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2005年我省全面实施工作,2004年12月省教育厅在抚顺市召开了辽宁省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会议,会后印发了《会议纪要》,提出把实施《标准》工作做为近期学校体育的重点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成立至上而下的贯彻《标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岗位责任制,项目落实到人。确立2005年新学年开始各市组织学生测试,10月中旬上报测试数据,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组织省级检查验收,建立层层检查验收表彰制度,对好的学校给予表彰。考虑到经济条件制约,各地和学校测试方式、方法和手段可不尽相同:条件好的地区和学校,要采用电子、智能化的测试数据采集系统,实现计算机管理;经济条件困难地区和农村学校,可以采取简易仪器,甚至原始的数据采集系统,也可以采用替代项目,但必须是《标准》规定内的项目;农村学校还可以建立若干测试点,集中测试的办法,达到同步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目的,逐步实现《标准》测试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目前我省各市测试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部分城市已经完成测试工作,上报了数据。
2005年4月教育部在杭州举办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国家数据库上报、管理工作培训班,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我省拟突破10%―30%的中小学校和全部高等学校上报国家数据库。现已完成数据上报的各级培训,并实现了部分学校上报工作。
六、加强了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课余体育训练竞赛工作
2003年3月省教育厅在丹东市召开了省内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研讨会,各市教育局体卫科(处)长,各试点中学主管校长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经验,代表们就在一所学校建立一个重点项目,建立小学、初中、高中训练输送网络,运动员招生、管理等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同年10月下旬为做好试点中学项目的合理布局,在研究未来发展基础上,我们组织专家组,对全省51所试点中学和新申报的20所学校进行了检查评估;2004年初,在大连市召开了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评估检查总结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十六年来试点中学开展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经验,站在21世纪培养人才的高度,根据省情、市情、校情共同探讨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开展课余训练工作的新思路,广泛征求我省重新修订的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管理办法、竞赛办法和评估细则的意见。目前,我省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已经由原来的51所增加到69所,完成了项目的布局和调整,由于引进了动态评估和竞赛机制,促进了课余体育训练质量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国家和高等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体育人才。
结合我省学校体育基础较好的实际情况,为推动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提高体育运动项目技术整体水平,使更多的学校和学生能够参加省级竞赛活动,我们将每年1项体育比赛改为每年3―4项体育比赛,采取增设组别的办法,调动了学校参加体育比赛的积极性,打破大城市长期垄断比赛名次的局面。从2001年至2005年每年都进行篮球、排球、足球比赛,同时将软式排球、健美操等纳入比赛项目;2000年和2003年成功地举办了两届辽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每次每个项目比赛都不少于40支代表、500余名运动员,改变了过去体育比赛队数少、规模小、重视差的现状。
体教结合,为推动我省足球事业的发展,增加足球运动人口基数,2003年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体育局广泛开展了中小学“足球年”活动,足球年里确定了我省首批20所足球重点小学,举办了挂牌仪式;为保持活动开展的连续性,在锦州市召开了辽宁省足球重点校战略发展研讨会议;开展有声有色的足球竞赛活动,举办两期教练员培训班,开展了三期足球训练营活动,为足球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推广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对口衔接“一条龙”体育人才培养输送经验。例如:沈阳市5421课余训练工程的作法(五个体育项目、四所重点小学、二所重点初中、一所重点高中)。
普通高等学校立足于长远发展,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积极创造条件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目前全省高水平运动队学校已增加到12所,加强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检查指导工作,逐步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资源配置合理的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和竞赛体系。
七、组织参加国内国际学生体育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
沈阳市三十一中学男子篮球队,2002年获得亚洲中学生篮球锦标赛冠军,2004年获得全国“耐克杯”高中男子篮球联赛总决赛冠军,2005年取得世界中学生篮球锦标赛第三名的好成绩(有史以来,我国参加世界各级别篮球比赛最好成绩)。
沈阳市三十五中学男子排球队,2004年获得全国中学生排球联赛男子组冠军,同年获得亚洲中学生运动会排球比赛男子组第二名的好成绩。
2002年参加第八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取得团体总分和金牌总数第三名的好成绩,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2005年第九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取得团体总分和奖牌总数第六名的好成绩。
鞍山市第十五中学越野队,2002年取得世界中学生越野比赛男子团体总分第二名、女子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大连四十八中学男子足球队,2003年获得全国中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冠军。沈阳市十一中学健美操队,2004年获得全国中学生健美操大赛三人操冠军。
沈阳市一二O中学网球队,2005年取得亚洲第二届中学生网球赛男、女团体冠军,男、女单打冠军。
东北财经大学男子足球队,取得2001―2002年飞利浦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第二名、2002―2003年飞利浦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第三名的好成绩;沈阳工业大学男子足球队,获得2003―2004年中国大学生5人制足球联赛冠军;东北大学男子篮球队,获得2005―2006年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总决赛冠军。
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上述对我省近年来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总结经验和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着体育课规定的授课时数的落实;体育教学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内容、方法和手段脱离学生实际;部分学校体育师资不足,体育教师业务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短缺;农村学校体育仍然是工作开展的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近视眼患病率居高不下、肥胖学生明显增多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农村学校教师总编制、课时总计划等问题未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党的十六大“将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康体系,切实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广大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是全民族身体素质提高基础战略的重中之重,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体育领导者和工作者,要深刻认识抓好学校体育,增强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健康素质,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具有的全局性、基础性和根本性的重要作用,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重视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并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学校体育工作要有主要负责人,领导班子要把体育工作真正摆上学校的议事日程,专题研究体育工作,制定年度体育工作计划,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重视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加速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适应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教师队伍,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基本保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协调高等学校体育院系,利用他们的优势,加强学校体育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培养;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种体育教师培训活动,聘请专家讲学,定期进行校内和校际间的学术交流;省市县区教研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指导,营造对广大体育教师钻研业务学习,促进自身发展好的氛围。使广大学校体育教师能够了解到新理念、新知识、新成果,使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业务水平迅速得到提高,并贯穿于教学当中,提高教学质量。
要加强对体育教师队伍的管理,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妥善解决他们实际困难。
三、加大投入,完善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建设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结合本地实际,把体育经费纳入核定年度教育经费预算,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学校体育场地维修、器材设施购置,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要求,有计划、分层次、逐步加以改善。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和学校,要率先加速器材设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努力构建“学校体育健康园地”;经济较差的地区和学校(尤其农村学校),要给予经济和政策的倾斜,采取土洋结合的办法,自制体育器材,也可以采取扶贫帮对的办法,满足基本的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需要。
拟申请立项800万元,连续3年对全省农村15个贫困县800所学校,每年一所学校省拨1万元,市拨2万元(最低不得少于1:1的比例),专项用于体育器材设施的配备,基本保证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需要。
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时间
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在第七届全国大会运动会开幕式上向全国广大青少年学生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了解到每天锻炼一小时,是终身养成良好习惯,健康人生的基本条件;健康工作五十年,是人生最主要的历程,也是人生价值的主要体现;幸福生活一辈子,是幸福人生最终目标,也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广泛宣传其目的和意义,使全社会、学生家长形成合力,都来关心和支持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要继续按照教育部有关学校体育教育的法规和政策,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抓好学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改革、坚持不断完善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实施工作,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工作中的难题,调整和制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相关法规,全面促进广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