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教育梦想,成立兴农中学,减免学费助农村学子完成学业,有教无类让众多学生学有所成,发挥余热助力教育扶贫……这是贵阳市白云兴农中学校长蒲邦顺的真实写照。
如今,79岁高龄的蒲邦顺仍在为学校发展发挥着余热。
1965年大学毕业后,蒲邦顺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在创办兴农中学前,他已经在四川、新疆、贵州等地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长达28年。
1993年,蒲邦顺放弃了当时公办学校副校长的“铁饭碗”,在贵阳市白云区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创办了兴农中学的前身,一个仅有几十人的初中补习班。他允许农家学子用粮食、蔬菜或者猪肉按当日市价抵交学费,并给贫困孩子减免学费。这种特殊的学费收取方式,在该校一直延续至今。
一年后,补习班的孩子们在中考中获得了优异成绩,43名学生中有6名学生跻身全市前10、41人考上中专。第二年,兴农中学租用并改造闲置厂房作为教学楼,开始招收初中新生。在新招收的161名复读生中,一年后有138人考上中专。
有人问蒲邦顺为什么把学校取名为“兴农中学”?蒲邦顺回答:“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办学的初心就是让农村的孩子通过接受教育摆脱贫穷。‘兴农’寓意‘兴旺农村教育’。”
1996年,蒲邦顺产生了创办民办高中的想法,他向全省每一个贫困县的教育局写信,诚恳表示“愿资助农村品学兼优的孩子完成高中学业”。1997年,兴农中学以免除学费、生活费的招生条件,开始面向全省招收品学兼优的农村贫困生。到目前为止,兴农中学为贫困生减免学费及资助优秀贫困生的费用累计近1亿元。
2001年,兴农中学正式招收的首批高中生毕业,66名学生顺利升入二本以上院校,其中有22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从这一年起,兴农中学每年都有毕业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高校。2005年,兴农中学被批准为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补齐教育短板”是蒲邦顺的主要办学思路。
为发展中等教育,兴农中学从1999年以来已建成750套可容纳4500人的学生公寓、186套教师公寓、3000多平方米的学校食堂,并以优厚待遇从省内外引进优质师资。
兴农中学十分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寻找让学生感动的家长”是兴农中学开展多年、独具特色的传统德育活动之一。该活动要求学生主动向家长了解:“我为什么到兴农中学读书?您有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您对我有什么希望?”
在兴农中学的实物展中,有一件特殊的展品——120元黑乎乎的零钞,这是一位以爆米花为生的父亲为孩子交来的生活费。学校将其放在展台内进行展示,就是为了让学生们体会到父辈的辛劳与期望。
“精神的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这是蒲邦顺的人生信条,也被他贯穿于教育扶贫实践中。
2013年,按照贵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兴农中学调研时的指示精神,71岁高龄的蒲邦顺前往黔南州独山县进行扶贫式办学。他没有带其他教师或管理人员,而仅仅带去办学思想和办学经验。“落后地区发展教育,必须充分调动本土教师队伍的积极性、提升自信心,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教育帮扶的目标。”蒲邦顺说。
在独山县兴农中学,除了校长蒲邦顺以及少数几名来自江苏海安的支教老师,副校长、中层干部以及其他任课教师全部来自独山县本地。
在蒲邦顺的努力下,独山县兴农中学与贵阳市白云兴农中学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进行“无缝对接”,共享贵阳市的优质教育资源。2019年,独山县兴农中学跻身黔南州名校行列,极大提升了本土教育自信。独山教育的“蝶变”,成为贵阳市创新教育扶贫形式的一大亮点。
对于外来投资入股参与办学的模式,蒲邦顺非常谨慎,他说,不能与不懂教育的投资者合作,以避免产生“我要办学,他要赚钱,志不同道不合”的局面,背离自己为发展教育而办学的初心。
蒲邦顺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贵州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人物”“感动贵阳教育十大人物”“贵州省兴校重教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2020年12月,蒲邦顺入选第七届贵州省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金毛毛)
责编:潘佳倩(实习)、陈康清)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乡镇有了全科医生(健康焦点)
2010年,国家启动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旨在为农村基层定向培养一批高素质全科医生。该计划面向参加高考统一录取的考生,实行单列志愿、单独划线、提前录取。…
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谌贻琴习近平主席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对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发展十分关心,先后两次向论坛发来贺信并对办好论坛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和重要指示,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充分展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大国担当,有力彰显了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风范,为各国凝聚共识、深化合作,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增添了强大信心,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