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初中网 > 西吉县 > 正文

改革开放30年西吉经济社会发生巨变

日期:2023/7/12 5:55:08 浏览:

西吉,过去一直是“贫瘠甲天下”西海固的代名词。如今,这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西吉县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0.2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9.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1978年的245万元增加到2007年2318万元,年均增长8.1%。1978-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3.5亿元,年平均增长19.9%。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人均44元增加到2007年的人均2215元,增长48.3倍,年均增长14.5%。

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以来,西吉县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显现出农业比重趋于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升的演变趋势。2007年,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0.0%、20.6%、和49.4%,与1978年和1990年相比,三次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的比重分别下降了42.0个和25.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上升了13.6个和1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了28.4个和13.3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西吉县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全县农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0.19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4.45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4.5%。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6.9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19.4万吨,年均增长3.6%。油料产量由1978年的2830吨增加到2007年的7177吨,年均增长3.9%,肉类总产量由1978年的1000吨增加到2007年的1.4万吨,年均增长9.6%。农产品产量的不断增长,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源,大大提高了西吉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马铃薯、劳务、草畜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化水平逐年提高,拉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三大产业提供给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已达167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6%。

工业生产增长迅猛。改革开放以来,西吉县工业基础建设不断加强,特别是规模以下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6.7%;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2.1%。

城乡市场日趋活跃。改革开放以来,西吉县流通领域扩大,城乡市场日趋活跃,供应市场的商品品种、数量增多,质量档次明显提高,极大地满足了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拓宽了消费者在购物消费方面的自由度和选择空间。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2007年底全县共发展各类服务业6630家,服务业总收入10.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1384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4.85亿元,年均增长13.0%。

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西吉县交通运输业全面发展,公路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运输能力大大提高。2007年,全县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848.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490.5公里。全县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一个以国道309线和省道309线为主架的“四纵五横”的公里网络全面形成。随着一条条公路的畅通,货物周转量由1978年的502万吨/公里增至2007年的2.8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4.9%;旅客周转量由123万人/公里增至1.3亿人/公里,年均增长17.4%。

信息通信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西吉县信息通信设施覆盖面迅速扩大,已建成覆盖全县、通达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全面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移动通迅、数据通信从无到有,迅猛发展。2007年,全县移动通信用户已达6.1万户,,固定电话1.9万多部。互联网自1999年正式开通以来,截至2007年底,用户已达到1100多户。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以来,西吉县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改革和发展的实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就业人员持续不断增加,2007年就业人员22.7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21元,增长19.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人均44元增加到2007年的人均2215元,增长48.3倍,年均增长14.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也大幅度增加,2007年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9亿元,人均1234元,人均比1978年增长近700倍。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0%,比1981年的62.4%下降13.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居住面积不断增加,2007年底,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26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了10平方米以上;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4.8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了5.3平方米。城乡居民享受到了更多的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的实惠。在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2007年底,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196人、12096人。在农村,新型农村医疗改革也在加快推进,2007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人数达37.1万人。

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西吉县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快速发展,2007年,全县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672人,小学专任教师2634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7173人,小学在校学生7867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9%;初中升学率65.5%;高中升学率37.7%。继续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卫生事业得到明显加强,2007年,我县拥有医疗机构60个,床位数421张,比1978年的简易床增加201张;医生406人,比1978年增加222人,极大的解决了城乡居民就医难问题。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县文化事业机构齐全,布局合理,县城有文化馆、图书馆、电影管理站、文工团、青少年文化宫、文物管理所等基础设施,乡镇都有文化站,村委会和居委会拥有党员活动室,已形成县、乡、村文化网络。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开放以来,西吉县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城镇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县城规划区面积由1978年的不足1平方公里,增加到目前的4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16%。先后建成了永清湖公园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西涵路等19条街区道路、商贸中心等6个县城市场、东花苑等7个居民小区,实施了县城各街区道路、南北两山等绿化工程,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21%。兴隆、将台等中心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集镇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大力整治农村卫生环境,实施农村素质提升工程,重点抓了1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惠及百姓。认真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着力提高覆盖率,西吉县全面修复恢复了“村村通”工程中的108座1W“2+0”小功率发射站,新建成22座“4+0”模式的3W发射站,建成了平峰镇八岔梁、马建乡马达子梁MMDS及将台乡白家墩MUDS三座可发射八套电视节目的转发站,完成了242个广播电视盲点自然村、9467户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任务。全县8套电视节目覆盖率达37.3%;“4+0”小功率发射站覆盖6349户,占全县农村总户数的7.5%;“2+0”小功率发射站覆盖1.7万户,占全县农村总户数的20%;六盘山2―3套节目覆盖户数为1.95万户,覆盖率为22.9%;全县广播电视2―8套节目覆盖率达87%以上。

责编:王玉西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今年池州市普高计划招9900人不招收择校生07-12

    据池州日报消息2016年中考阅卷工作已经结束。6月29日上午10时,考生可以查询成绩,7月1日下午3时,普通高中各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将公布。知晓成绩和最低控制分……

  • 泗县二中顺利承办宿州市“初中教研月”生物教学研讨07-12

    3月13日,由宿州市教体局和泗县教体局联合主办、泗县二中承办的宿州市“初中教研月”生物教学研讨会在泗县二中多功能报告厅顺利召开。此次教学研讨会时间为一天,全县初……

  • 改革开放30年西吉经济社会发生巨变07-12

    西吉,过去一直是“贫瘠甲天下”西海固的代名词。如今,这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西吉县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0.27亿元……

  • 湖北宜都推行教联体模式改变正在悄然发生07-12

    来源时间为:2023-06-27为做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去年起,湖北省宜都市推行教联体模式探索,将全市71所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划入12个教联体,一所城区学校牵头……

  • 鹤壁市首所“八一爱民学校”揭牌仪式举行07-12

    双拥花开盛,鱼水情更浓。9月9日,鹤壁市淇滨中学举行“八一爱民学校”揭牌仪式,正式与32145部队牵手结对,共同打造以鹤壁红色资源为依托,以深化国防教育为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