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开放取得实效。以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为抓手,不断激发市场活力,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增中小企业876户、个体工商户3312户。突出抓好招商引资,“三企入桂”签约项目11个,项目意向投资总额达90.58亿元,成功引进民营企业500强唐人神集团到融水投资发展。年内引进新建和续建市外境内资金23.1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25万美元。政府建设务实提效。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政府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政务公开不断深化,“12345”政府热线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重大决策部署有力落实。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持续加强审计监督,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更加规范。着力打造诚信政府,在脱贫攻坚任务极其繁重、县财政资金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努力解决22笔历年遗留债务,涉及资金2177.5万元。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不断增强。
过去一年,我们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组织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126件,办理政协提案62件,办复率达100%、满意率达100%。
各位代表!
随着去年各项工作的完成,我们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回顾过去的五年,全县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2244名第一书记、工作队员、1.13万名帮扶干部接续奋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攻坚。义务教育、医疗保障政策全面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115个贫困村饮水安全全面保障。全县贫困村全部接通动力电,全县农户全部接通生活用电,全县村委会所在地全部接通网络宽带。产业扶贫扎实有力,惠及贫困户2.8万多户,每个贫困村均有新型经营主体或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增收。现行标准下15.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我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2018年,融水荣获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是2015年的1.73倍,“十三五”期年均增长8.1%。财政总量是2015年的1.48倍,年均增长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3%。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50.28亿元和125.78亿元,是2015年的1.55倍和2.27倍。三次产业比重由2015年的19.88:43.18:36.94调整为15.21:30.72:54.07,产业体系更趋合理。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实现了双提升,2016至2018年,连续三年荣获“广西科学发展先进县”称号。
生态经济阔步向前。现代农业稳步提高,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示范园、示范点271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17家,家庭农场179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入选全国100个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生态工业发展壮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家,工业园区入园企业17家。一批风力发电、新型材料、竹木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项目陆续投产。先后荣获广西香杉板材基地、中国香杉家居板材之乡称号。旅游产业化成效凸显,新增国家AAAA级景区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接待国内外游客、旅游消费年均分别增长18.96%和23.07%。顺利实现旅游“创域、创特、创标”三大目标,先后荣获首届广西旅游创新发展十强县、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广西十大最美县域等称号。
项目投融资成效显著。争取债券11.36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54个,完成投资6.71亿元。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8个,新建和续建市外境内资金到位122.1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7%。实施自治区、市级重大项目38个,完成投资130.36亿元。五年来,累计融资42.72亿元,有效解决了路网建设、棚户区改造、县城防洪堤等重点项目资金瓶颈,县域基础设施水平和发展潜力进一步提升。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融州大桥建成通车,县城环线、水东新区路网、旧城区道路“白改黑”等工程相继建成,县民族高中、县中医医院等整体搬迁民生工程先后投入使用。水东新区发展迅速,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4.5平方公里,县城品质实现新提高。农村风貌、人居环境不断提升,41个村先后获得“乡村建设”系列专项活动市级以上表彰。三柳高速、融河高速建成通车,乡乡通二级路竣工2条,在建6条,全县所有建制村均通硬化路,20户以上自然村道路硬化率100%。荣获全国、全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森林覆盖率达81.47%。
民生保障日益提高。县本级财政民生支出累计达182亿元,支出占比均达87%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9%和10.1%。城镇就业累计新增9645人次,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9.24万人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0%,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5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6 %。作为柳州市唯一的全国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医联体和医共体覆盖率在全市率先实现双100%,医疗条件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平安建设、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等不断强化,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共进,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过去五年,全县人事、外事、宗教、税务、物价、双拥、就业创业、劳动关系、地方志、气象、供销、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事业、防汛抗旱、防震减灾、社会科学、公共机构节能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新进步。
各位代表!
过去的五年,我们攻坚克难,爬坡过坎,以良好的成绩完成了“十三五”发展规划。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县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融部队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融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依然较小,产业层次整体水平不高,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特色产业规模不大,低端产品占比较大,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三是城乡发展的水平相对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期望仍有较大差距。四是瓶颈问题仍然突出,人才、技术、资金、土地等要素依然短缺,创新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五是思想解放的力度、开放包容的环境、服务发展的水平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以更加科学的谋划、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切实加以解决。
“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们充分把握新发展阶段、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打造生态产业价值转换高地的关键时期。
根据《中共融水苗族自治县委员会关于制定融水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县人民政府编制了《融水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经本次大会审议批准后,我们将认真组织实施。
“十四五”期间融水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抓住实现美好生活、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发展目标,激活改革创新这一动力,落实协调发展这一要求,推进“秀美融水·幸福苗乡”建设,推动融水成为生态产业价值转换高地,为与全国全区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十四五”融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以生态立县、林业强县、特色兴县、旅游富民为主线,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充分挖掘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经济总量明显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加强开放合作,为融水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
——“两地三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型城镇化示范基地、全国优质板材加工基地、农文旅融合引领区、乡村产业振兴样板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示范区等“两地三区”初步构建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生态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特色产业潜力充分挖掘,打造生态产业价值转化高地取得明显成效。
——生态宜居融水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步伐加快,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开创新局面,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以下五个重点:
(一)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国家重点功能区县定位,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产业结构生态化转型为抓手,以经济体系现代化升级为目标,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新提升。不断壮大现代特色生态农业,推动农业三产深度融合。聚焦战略新兴绿色产业,持续做大生态工业体量。完善全域旅游业态融合,加速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全县生态优势转化,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持续增强发展后劲。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高效联动黔桂旅游市场。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主动承接大湾区、长三角等地产业转移,全力推进“三企入桂”。坚持以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争取更多项目列入自治区、柳州市重大项目库,加快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集中力量实施一批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文旅融合、民生保障等重大项目建设,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完善县城“东进、南拓、西融、北优”规划布局,提升市政建设和公共服务功能。建设“秀美融水”特色村镇,打造一批中心城镇、产业强镇、文旅小镇。优化提升县域交通水平,建设外联高速通道,内畅县乡通道,完善市政路网建设,改造乡村道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持续夯实稳定脱贫基础,着力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完善乡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不断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四)坚持改革创新驱动,增添县域发展新动能。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需求侧改革,支持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要素市场更大活力。推动科技体系创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创新创业平台,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提升实体经济融资能力,拓宽多元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