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初中网 > 安徽省 > 正文

安徽省课题“新课标下初中生读写指导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日期:2023/7/26 18:12:55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3-07-24

读写相融,训练有序——安徽省课题“新课标下初中生读写指导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2023-07-2413:20

来源:中国网

到:链接已复制字体:小大

如何打破语文教学中教师“教而不引”“教而不导”“重教法而不重学法”的局面?安徽省课题“新课标下初中生读写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组经过三年的研究和实验,在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挖掘生活素材,整合写作资源,多角度提升写作素养,进行有计划的序列化作文训练等方面摸索出一条“读写相融,训练有序”的路子。依据阅读品味将理性与感性结合,在读写过程中重视“评价”和“内省”手法的运用,指导学生整合活动资源,将思维训练重点化,素材积累与运用系统化,作文训练序列化。这一模式高效地培养学生自读自研自悟的研学习惯和研学能力,真正确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导师地位。

一、课题研究提出的时代背景及现实意义:

传统的阅读教学有许多经验是值得我们去继承的,但其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落后已成为制约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瓶颈,由于缺乏一种长远的学科视野,缺乏现代阅读理论支撑,形成阅读能力的途径也被误认为是琐细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吕叔湘先生曾将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为“少、慢、差、费”——即阅读,数量少、速度慢、效率差、费时间。

写作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写作教学也正被“边缘化”。初中毕业生学了10年的语文,写了7年的作文,可不少学生还是害怕写作文,要么是无话可说,要么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针对读写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实在是迫在眉睫。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本课题的研究是对教师指导学生读写方法的研究,是把学法提到语文教学的首要位置,课题的每个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主动探究、勇于创新、注重人文、尊重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有力挑战。课题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前瞻意义。

二、课题研究设定的目标和研究的内容

通过研究探索,寻找更切实有效的读写指导策略,激发学生读写兴趣,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掌握高效的读写方法,从而训练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提高学生读写水平。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中的“读写”是指语文阅读和写作;“指导”是确立学生是阅读和写作教学的主体,教师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起引导、引领作用;“策略”是按照既定目标,结合具体实际,根据事物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行为方针、行为方式和行为艺术。“读写指导策略”指的是为达成语文阅读和写作的目标,按照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状况,确定读写指导的内容,选择指导学生读写的形式、方法及指导的技术,制定并在读写结合中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时对指导方案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艺术。课题立足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和读写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着力探寻读写指导的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并付诸实施,最终总结一套可供借鉴的途径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如自主阅读、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等。

②多角度提升写作素养。如耳读、说话、鉴赏、审美、评改、札记等。

③挖掘生活素材、整合写作资源。如主题活动作文,即以体验为基础,以主题活动为导向,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的资源并自我进行有效的整合等。

④进行有计划的序列化作文训练。如周计划训练侧重点、学期计划训练侧重点、年级计划训练侧重点。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在过去的三年中,课题组总共实施了以下步骤:

(一)课题的筹划

初始,我们通过研究讨论制定了翔实的研究计划,并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逐步修改完善了课题研究的方案计划主要包括:课题研究的中长期师生活动计划、课外美文阅读教学计划、课标规定的名著诗文阅读计划、大语文阅读写作教学计划、课前五分钟读说训练计划。要求课题参与人员根据计划严格执行。

(二)课题的实施

课题研究作为一种规范有序的研究活动,除了有严格的制度约束及促进外,更应该有严格的操作实施程序、操作方法。

课题的开题准备阶段(2009年4月-2010年2月):课题立项、制定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与课题研究实施初步方案并开题,为课题的顺利开展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课题的理论研究阶段(2010年3月-2010年12月):首先,结合农村县城学校教学实际,进行了师生阅读与写作教与学的调研分析,通过全组认真精心的组织与调查分析,充分了解了农村县城学校师生读写教与学的现状,撰写了相关分析报告,为进一步科学有序合理的实施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我们在了解农村学生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组成员认真分析教学现状,细致研究,调整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计划,为课题研究活动的有序实施规划了前景;第三,为了更加便捷、明朗、清晰地实施课题研究,扫除教师对此课题的迷茫困惑,形成对本课题的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研究理论框架,我们从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搜集整理该课题的相关论述文献近百篇约三万字,通过资料的搜集整理,既提高了我们对此课题的认识,也让我们增强了研究信心,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深化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课题的行动研究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们坚持研究与教学一体化的原则,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发现,在发现中诊断,在诊断中改进调整,同时反思总结,不断探索。读写训练具体化、实用化、多样化、活动化、一体化,逐步形成读写结合教学的模式。

1.目标具体化。在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根据每一单元阅读和写作的训练重点,确定读写结合的“点”目标,渗透某个要点和某种写作技能。当学生掌握了这一阶段的策略之后,再进行下一“点”的训练。同样,每个学期、每个年级都有具体的目标训练。

2.训练实用化。读写指导策略不是仅仅靠讲解来提高学生的能力,而是经过有计划、有步骤的严格训练,创造机会,让学生经常随文小练笔,如写开头、结尾、口语训练、片断写作等,将“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落到实处。当我们找到读写联结点之后,在课堂训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开阔视野,在迁移运用中进一步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阅读中不仅注重考点的训练,我们更为关注学生的想象和移情能力的培养。写作时不仅关注语言底蕴厚重化,我们更注重学生作文的生活化,让学生每天坚持写《班级手抄日报》,按班级座位顺序,60多位学生轮流出报,每人两个月出一次,自己编辑策划,要求用8K纸张,主要内容为当天班级内的新闻、趣事,适当写一些对班级或社会现象的认识或生活小常识。旨在训练他们的作文“贴近生活实际,抒写心灵感悟,写出自己的心理和生活”。

3.形式多样化。读写结合的形式是多样的。在阅读中,教会学生能使用批注、圈点、勾画的方法来阅读美文,摘录精彩语句或段落,并对这些语句或段落进行三言两语个性点评或自我感悟,同时进行仿写。教会学生写读后札记,教会学生就文本中的问题研讨辩论,教会学生鉴赏和想象移情,使学生的阅读从简单的粗浅的对文本内容、写法的理解上升到对写作技巧、写作思路的揣摩学习,从学生对文本的感性学习到对文本的理性欣赏,从学生的被动难受的阅读到自觉愉悦的阅读,从单方面的阅读到读写的结合。比如学习《孔乙己》后,让学生想象后来孔乙己怎么样了?进行想象叙述。作文训练中,我们倡导日记,必写周记,两周一篇当堂作文训练,然后再组织自改自评、互改互评、集体评改、师评等多种途径的作文评改。最后,学生反思,写写后札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

4.激趣活动化。我们抓住学生心理特点,结合通用课程教材,精选的课外阅读教材开展并实施了“每天一故事”“课前五分钟”“演讲比赛”“古诗文诵读默写”“美文诵读”“主题探究性阅读”“研讨与辩论”等竞赛展示活动,将班级活动和文学社团活动联系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读书兴趣,丰富了学生语言积累,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好读书、会读书的习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锻炼与展示的平台。我们规定学生每学年阅读不得少于260篇美文,完成读书笔记每学年2万多字;随笔每周一篇,每年48篇3万多字;推进学生阅读课标规定的经典名著近百部,撰写各类不同形式的读后感悟近千篇。还坚持让学生每周一、三、五早读前5分钟默写一首课外古诗、三句名言;每周二、四早读前5分钟作“新闻主播”活动,让他们讲述交流身边发生的有意义或是有趣的事情,每周默写两个精彩语段,积累素材,建立学生自己的素材库。坚持写课堂定时作文,课堂作文与课后作文相结合。

5.师生一体化。在研究过程中,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的教师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合作、研讨和学习局面,甚至是从学生那里学到了很多。许多成员主动去图书室、网络上学习相关理论,整理笔记日志(网络)以备随时学习。而且教师间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不是视而不见,而是紧抓不放,通过研讨交流争辩,提高了认识,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们感觉,教师是把自己放在了学生的位置,常常和学生一起进行问题的思考和研讨,甚至下水作文。

课题的总结阶段(2012年1月-2012年6月);着力改进和完善前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成果汇编,修改完善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最后向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申请课题结题验收,对课题研究进行深入的反思与总结,为以后的课题研究积累经验教训。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三年的实验,课题组在理论和实践探求和写作教学模式指导方面,均总结有较多的指导策略。下面分而述之:

(一)理论和实践方面,我们总结出六大策略:

1.阅读移情策略。阅读时在理性的认知之外,加上感性的想像和联想,积累情感。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进行宇宙自然、古今中外的广泛联想和想象,从而激活思维,孕育出创新因子,累积本真情感。

2.内省评悟策略。阅读中,我们引导学生一文一评,一文一悟,一文一得。这里的“评”是指通过品读欣赏来获得对文本的个性理解,既可审美也可审丑。每阅读一篇文章都要对最喜欢的某一点,或词汇或语段或句子或写法等进行点评,在评中感悟,在悟中获取。写作中,后作文过程操作精细化。教师提供具体的习作互动评改方法,形成一个规范性很强的学习流程:以表格的形式将自改互改的思维意见物化,以便随时检视、反馈评价;以圈点批注的方式激活思维交流看法,点燃思想的火花;填表点评微型写作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