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2-08-22
贵州独山县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践中,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紧扣“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思路,以“独秀先锋·紫林红烛”党建品牌为载体,建立“133+X”工作体系,在夯基础、提质效、树品牌上狠下功夫、下狠功夫,经过多年不断努力,全县教育质量大幅提升。
一、背景
教育是国之根基,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独山县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大环境下,一定程度存在教育成果不突出、校际发展不平衡、师资力量不充足、教育方式单一,特色不明显等薄弱环节,需要坚持党建引领、整合各方力量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因此,围绕建成“贵州南部教育强县”目标,独山县敢啃制约教育发展的“硬骨头”,按照“1234”教育发展思路,建立“133+X”工作体系(一条主线、三个专项、三项提升工程、“X”项行动)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党的建设贯穿到办学治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构建县委、教育工委、学校基层党组织三级工作格局,助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让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激发了教育改革内生动力,独山教育事业进入提质进位、跨越发展的黄金期,县、镇、村三级教育质量协同提升。
二、主要做法
(一)“一条主线”穿引,在“培根铸魂”上聚焦发力
以政治建设为主线,建成县委规划构图、工委督促指导、学校建造施工的“高位推动、中端关键、末端发力”的工作格局,抓党建促教育发展的基础进一步筑牢,组织“机体活力”有效增强。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县委始终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先手棋,把教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协调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教育改革。按照“小学分散、初中集中、高中聚集”调整资源布局,推进初高中向县城聚集,向散小弱学校整并。借助优质教育资源实行集团化办学,抢抓帮扶机遇开展“互派互挂”,如与广州、贵阳等地进行联合或者托管办学,切实在政策上倾力争取、在投入上优先保障,通过跨区域合作,从根本上破解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起独山教育改革发展的“四梁八柱”。二是抓牢中间环节。县委教育工委坚持以党建引领教育教学,围绕县委总体谋划抓好贯彻落实,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履行职能职责,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将压实责任与跟进指导一体抓,建立定点联系指导、双向考核、观摩点评等机制,树立起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围绕“把优秀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秀骨干教师”的“双培养”机制,做好后备力量储蓄,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动优质资源向德育聚集、向育人重点聚焦。三是夯实基层堡垒。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坚持以建设“五强五好”党组织为目标,夯实抓党建促教育的组织基础,从规范党组织设置、从严组织生活等具体环节抓起抓好,积极创建星级党支部,探索“支部建在年级上、党小组建在备课组一线”工作法,推行基层年级组党政领导“一肩挑”。建立各类先锋引领长效机制,开展系列党性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积极作用,进一步建强教师队伍。
(二)“三个专项”赋能,在“提质增效”上聚焦发力
以“九大提质行动”为抓手、“三个一”为动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聚焦发力,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一是打造学习“共同体”。根据县域学校布局规划调整,按照集团化办学模式,把全县各类学校及幼儿园下辖党组织规范为6个学习“共同体”,通过“强校带弱校、名园带民园”实行“公自同转”运转模式,集团成员党组织抓好自身党建工作的同时,每季度由片区共同体成员单位承办党员名师巡回宣讲、红色革命教育等系列特色党建活动,切实打破校际壁垒,促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推动共同体“公转”与各党组织“自转”同频共振。二是建立党建督导站。以党建工作督导站为核、各学校为点,构建教育系统“1+N”党建工作监督管理体系,组建督查员、指导员、观察员队伍,结合基层党支部“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和教育工委班子固定联系制度,常态化对“三会一课”、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等业务开展督促指导,实行“红黄黑榜通报计分式”月考评制度。三是开展提质提能活动。依托“教学提质、教师提能”实践活动,将党小组建立在各学科备课组上,在兴农中学、县第三中学等学校分年级、分科目创新“同课异构”集体备课,把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与规范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组织生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开展“青蓝工程”“五三三·风华青年”教师强基行动等,让党员名优、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领头雁,把学校建设成为优秀人才聚集地。
(三)“三大工程”护航,在“擦亮品牌”上聚焦发力
在“独秀先锋·紫林红烛”党建品牌的基础上,坚持“一校一品”推动差异化发展,按照“党建搭台、质量唱戏”思路,充分挖掘特色优势,“党建+”子品牌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一是实施“党性铸师魂、促提升”工程。兴农中学积极创建党建子品牌,统筹优化学习形式、科学设置学习内容,将政治理论与教育理论相结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通过每月“四个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锻造一支党性原则强、理论功底深的干部队伍。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强化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开展党的知识进校园、教师常年开展“积德榜”活动,每学期评选“领域先锋”、“红星”学子100余名。二是实施“师德闪光、红烛先锋”工程。县第三中学力争将党的领导贯穿到教师选育、制度建设、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全方面,在校党总支的引领下,实施“青蓝工程”。着重在教育扶贫上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响应号召,采取授经验、帮教学的“双向互派”模式,对荔波县佳荣中学进行帮扶。三是实施“春晖化绿”工程。独山实验小学力争将校园建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教阵地,把党的温暖播撒到每名学子心中,将思政教育同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有效贯通,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各类直播载体,开设思政教育“云课堂”,将抗“疫”典型案例、英烈献身故事融入教学,通过学习心得评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爱党爱国的种子在内心生根发芽。
三、成效
通过“133+X”工作思路为抓手开展的系列活动,使全县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得到有效提升,抓党建责任得到压实,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党组织、党员在抓教育等方面作用发挥明显。
一是教育发展有了新体现。通过打造载体、建立机制、强化督导,全县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有效提升,抓党建责任压紧压实,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全县教育系统在职党支部均已完成五星级党支部创建,并打造党建示范点5个。校级党组织通过建立党小组、开展系列活动、建立机制等,将党建工作有效融入教育办学,党组织、党员在抓教育、抓教育促脱贫等方面作用发挥明显。在推行“独秀先锋·紫林红烛”党建品牌的基础上,培育了系列“党建+”子品牌,借助品牌力量,师风师德、教师能力素质、教育质量呈现三个持续提升,独山教育步入了抓党建促教育的健康发展轨道。
二是教育质量有了新突破。总体来看,我县初中教育质量两极分化差距逐渐缩小,优质教育资源影响力和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高中教育尖端效应明显,质量显著提升,教学质量稳居全州第一方阵。
三是人才培养有了新提升。通过强化领导、搭建平台、示范带头,独山县建强了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队伍。通过与广州“互派互挂”,开展“五位一体”培训体系,大幅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四、探讨
一是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党是领导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办好教育的最大政治优势,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把抓好办学治校作为服从服务大局的有力抓手,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只有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管人才,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才能使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是高质量党建才能引领出高水平的教育工作。独山县教育质量的提升证明了,遵循好“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履行好党组织职责,就能够打通党建与教育工作的“任督二脉”,有效破解“两张皮”问题,助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党建工作对业务工作具有重要风向标作用,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起来,把提升党员的政治能力与业务能力融合起来,引导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创先争优,充分发挥党的建设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才能实现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的目标任务。
三是特色党建品牌促教育要春风化雨抓好品牌打造。独山县坚持以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注重特色成果培育,以工匠精神创造教育系统党建品牌,在教育系统党建的范围广度、工作深度和时间跨度等方面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用环环相扣的党建工作方法构成整体联动的党建工作格局,用相互衔接的制度和机制使之规范协同运转,积小环为同心圆,使教育各项工作提质增效,逐步构建齿轮相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抓党建促教育格局,有效有力推进学校逐步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增强了党建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