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山南地区,因地处冈底斯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南而得名,平均海拔3700多米,下辖12个县,居住着以藏族为主体的28个民族。山南是藏民族的摇篮、藏文化的发祥地,藏民族的母亲河——雅鲁藏布江从这里奔涌而过。
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山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低。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山南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迅猛,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学点317个,在校生5.8万人,并于2011年通过国家“两基”验收。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山南被确定为国家学前双语教改试点地区。两年来,山南地区学前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农牧区学前一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8.21%,农牧区学前两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62.3%,城镇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80%。
日前,我们采访组一行走进山南,走进雪域高原腹地,深切体验到近年来山南地区大力发展学前双语教育的丰硕成果。
加大投入,改善农牧区办园条件
走进贡嘎县吉雄镇红星村,一座传统藏式风格的建筑分外鲜亮,黄白相间的围栏、五彩缤纷的大型玩具,一看便知这是一所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正在老师电子琴伴奏下,咿咿呀呀地用汉语学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歌曲。
看见记者进来,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用刚学会的汉语向记者问好。园长达瓦次仁介绍说:“我们幼儿园有38名幼儿,分为大班和小班。园内有专门的活动室和寝室,电子琴、消毒柜、保温桶等设备。”
可是,几年前红星村还没有一所幼儿园。记者在幼儿园门口遇见了正准备接孙女放学的巴桑杰布老人。老人高兴地说:“6岁的孙女上幼儿园大班,她很喜欢幼儿园。我们也不用交一分钱,政府每年还给2200元的生活补贴,吃饭也不用花钱了。而且幼儿园就建在村里,非常方便。”
在山南广大农牧区,像红星村双语幼儿园这样的幼儿园比比皆是。近年来,山南地委、行署把大力发展农牧区学前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从2011年起,全面启动山南地区国家学前双语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并实施了规模在20人以上的边境地区优先建设幼儿园的规划建设工作。
山南地区行署副专员宇飞告诉记者,山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全地区一年的财政收入不到5亿元,但地委、行署对学前双语教育的投入却毫不含糊。2011年以来,先后投入1070万元实施8所乡镇完小附设幼儿园推进工程,投资2178万元实施了32所村级幼儿园的新建项目。根据学前教育发展需要,山南地区进一步明确,地、县两级财政对教育投入的20%要专项用于发展学前双语教育。仅2011年,地区本级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就达到440万元,援藏资金投入达到333万元,多渠道筹措资金达到172.87万元。
此外,从2012年秋季开始,山南地区实行学前教育全免费政策,学前教育阶段所有孩子享受到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
创新模式,学前教育办出“精气神”
如果不是亲自到山南走一走,很难想象在高寒地区举办学前教育的不易。
山南地区总人口只有34万人,但幅员面积却达到7.9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湖北省的总面积。要在这么大的区域内,让所有适龄孩子都接受学前教育,其难度可想而知。当地平均海拔3700多米,记者一说话就喘气,只是坐着都觉得心里发慌。发红的眼睛、发黑的嘴唇,更是长期的高寒生活给当地教师留下的印记,许多教师患上了高原性心脏病等疾病。
“这里高寒缺氧,但为了雪域高原的孩子们,我们教育不缺精气神!”这是记者在山南地区采访,听到当地教育行政干部和广大教师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凭着这样的“精气神”,山南地区在国家学前双语教育改革试点中不断创新。
山南地区以农牧业为主,当地藏族同胞居住分散,集中办园难度较大。因此,地区行署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举办教学点。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通过改、扩建或新建,在农牧区以县幼儿园为中心,在乡镇小学和教学点附设学前班,积极推进学前双语教育,加快在城镇积极发展学前三年教育、农牧区积极发展学前两年教育的普及步伐。“目前,山南地区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51所,并在92所完小和150个教学点均附设了幼儿教学班,教学班总数已达330个。”山南地区教体局局长扎西加措介绍说。
在推进双语幼儿园建设上,山南地区有效扩大各县、乡镇和村学前教育资源。为强化各县、乡镇和村在普及学前双语教育工作中的责任,还专门建立了学前双语教育跟踪督导和评估机制,并将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中。今年以来,地区教育督导室先后22次对各县学前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和现场指导。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山南地区所有幼儿班级全部采取民汉幼儿混合编班,民汉教师搭档授课的方式,重点培养幼儿运用汉语交流的能力。
强化师资,提升幼师队伍整体水平
在山南地区实验幼儿园采访时,记者看见白玛老师一边拍手一边用汉语与小朋友对话,37名小朋友稚嫩的童音里充满了自信。
幼儿园里的孩子年龄大多在3到6岁,以藏族为主。绝大多数孩子刚进园时一句汉语都不会说。为开展好双语教育,老师从最简单的“爸爸、妈妈”教起,配合游戏教孩子们学习汉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小班的孩子已经可以用汉语说出自己的名字和爸爸妈妈的名字了,大班的小朋友则听得懂汉语的动画故事了。
副园长拉巴卓玛告诉记者,以前幼儿园条件简陋,老师大多没有幼教的专业知识,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根本无法开展。近年来,政府加大投入力度,配齐配足师资,“现在全园35名教师全部是幼师专业毕业的。每年幼儿园都要选送两批教师到北京、上海、长沙等国家级一类幼儿园进行轮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为提升幼儿师资整体水平,山南地区从提高学前双语教师整体素质入手,全面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转、招、聘、支”等形式,多渠道补充合格师资。今年,选拔100名小学教师参加学前双语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同时,在教师进修、竞赛活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方面与全地区中小学教师同等对待,积极为学前双语教师解除后顾之忧。
从2010年开始,山南地区又启动了“春训工程”,通过面试、考试选拔了257名初中、高中毕业生到区内外职业技术院校进行幼师专业培训。山南地区还专门设立了学前双语师资培训专项经费。地区教体局还定期组织“送教下乡”活动,重点加强对乡镇和村级幼儿教师的教学指导。近5年来,共开展了27次“送教下乡”活动。
乃东县结巴乡中心小学校长普布扎西告诉记者,学校下设3个学前教育教学点,共有6名教师、83个牧民孩子,每名教师都参加过两三次教学培训。“以前老师只能让孩子玩泥巴,现在即使在教学点也可以开展藏汉双语教学了,牧民也越来越愿意送孩子上幼儿园了。”
扎西加措告诉记者,到2015年,山南地区将力争实现“乡乡有双语幼儿园”的目标,在300人以上的行政村优先建设双语幼儿园。(本报记者张晨周飞韩晓悟张以瑾)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