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泉州市永春县华侨中学根据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现状,本着“下移重心,落实基层,预警为主,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和新理念,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学校有效的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
该机制旨在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问题求助意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自我教育和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制度
建立早期预警。做好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做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制度。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每年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根据测评结果筛选出心理危机高危个体,并对其做好危机的预防与转化工作。学校每年对四类重点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排查。在班级成立心理委员,对心理委员进行有关心理知识的培训,让心理委员能够主动关心同学,关注同学心理状态,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即采取预防措施,并及时向班主任和心理咨询室的老师报告。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为掌握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发展,随时掌握高危个体的心理状况,学校建立学生心理问题报告制度。班主任、生管老师、班级心理委员对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要及时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报告。对在调查中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或突发心理危机的学生,学校根据其心理危机程度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建立支持系统。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在学生中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人际氛围。全体教师经常与学生交心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干部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提供及时周到的帮助,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建立干预系统。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应进行及时干预,对症状表现较轻危机程度不高者,建议在学校心理咨询室接受心理咨询。对症状表现较重者必须在医院等专业机构接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校或在相应的专业机构接受心理咨询。对症状表现严重、危机程度很高者,必须立即将其送精神医院治疗。
建立阻控系统。对于学校可调控的引发学生心理危机的人事或情景等刺激物,协调有关部门及时阻断,消除对危机个体的持续不良刺激。对于危机个体遭遇刺激后引起紧张性反应可能攻击的对象,学校应采取保护或回避措施。
建立监护系统。对心理危机程度较轻,能在学校正常学习者,学校成立以班主任、学生干部为负责人的不少于三人的学生监护小组,以及时了解该生的心理与行为状况,对该生进行安全监护并及时向学校汇报该生的情况。对于危机程度较高但能在校坚持学习并接受治疗者,学校将其家长请来学校,向家长说明情况,家长如愿意将其接回家治疗则让学生休学回家治疗,如家长不愿意接其回家则在与家长鉴定书面协议后由家长陪伴监护。经心理危机专家评估确认有严重心理危机者,学校及时通知学生家长立即来校,并对学生作休学处理,让家长将学生接回家或送医院治疗。在学校与学生家长作安全责任移交之前,学校对该生作24小时特别监护。
经常性排查收集信息掌握危机信号
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学校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教师、学生、家长深化对心理危机的认识和了解,树立危机预防意识,提高对心理危机的鉴别能力,增强学生心理抗挫和保健能力;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将其作为重点关注对象;班主任定期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绪状态以及所发生的重要生活事件;学生宿舍管理员负责将寝室有危机苗头和突发危机事件的学生及时上报。通过经常性的排查收集信息,学校及时发现并掌握危机信号,做到心中有数、应对自如、及时化解。
重心下调、朋辈辅导。学校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心理班委经过选拔培训后,让其多观察、多了解、多关心同学,关注同学心理状态,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特别是一些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容易引发严重心理危机问题的情况,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并向班主任及心理咨询室的老师报告。
从某种意义上,班级心理委员比心理教师更有优势,更容易被学生接纳。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朋辈辅导作用,使得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设,学校逐步形成学生“高效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态势,收到良好的效果。
(摘编自《立德树人的福建探索》)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