田土。莫金志老母亲年事已高,大儿子正在上大学,小儿子正在上初中,一家老小全靠他一个人挣钱养家。多年来,他一直在外打工,进过厂,做过泥水工,由于没什么技能,耳朵听力还有点不好,收入有限,生活困难,是村里的低保户。
在政府的帮助下,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两个儿子的学业也进行得很顺利,莫金志感到十分温暖。但莫金志总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今年,他决心不再外出打工,想要在家自已创业。经过多方考察,莫金志打算利用寨子上的10多亩土地,尝试板蓝根种植,然后逐年扩大规模,并带动身边群众一起发展。
拉林村党总支书记文道帮认为,创业就是最好的就业。莫金志的想法得到了村里干部们的支持,都鼓励他大胆尝试,努力发展,并将从政策落实、技术指导、产销对接等方面提供帮助。莫金志信心满满地说:“国家政策这么好,村里干部这么支持,选择在家里创业,我觉得有盼头!”
据相关部门统计,自2016年以来,全县共登记小微企业1500余户,带动就业7000余人,随着复工复产的不断推进和创业队伍的不断扩大,这将成为推动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持续稳定增收的又一强大动能。
疫情当前,独山县各部门、各乡镇、各村妥善处理好疫情防控与生产发展的矛盾,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强化就业数据摸排,落实就业服务支持,搭建就业供需平台,拓展就业对接渠道,充分挖掘现有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努力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有效组织群众返岗复工,大力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积极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切实增强贫困群众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文/图:李启发)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