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05-16
一周军事图片精选丨夜训下的光影大片,神秘又震撼
绝美!这是一组军营摄影师镜头下的星空
中国海军再从苏丹撤离493人其中外国国籍人员221人
我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出色完成“猛虎-2023”演习
军网理论
【理响中国】调查研究的方法论遵循
军事论坛丨浅析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内在驱动
【理响中国】总要求:“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思想战线丨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
理响中国丨“党校公开课·党史启迪未来”系列短视频
要闻
武警云南总队丽江支队华坪中队:在华坪,我们有位“张妈妈”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冷开星责任编辑:孙悦
2023-06-1007:16:46
-写在前面
4月25日傍晚,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华坪女高”)校长、“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走进武警云南总队丽江支队华坪中队。
张桂梅此行,是给中队战士夏俊杰送回信。5天前,她收到夏俊杰的来信。信里,夏俊杰告诉“张妈妈”,自己因为工作中出现失误而倍感沮丧。张桂梅放心不下,这次来就是想看看夏俊杰的近况。
其实,作为华坪女高的校长和华坪县儿童福利院的院长,尽管身患多种疾病、行动不便,张桂梅的日常工作依然繁忙。学校的事、学生的事、学生家庭的事,她都记在心上,日程安排总是满满当当。
然而,张桂梅的心中还装着另一群“孩子”——华坪中队的年轻官兵。去年10月,张桂梅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赴京参会,给中队官兵带回了礼物——大会纪念封。中队官兵,每人一枚。
中队官兵也挂念着“张妈妈”。去年“八一”,中队官兵换发新式作训服。他们特意前往华坪女高,给“张妈妈”看看他们的新军装。
不论多忙,“张妈妈”的日程表里,总会给中队官兵留着位置;寒来暑往,中队官兵像惦念父母一样,惦念着“张妈妈”的健康。
“张妈妈”和中队官兵的故事,要从3年前说起。
在华坪,我们有位“张妈妈”
武警云南总队丽江支队华坪中队指导员冷开星
2020年6月,张桂梅(一排左三)到武警华坪中队交流时与官兵们合影。
那一天,张桂梅老师打来电话,说想来看看战士夏俊杰,还特意嘱咐我“先不要告诉俊杰,给他一个惊喜”。
那段时间,中队组织开展“写家信、激动力、立新功”活动。很多战士致信父母亲友,夏俊杰写给了“张妈妈”。他在信中写下近期工作中的困惑和苦恼,希望能再次得到“张妈妈”的指点。
说实话,接到电话那一刻,我有些惊讶,内心更充盈着感动。我了解张老师的身体状况,前几天见到时,病情有些加重的她,脚肿得穿不进鞋子。我知道她有多忙,她就像不知疲倦的陀螺,日复一日从不停歇。如今,为了解开战士夏俊杰的心结,她还是趁学生上晚自习的时间,特意从山下赶来了。
“想家了,就来女高找我”
2020年4月,我调任中队指导员,了解到2012年以来,中队一直义务承担华坪女高的军训任务。为熟悉工作情况,那年6月的一天,我前往华坪女高拜访张老师。
走进女高校园,我看到学校的设施比较陈旧,教学楼外墙有些斑驳,但一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做党的好女儿”的标语,有种说不出的明亮。
齐耳短发,带着一副老式眼镜,穿着一件佩戴着鲜红党员徽章的黑色衬衫,身材清瘦的张老师,热情地邀我在办公室的条凳上面对面坐下来。
华坪的6月,已十分炎热。办公室里没有空调,一个老旧的吊扇在转动。
看到她的手上贴满膏药,我问了一句:“张老师,您的身体不舒服吗?”
她笑着说:“老毛病了,类风湿关节炎。我身上的毛病多得很,每晚都要吃些止痛药,不然整宿都睡不着。”
听到这里,我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宽慰年纪如父母般的张老师。聊天中,张老师所谈皆是对学生们的关心和牵挂。此前,我对她的办学事迹有所耳闻,那时细细听来,更对张老师心生敬意。看着眼前这位燃烧自己、点亮孩子梦想的“校长妈妈”,我产生了邀请她给中队官兵授课的想法。
“我就是个普通人,哪能谈得上授课呢?”禁不住我一再邀请,张老师答应来中队与官兵座谈交流,讲一讲华坪女高的创办经历。
一周后的一个傍晚,张老师如约而至,还是穿着那件洗得有些泛白的黑衬衫。在中队学习室里,尽管腿脚不便,她执意站着和大家交流,“我是老师,坐下说不习惯,还是站着比较好。”
从丈夫因病去世后主动申请到偏远的华坪县任教,到为了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去街头募捐,再到建校后每天手拿小喇叭催促学生起床、上课、吃饭、做操……张老师的故事还没讲完,泪水已模糊了官兵们的双眼。
“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从瘦弱的张老师身上,官兵们分明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力量,一份崇高的“母爱”。
这份“母爱”,触动了当时中队年龄最小的新兵夏俊杰。交流环节,张老师问坐在身旁的夏俊杰是哪里人,来云南当兵适不适应。夏俊杰回答:“我是安徽人,刚来当兵,还不太适应,有时候特别想家,想妈妈。”
张老师笑了,摸了摸他的头说:“我们学校也有一些学生去当兵、考军校。你们以后想家了,就来女高找我,我有时间也会来看你们。在华坪,我就是你们的妈妈。”
“在华坪,我就是你们的妈妈。”自此,这句话印在中队官兵的心里,张老师成为大家的“张妈妈”。
“当兵的孩子最辛苦”
张老师来中队后没多久,央视《面对面》栏目播出了她的访谈节目,华坪女高和张老师因此受到更多关注。我们都为张老师开心,也关心她的身体状况。
我发去一条信息:“张老师,最近身体还好吗?我们想去看看您,不知道您周末有没有时间?”
“来吧!”张老师很快回复。
这两个字,打消了我内心的顾虑。如张老师所言,她就是官兵们的“张妈妈”。
那次见面交流,张老师特意给我们讲起她的一些“绿色”往事。她是黑龙江人,上初中时学校附近驻有一个炮兵连。学校和连队经常组织共建活动,她和同学们也常去连队找战士们玩。张老师还说,那时他们还参加过军事训练。“56式半自动步枪、手榴弹、迫击炮,我们当时都练过。”张老师回忆起参加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的场景,“我手一滑,手榴弹就朝后面飞了。还好教官反应快,一把摁住我往避弹坑里跳,才没发生事故。”
看得出来,张老师很怀念那段时光。张老师告诉我们,华坪女高多年来一直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每天饭前还会播放红色歌曲,其中就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现在学生们吃得了苦,以后在社会上才什么苦都不怕。”张老师说。
聊天中,张老师还向我们咨询可不可以教女高的学生们吹军号,让学生们听着军号声上课、下课、熄灯。后来,考虑到学生们学吹军号有些困难,这个想法才没有付诸实践。
那一次,张老师对我们说:“当兵的孩子最辛苦。看到你们驻守华坪县,保护一方百姓平安,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也心疼你们。”她还说,自己收养的儿子“小萝卜头”,当时就在部队服役。
“军人要吃苦不言苦”
看望“张妈妈”的次数多了,中队官兵和“张妈妈”越来越亲近。大家觉得她很辛苦,提议给华坪女高捐款。张老师说:“孩子们领津贴也不容易,还是留给他们的父母吧。”不过,“三八”国际妇女节那天,看到中队官兵特意带着鲜花去看她,张老师很开心:“你们都是小暖男,都会买花了……”
那年新兵下队,听到老兵们在休息时聊起“张妈妈”,新兵们也想去看看她。他们到达华坪女高时,正赶上学生们吃午饭。学生们从下楼吃饭到回到教室,时间没超过10分钟,抓紧一分一秒学习。那一幕,让很多新兵感触颇深。
上等兵方泽,刚到部队时有些不适应。参观华坪女高后,学生们的勤奋努力让他深受触动。他在笔记本中写道:“‘张妈妈’和女高的小妹妹们如此辛苦、如此努力,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更应该刻苦训练,做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忠诚卫士。”
和方泽一样,与张老师接触的时间长了,去华坪女高的次数多了,不少战士都有了变化。
中士陈光星两次递交入党申请书表达入党决心。在第二封入党申请书中,他这样写道:“张老师长年累月辛勤付出,不论处境如何艰难,始终扎根山区教育一线,彰显了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我要向她学习,改正自身不足,争取早日入党。”凭借着不懈努力,今年陈光星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