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实施网点布局调整,合并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撤并调整初中5所,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筹措资金0.96亿元倾斜农村校舍改造,改善办学条件。新招聘的688名教师中,453名补充到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对45所农村薄弱中小学实施了结对帮扶,每年选派20名农村中小学校长到城区学校挂职学习,开展了城区优秀教师送教下乡、城区学校开放周等活动,提升了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水平,促进了城乡学校共同发展。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在校学生年辍学率控制在0.07%,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比例达100%;初中在校学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2%,初中在校生三年保留率达96.86%。
3.优质发展高中教育。随着乐平三中继乐平中学之后晋升省重点中学,乐平四中、洪马中学被列为省重点建设中学以及民办学校的潜力得到挖掘,全市高中招生规模较2008年翻了一番,办学品位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普通高考文理科上二本线以上的人数每年大幅递增,文科成绩在景德镇地区遥遥领先。2012年高考,景德镇市文史类前10名,乐平市占7名;理工类前10名,乐平市占5名,景德镇市文科状元被该市摘得。
4.特色发展职业教育。优化整合现有职教资源,创办了乐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顺利通过了“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评估。幼师、武术、数控、电工电子等专业已成为我省的精品专业。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数控专业获团体二等奖,电工电子专业获团体三等奖,有15人次获省级一、二、三等奖。信用电脑技术学校毕业生在上海华道数据公司千余名员工操作比赛中,获得前四名。江南武院在2011年和2012年江西省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中两次获团体总分第一名。三年来,职成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共举办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科技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和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培训68014人次,为乐平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5.支持发展民办教育。全市有8所民办学校,学生达10539人。为促进民办学校发展,乐平市积极鼓励、大力扶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民办学校,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选调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支教及管理暂行办法》,对民办学校建设实行规费和服务性收费减免政策。2009年以来选调了37名公办学校教师带薪到民办学校支教。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纳入教育教学督导评估范畴,实行统一的考试、考评和招生政策,创建了有利于民办学校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6.纵深推进素质教育。一是思想道德建设渠道新颖。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建设和谐新瓷都”、“小手拉大手,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感恩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有效提高了学校德育的整体效果。二是教学教研成效显著。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文本细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达标”、“小学生数学学业评价”、“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等一批重点教研课题相继结题并产生了良好的效益。《江西教育》对乐平市开展评价改革工作进行了专题报导,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三年来,在初中各学科竞赛中,获省级、国家级奖798人次。2011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江西赛区颁奖大会于5月13日在乐平五中举行。三是校园文化百花齐放。2011年,启动了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年”活动,呈现出“一校一品”办学特色。励志的校训、校歌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学校的楼道、走廊,变成了会说话的“英语长廊”、“科普长廊”、“艺术长廊”、“读书长廊”,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优美的校园环境、个性化的班级环境布置,让学生流连忘返;文明礼仪教育,教会了学生做人的道理。有的学校还把地方特色文化元素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不断挖掘校园文化的新载体,如乐平七小开创了乐平“赣剧进校园”的先河。新乐中学充分挖掘百年校史的教育资源,激励师生共同成长。众埠廷鸾小学把马氏精神和马氏文化深深植根于师生心中。四是体艺教育硕果累累。通过全市各学校开展的艺术节、体育运动会,一批批文体新秀脱颖而出,走出乐平。2010年选送的舞蹈《俏花旦》和《野菊花》代表江西省参加了全国第三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荣获教育部颁发的“优秀组织奖”。乐平四中选送的队员在第十三届省运会中荣获拳击甲组54公斤级比赛冠军,并入选国家青年队。2011年9月,国家教育部体艺卫督查组一行对乐平市的体艺卫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