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初中网 > 恩施市 > 正文

奋进四十年全力谱新篇

2023/8/22 17:34:09 点击:

全媒体记者杨天俊通讯员易继兵

建州40年来,恩施市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从简易房到教学楼,从“粉笔头”到“互联网”,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恩施市在师资队伍、经费投入、基础设施、教学装备、后勤保障、育人能力、学生资助等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绩突出,贡献卓越。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带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恩施城北15公里,有一所依山而建的花园式学校——恩施市龙凤镇民族初级中学

州教科院初中物理教研员熊来,1983年从龙凤初中毕业升入高中,1992年回到龙凤初中执教。

当时的龙凤初中占地大约10多亩,校园左边是山,几名教师家属在山的岩壁凹陷处搭棚养鸡。岩壁处一间低矮的瓦屋就是学校的厕所。男生宿舍在一栋砖石结构的两层楼房里,运动场地只有一个篮球场和球场边长约80米的直跑道。

现在的龙凤初中于2015年建成,占地150多亩,有3000多名学生,学校硬件设施齐全,教育理念先进,办学质量明显提高。

龙凤初中破茧成蝶,是恩施市教育事业发展变化的范本和缩影。

40年来,恩施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加大教育投入。

2013年,恩施市实施学前教育推进项目、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工程,投入2.4亿元,龙凤初中迁建项目是其中之一。

梳理恩施市教育发展投入,几组数据反映了恩施市对教育投入的大手笔——

20世纪90年代,投资1.7亿元,实施各类土建工程项目205个,消除学校危房10万多平方米,育人环境得到大大改善。

1983年至2003年,启动“普九”项目49个,完成建筑面积44.5万平方米;实施“希望工程”等建设项目53个,完成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

2009年至2013年,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等项目,投入3400万元,改扩建舞阳中学、恩施市三中。投入2亿元迁建恩施市硒都民族小学和恩施市民族幼儿园。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推进项目、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工程。

2014年至2018年,大力推进“全面改薄”工程,投入资金4.6亿元(其中本级财政配套1.9亿元)用于薄弱学校建设,实施土建项目378个。

2019年至2023年,筹集能力提升项目资金1.3亿元,实施项目98个。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恩施市高旗小学等迁建、新建的学校投入使用,恩施市金龙幼儿园、恩施清江民族学校等学校即将投入使用,城北新城金龙教育园、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扩建等项目正在实施。

40年间,该市投入建设资金200亿元,完成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实现了质的提升,城区学校布局逐渐完善。如今,全市共有中小学、幼儿园249所,教学点13个,共有近12万名学生在校学习。每一所学校,都有功能齐全的教学大楼、温馨舒适的学生食堂。

以教育制度改革为契机大力推动教育均衡化

数十年来,国家实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工程,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两免一补”“全面改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重大工程项目,课后托管、“双减”等重大政策措施落地,更多学生享受到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教育公平的推进,惠及恩施市的村村寨寨——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该市以实施“两基”工程为重中之重,基本实现“两基”目标。1997年,该市扫盲工作经省政府验收合格。1998年,该市“普九”经省验收“基本合格”。

2006年,我州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试点地区,从2008年秋季起,恩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2009年,我省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恩施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面对老百姓教育需求由“好上学”向“上好学”的转变,恩施市打出一套“组合拳”——

出台落实政策,利用专项资金,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中小学校(含教学点)实现互联网、多媒体教室全覆盖,有效缩小了区域、城乡、校际的办学差距;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大力开展学生资助行动。

部分学校师资力量不足,部分学科无法正常上课;一些偏远教学点缺教师,有些科目开不了课;少数学校缺专技类教师,开不齐课;部分学校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开不好课。这些都曾经是恩施市面临的教育不均衡问题。

该市以“互联网+教师”打造“恩施三式”,通过同体式、支教式、协作式,实现农村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有效破解了城乡教育不均衡的难题。近年来,该市正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做实集团化办学,实现集团化办学区域内人、财、物等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统筹整合,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

同时,该市采用“互联网+数字图书”的办法,将全市中小学图书室(馆)的教育资源与州及恩施市两级公共图书馆互联互通,破解教育资源不均衡难题;以“互联网+爱心妈妈+专用场景”搭建“关爱留守儿童·亲情小屋”,破解留守儿童教育难问题;以“互联网+OA+场景应用”搭建局、校一体化管理办公平台,破解办公效率低问题。

而今,该市是全省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地区,实现了以国家、省、州智慧教育云三级平台资源为主、希沃等三方企业平台资源为辅的教育资源全覆盖,建成了涉及教育管理、智慧安防、智慧办公等功能齐全的信息化平台,有效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2012年,恩施市投入资金用于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新建和改造升级,建立集中统一供餐模式,保障中央补助资金足额用于学生营养餐。今年春季学期,该市126所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43805人享受了营养餐。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分别于2019年、2021年授予恩施市“阳光校餐示范县”荣誉称号。

同时,加大学生资助力度,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子女完成学业。2006年以来,该市建构了普惠性资助、助困性资助、奖励性资助和补偿性资助有机结合,涵盖奖、贷、助、补、免等多种形式的资助,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自2008年承办生源地助学贷款事务以来,该市为7000多名学生办理助学贷款1.3亿元。2008年至2022年,恩施市累计发放资助资金6.16亿元,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7万多人次。

出台多项政策促进教师队伍稳定发展

“当年非常困难,许多学校连教师的奖金都发不齐,不得已只能开办校办工厂创收。”回忆从前,恩施市教育局教师管理股股长廖茂云感慨不已。而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师队伍素质落后等已成为历史。

多年来,该市把壮大教师队伍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出台多项政策服务教师,促进教师队伍成长,推动全市教育快速发展。

落实工资政策,保障政策规定的工资、津贴按时足额发放。教职工工资逐年增长,绩效工资、奖励性补贴、住房公积金、各类社会保险等全部按政策落实。

2021年,该市施行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监测机制和待遇调整联动机制,进一步健全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强力推进教师安居工程,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2017年以来,该市筹集资金3000多万元,新建农村教师公租房。目前,全市共有教师周转房、公租房1338套,经济适用房665套,其他教师住房181套。教师实现了“安居梦”,广大教师安心工作,稳定了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不断壮大。40年前,全市中小学教师资源严重匮乏,该市通过定向委培、边远村小定向招录、公开招聘、市外调入等多渠道引进教师,目前核定教师编制5355个。

教师能力不断提升。该市一直把教师培训当作重要工作来抓,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州等多层级、多层面的特色培训活动。开展“荆楚榜样”“硒都教育名优工程”“四好老师”“师德标兵”等创建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奖励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成长。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扎实开展违规有偿补课、收受礼金礼品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2018年以来,共调查处理师德信访38件,党纪政纪处分21人次,组织提醒谈话200余人次。

教师管理机制不断创新。探索形成了“168”工作机制,即成立一个教师管理机构——恩施市教师发展中心,强化教师管理职能;健全教师管理六大机制——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健全教职工交流轮岗机制、完善岗位设置和聘用机制、完善管理队伍培养机制、建立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落实教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机制;落实教师全员聘用“八步走”——全市教职工竞聘工作按直接聘用、逆向竞聘、考试竞聘、校内竞聘、辖区竞聘、跨辖区竞聘、组织调剂、交流选派等八个步骤逐级进行。

教师活力迸发,成绩不断出彩。通过实行教师聘任制,全市形成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尽其才的氛围,2018年以来,由该市教师实施的“农村小规模学校质量提

[1] [2] 下一页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高新区(新市区)三所中小学校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沙洋:县实验初中开展“知识产权进校园”普法宣传活动
庆云教育十年蝶变
最新图文
新晃:评最美学生,树榜样力量
云梦:家校携手共护成长
黄州西湖中学47名美术特长生考入一类重点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