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初中网 > 井冈山市 > 正文

井冈山市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德育纪实

日期:2023/7/14 18:52:44 浏览: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本报派出记者深入到曾经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革命圣地进行采访,见证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给老区带来的可喜变化。本报今天推出“革命圣地行”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红色记忆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也因此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采访手记

踏上井冈山这片热土,宛如走进了激情燃烧的红色岁月。到处可见革命旧居旧址,随时都能听到红色歌曲。行走在这样的环境里,情不自禁就想哼起革命歌曲。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留下的红色资源,为当地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井冈山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守着这些先天优势一成不变,而是大胆地探索创新:红领巾义务导游员,体验式德育既育人又育己;编地方教材,设立纪念日,推动革命传统教育制度化、常态化;甚至当德育实践遭遇到保障孩子安全这一难题时,也被学校通过加强家校互动的方式巧妙化解了。

这种后天的努力奋斗,以及大胆探索的智慧,不正是井冈山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开展德育工作要有这种精神,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办人民满意教育更需要这种精神。有了井冈山精神做支撑,我们乐见革命摇篮的教育越办越红火,井冈杜鹃花越开越灿烂。

本报记者李凌蔡继乐徐光明

初夏的井冈山,松柏争绿,杜鹃正红。在位于茨坪镇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熙熙攘攘的游客中间,一群戴着红领巾、披着红绶带的小讲解员格外惹眼。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井冈山小学义务导游员……”在黄洋界保卫战的竹钉文物柜前,井冈山小学二年级学生朱一丹为现场的观众们讲述了小小竹钉阵的故事,稚嫩的嗓音,声情并茂的讲述,赢得了大家阵阵掌声。朱一丹自豪地告诉记者,妈妈就是博物馆的优秀讲解员,自己也要像妈妈那样,把井冈山的革命故事讲给大家听。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具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遗产,拥有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居旧址100多处。当地教育系统将这些红色资源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井冈山精神的传人。如今,井冈山的中小学生,个个都能讲井冈山故事、唱红军歌谣、背革命诗词。

人人争当红领巾义务导游员

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出来,沿着红军路向南走两三百米,便可看见井冈山小学。

走进去,能够感受到校园里特别浓郁的红色气息。当时正值课间休息时间,“小红军”广播站正在播放《红米饭南瓜汤》;孩子们在走廊里憩息或玩耍,在他们身边墙上,镶嵌着井冈山革命旧居旧址画,不少孩子正仰着头看着;走进教室,迎面看到阐释井冈山精神的24个大字,还有特别设置的“小红军图书角”、“小红军荣誉室”……

在会议室里,副校长陈定才告诉记者,井冈山小学地处井冈山中心,周边有毛泽东同志旧居、北山烈士陵园等多处革命旧址。为了把这些红色资源利用好,学校提出了有井冈山特色的德育模式,通过构建红色校园、打造红色德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陈定才给记者细数了学校红色德育的几大品牌:“我们有一支30多人的红领巾导游员队伍,一套记载井冈山革命故事、歌谣的教材,还有一个特色‘红军班’。”

其中,红领巾导游员坚持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也是每个井冈山小学学生都想参与的德育品牌。“早在2000年,红领巾导游员就开始利用周末时间在茨坪景区作义务讲解,前来参观的游客好评如潮,红领巾导游员也声名远播。现在,一些领导同志来井冈山参观,还特别点名‘预约’红领巾导游员为他们作讲解。”陈定才说。

这种体验式德育模式,正不知不觉改变着红领巾讲解员。五年级的李骄杨同学,以前在陌生人面前讲话总会很紧张,刚开始作讲解时,也常常紧张得忘了导游词。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终于克服了在陌生人面前胆小羞怯的缺点,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已经上初中的石林同学,家境比较富裕,从小酷爱赛车玩具,买了一部又一部,玩腻了就丢在一边。通过学习革命故事了解到红军战士当年每人每天只有5分钱时,他彻底改变了乱花钱的习惯。

井冈山市教育局局长黄龙告诉记者,井冈山的每所学校都利用周边的红色资源,形成了抓德育的特色和品牌。如井冈山中学的义务导游员队伍,龙江中学的感恩教育,龙市小学的校本教材《井冈山革命斗争史》,都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市委书记亲自抓地方德育教材编写

为了持续发挥红色资源的德育效应,近几年来,井冈山市探索推进革命传统教育制度化、阵地化,实现红色德育的常态化。

“我们正组织专家编写一套统一的井冈山红色教材。”黄龙给记者讲述了井冈山市委书记梅黎明亲自抓德育教材编写的故事:

有一次,梅黎明到中小学调研,在教室里听课时,发现了两个问题:以前小学语文教材里面脍炙人口的讲述井冈山革命故事的文章——《八角楼上》被删除了;只有个别学校编写了介绍井冈山红色文化的校本教材。

梅黎明当即向黄龙提出要求,井冈山的革命历史不能忘,尤其是新一代井冈山人,要人人都学、人人会讲。并特意嘱咐黄龙两件事:向有关上级部门了解《八角楼上》这篇文章为什么会被从语文教材中删除;仅仅是个别学校有教材还不行,教育局要统一编一套教材。

“于是,按照梅黎明书记的要求,我们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地编,已经几易其稿。不同年级的教材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育方法和要求。如小学生要能唱一些革命歌曲,讲一些革命故事;初中生要能掌握井冈山革命旧址的概况,说出井冈山斗争大事记等。”黄龙说,“争取在秋季开学前投入使用,免费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每个新井冈山人都学习、践行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将每年的10月定为革命传统教育月,4月5日清明节和10月27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纪念日定为革命传统教育日。每到这些时候,全市中小学都会组织学生打扫革命烈士墓,参观瞻仰革命旧居旧址,开展讲革命故事、朗诵等竞赛活动。

井冈山市还将全市100多处革命旧居旧址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免费向学生开放,定期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红军艰苦奋斗的故事。井冈山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徐向东告诉记者,他每周都拉着同学到学校附近的北山烈士陵园或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转转,每次去都有收获,感觉自己学习的动力更足了。

通过编教材、设纪念日等制度性的举措,井冈山不仅将以前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经验固化下来,还为以后开展德育工作建立了有效载体和长效机制。黄龙说:“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井冈山市委、市政府还要把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德育工作写进井冈山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作为支持整个井冈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

德育工作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位于宁冈的龙江中学并不大,但走进校门之后,让人感觉眼前一亮,红墙、绿操场,几栋简单的教学楼,一群生龙活虎的孩子,一幅非常美丽的乡村学校图景。

据龙江中学校长邝贤明介绍,几年前的龙江中学,却是另一番破旧不堪的景象,只有几栋矮小的平房,一下雨校园里就泥泞不堪,多亏了社会各界对革命老区的捐助,学校才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为此,学校将感恩教育作为红色德育的重要抓手,利用校园的人和事、学校周边的景点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祖国、感恩党、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品质。

该校教务处主任、全国优秀教师唐昱喜告诉记者,他有时候组织学生外出,到福利院为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献爱心;到“朱毛会师”旧址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活动。学生出去一趟回来之后,很多人的精神面貌都大为改观,更讲卫生了,生活更节约了,课堂不守纪律的现象也少了很多。

“不过,过了一段时间后,还是会回到老样子,不守纪律、不讲卫生等问题又会死灰复燃。”唐昱喜说,“这个问题很值得深思。这要求我们建立红色德育的长效机制,通过长期的熏陶和感化,让教育的内容成为孩子的习惯、沉淀为他们的品质。”

当谈到井冈山德育工作面临最大的问题时,黄龙表示,他们有最生动的红色德育资源,也建立了一整套制度、载体,要把红色德育坚持下去,最大的困难在于安全问题,以及安全问题背后的社会支持。

“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于孩子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视。再加上五百里井冈山,绝大部分地方都山高路险,这两方面原因使得我们一些学校,守着这么丰富的红色资源却不敢经常利用,很少带着学生亲近革命旧居旧址、亲近大自然,影响了革命传统教育的实效性。”黄龙说。

不过,有些学校利用家长学校,或者通过召开家长会的形式,动员家长带着学生到革命旧居旧址参观,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井冈山小学一名姓周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在学校的引导下,他们经常会带着孩子到北山烈士陵园等革命旧址参观,让孩子体验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现在,已经读六年级的孩子在学习、生活方面开始自立自强,很少让家长操心。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