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辉南县楼街乡前进村,提起孙长友,村中的男女老少都会竖起大拇指。在这里,只要你想听,几乎每个人都能讲述出几段他的感人故事。
他曾是一位老支部书记,先后两次放弃当中学校长和副乡长的机会,一心留在山沟里默默服务乡民;他生来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是国家二级残疾人,但他办企业主动放弃了残疾人免税待遇,和正常人一样为国家纳税;他历经7年辛苦办厂,苦心经营攒下来的钱,悉数拿出替村集体偿还巨债……多年来,孙长友凭借着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1968年,初中毕业的孙长友开始回乡参加农业生产。22岁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4岁担任前进村党支部副书记。由于工作出色,在他担任前进村党支部副书记期间,板石河乡党委曾下调令,调他到板石河中学出任校长职务,但因舍不得离开父老乡亲,他没有服从组织分配。27岁时,调令再次传来,县委主管干部的领导找他谈话,让他到乡里担任副乡长,这次他依然选择婉言谢绝。他说:“我没有当大官的志向,我的愿望就是守在这个山沟,为我的乡亲们做点实事。”这一点孙长友说到做到,在之后漫长的岁月里,他始终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
上世纪80年代,前进村办了一个生产钙塑窗户的企业,由于技术条件有限,始终没能生产出像样的产品,获利更是无从说起,在苦苦支撑两年后最终倒闭。企业倒闭后,给村集体留下了巨额的债务,村集体无力偿还,便将这些债务平摊到每个村民的头上,经过合算每个村民需替集体偿还100多元钱。在那个自行车还是“奢侈品”的年代,对村民来说,这并不是一笔小数目。乡亲们的愁容,孙长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终,不忍让乡亲们负债的孙长友,毅然决定自掏腰包替集体还债。
为了筹集还债的钱,孙长友夫妻俩借钱办了一个小型塑料加工厂。在这个家庭式的小作坊里,孙长友既当厂长,又当采购员、销售员,而妻子陈玉贤则既当工人,又当维修员、协调员。就这样,夫妻二人身兼数职,开始了精打细算的“还债路”。
孙长友外出办事,方圆20里内从来不会打车或者搭乘汽车,总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工厂里的机器坏了,从来不舍得叫维修工,都是妻子陈玉贤一人修理。产品打包装要用草绳,为省下买草绳的钱,孙长友便和妻子用手搓草绳,一搓就是大半夜,手磨出血泡,用胶布粘上继续搓。产品往外发货,为了节省20元的运输费用,孙长友从不用机动车,而是选择雇用村民家的马车。冬天坐在马车上时间长了,脚冻得失去知觉,他只好下来跟在车后面走;夏天遇到暴雨,常常会被浇个透心凉。但无论多辛苦,只要能省钱,在孙长友看来都是值得的。
1988年,孙长友罹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这种疾病当时被医学界称为“第二癌症”,很难治愈。亲朋好友纷纷劝他暂停为集体还债,专心养病。但倔脾气的孙长友却说:“只要我一天没被疾病撂倒,我就一天不会停止还债。”就这样,他省下住院的钱去为集体还了银行贷款,兜里揣着抗栓药和止疼药,忍着剧痛继续奔走在替集体还债的路上。
就这样,经过7年的苦心经营和省吃俭用,孙长友终于替集体还清了债务,共44笔累计12.89万元,同时他还向国家交税7万多元。其实,孙长友是国家二级残疾人,按照政策,他的小工厂可以享受免税待遇,但孙长友却坚持和正常人一样为国家纳税。他说:“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收入,我多交一分钱,就是在为国家多做一份贡献,所以,我不搞特殊,必须纳税。”
多年来,孙长友一路奉献他人,却唯独苦了自己和家人。开办工厂赚来的钱,他从来不会花在自己及家人身上。女儿晓霞上中学时,他连一辆自行车都不舍得买,孩子只能每天徒步往返7公里路上学。过年时,他舍不得买鞭炮,8岁的儿子晓光便只能去别人家鞭炮灰烬里寻找“哑炮”。而妻子陈玉贤,既要顾家抚养孩子,又要忙于工厂生产,在一次安装模具的过程中被砸断了右手拇指,造成了终身残缺……每每回忆起这些往事,孙长友都会流露出对家人的无限愧疚,但他依然不后悔自己为集体还债的决定,“如果时光重来,我还是会这样做!”
如今,孙长友虽已年近古稀,但仍在发挥余热。2010年吉林省遭受特大洪灾,他把老伴捡废品积攒的钱和粮食直补款共1000元,作为特殊党费交给了党组织。2014年生活本不宽裕的他,又将攒了一年半的新农保资金拿出,资助给了板河中学的4名贫困生。
“生命有时限,奉献无止境。”在漫漫人生路上,孙长友不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记者陈婷婷)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