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以人为本,加快产城融合、乡村振兴步伐
方彭依梦
2021年10月18日10:37_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下午4点,走进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丽水学校小学部的教室,老师正带领同学们进行创意小制作,这是学校针对小学部设置的“5+2课后托管服务”,初中部则是“课后延时服务+晚服务”,每周一到周五的课后在不同班级以不同的形式内容开展,让学生们充分体验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9月1日,由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丽水市教育局、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办学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丽水学校正式开学,办学规模6轨54班、2520个学位。学校依托华东师范大学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成熟的办学经验,通过“平台+合作”模式,不断提质增效,迈出“学有优教”新步伐。
教育提质普惠共享
擦亮共同富裕民生底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丽水市以工业为主,教育短板相对明显,且外来务工人员多,随迁子女教育需求量大。今年6月正式公布的《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为浙江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根本遵循。而共同富裕,即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丽水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公共教育发展,旨在让本地百姓和外来人员都能享受到国内一流的基础教育服务。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丽水学校。人民网方彭依梦摄
“共同富裕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发展,必须依托教育得以实现。”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丽水学校校长严锦石表示,所谓“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道,教民为要”,从小康到富裕、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教育,都是“取得实质性进展”最强劲的动力,对于整个丽水市的经济发展有着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教育如何助力共同富裕?落脚点是人。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以及家长。一个孩子通过教育成长成才,一个家庭就会在卸下“包袱”的同时,更好地参与到实现共同富裕的队伍中去;对教师而言,陪伴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教书育人,培养一批批优秀人才。“现在的教育,十年后的经济。时代不等人,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参与到促进共同富裕的工作中去。”严锦石表示,学校的教师招聘是依托华师大的平台进行的,招引来的优秀教师有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等,汇聚了一批具有扎实知识功底、先进教育理念、良好师德师风的高素质人才。
“走在前列、创新管理、精致服务”,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丽水学校以此为战略发展思路,努力实现办学条件现代化、学校管理一体化、教师素质专业化、校园文化示范化、学校发展特色化,形成“名校联动、初小组合、城乡共建”的品牌样态,努力打造共同富裕丽水教育样本。
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学校正在大力推动‘家校合作’,不断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顺应社会期盼,深入推进教共体建设,从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严锦石说,“校内,我们对贫困生、学困生实行导师制,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和学习上的困难,对少数残障学生上门服务、点对点帮扶,减轻孩子和家庭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阳光和温暖;校际,我们要对丽水援疆地区新河县的学校进行帮扶,为当地乡村振兴作努力,还将与丽水市革命老区的乡村学校进行结对,为当地的共同富裕作贡献。”
近年来,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教育提质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提前布局,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及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力度,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品质,在教育领域“对接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引进江苏新昆教育集团创办文尚学校,引进浙江吉云教育科技集团创办丽水技师学院,打开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华东师大附属丽水学校的投入使用,为经开区义务教育阶段提供了更多优质资源,提升了辖区教育整体质量,推动经开区成为全市教育新高地,在满足社会教育需求的同时,也成为丽水经开区“双招双引”工作打出的一张“金名片”。
华东师大附属丽水学校小学部设置的“5+2课后托管服务”。人民网方彭依梦摄
“每周五,初中部的课后延时服务内容是走进工厂或开设各类讲座。走出去、引进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职业体验,增加其社会化程度。”严锦石表示,学校将坚决落实“健康第一,五育融通”的育人理念,全力打造“悦越教育”品牌,不断拓宽教学育人路径,扎实推进立德树人,奠基师生终身发展,力争“培养一批、带动一片、影响一方”,为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推动共同富裕赋能。
今年初以来,丽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华东师大附属丽水学校的投用,正是经开区在产城融合方面取得的突破之一。与此同时,经开区以大投入、大建设推动城市大扩容、能级大提升,高品质建设创智新城,医院、学校、体育中心、科创产业园、公园等项目的落地和推进,将进一步积蓄产业发展动能,优化公共资源供给,完善园区交通路网,提升区域整体环境。“目前,丽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这是开发区范围内首个综合三甲医院,总投资约24亿元,用地面积11.3万平方米,建设床位1000张。”丽水经开区社管局局长杜君成说。
经济产业和社会事业同步发展,促进区域能级提升和人口聚集,丽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正蜕变为产、城、人、景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空间。
“一校连百企”
共谋产教融合双赢之道
跳出传统工业区的思维模式,2020年底,中共丽水市委办公室、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丽水市“一带三区”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一脉三城”的概念,而开发区正是丽水中心城区“一脉三城”居中的战略区位。
丽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坚决扛起“为全市共同富裕增添最大动能”的历史重任,对标“创智新城”,弥补科技创新的短板。以经开区为核心,丽水整合全市科创资源布局,完善科创服务体系,壮大科创队伍力量,强化科创对外合作,共建浙西南科创走廊。同时,丽水经开区还打造了国家级实验室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并鼓励企业建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发挥头部企业在产业链协同创新中的头雁效应。
产业需要科技人才,而人才除了“引”还需要“育”。2019年,丽水市将本地的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等与产业联系非常紧密的院系直接搬迁到开发区,并以此为平台去引进适配人才。
同时,开发区紧紧抓好山海协作带来的机遇,扩大开放,获得上海、杭州、宁波等地更多产业、创新溢出效益。经开区和宁波高新区合作,引进宁波吉云教育科技集团,开设了丽水市级第一家集技师教育、竞赛集训、技能培训、公共实训、技师研修、创业就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全日制技师学院——丽水技师学院。
“我们学院紧紧围绕丽水‘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智能控制与自动化、数字产业与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与电商、时尚产业’等五大生态产业集群对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深入调研200余家规模企业,并经省专家组评审,设置了‘智能制造、生物制药、数字经济、现代服务’四大专业群13个专业。”据丽水技师学院校长李攀峰介绍,学院的专业建设基于“八链对接”,即产业链对接专业群、技术链对接课程体系、业务链对接实践教学体系、讲师链对接双师队伍、岗位链对接就业体系、研发创新链对接科研双创体系、人力发展链对接职业培训体系、质量管控链对接质量保证体系。
丽水技师学院行政图书楼。丽水技师学院供图
“丽水经开区正在推动‘二次创业’,同时以五大主导产业为核心推进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丽水技师学院校长李攀峰说,“丽水还有个标签是‘生态产业集聚区’,因此,学院的专业课程也是紧紧围绕主导产业来设置的,四大专业群精准对接了丽水的五大生态产业。”据李攀峰介绍,丽水技师学院的办学定位非常明确,就是要走“产教融合”的道路,因此在学校筹备初期,学校就和经开区一些重要产业集团、产业园进行了沟通。
今年7月27日,丽水技师学院举行“一校百企”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与该市22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其中丽水经开区16家企业参加。“一个专业至少对接五家企业,且不断推进与丽水头部企业的合作,并邀请中小微企业加入进来,从整体上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李攀峰表示,校企合作的形式有很多,根据企业不同的要求和需求来进行。无论是“订单班制”还是“实习+就业”的模式,都是围绕人才培养来规划,从而实现技能型、专业型人才的“量企定制”。
据了解,目前,丽水技师学院有来自全国各重点大学毕业的专业教师和德育教师130余名,超过60%的教师拥有硕博学历,具备行业和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技术骨干教师占比达30%,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达40%。未来,丽水技师学院将有计划地聘请企业的技能人才担任任课教师,引进企业工程师在学校建立工作站,同时让学生进入企业参加实习、实训,让教师们在假期深入企业锻炼提升。“让校企双方的人员能够活起来。通过这样的形式,使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的设置、课程标准的建设和学生的人才技能培养过程中。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和市场以及企业形成无缝对接。”李攀峰说。
丽水技师学院坚持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双主体育人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断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提升本地就业率。据了解,学院将以开展“学习型工厂”“行业协会驻校办”“企业工程师驻校办”等技术创新工作为支撑点,形成基地共建、人才共育、信息共享、人员互聘的多元平台。
一二产深度融合
村企“接力快跑”
丽水经开区南明山街道前垟村坐落于大梁山脚下,村口处“前垟和美移民村”几个字吸引着到访这里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