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初中网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正文

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3/7/27 12:02:09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1-08-11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怒江州”)将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和把握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推动怒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科学谋划区域教育事业新蓝图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境内居住着2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96%,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自治州之一。怒江州作为全国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之一,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020年,26.9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4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4个贫困县市全部摘帽,为怒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20年底,全州共办有各级各类学校587所,在校学生11.26万人,教职工7927人。“十三五”期间,怒江教育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凝心聚力补短板强弱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全面达标,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89.96%、92.76%、84.06%,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9.7年,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未来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水平普及和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抓好管理队伍、校长队伍、教师队伍、教科研队伍建设,提升育人水平和质量,促进教育与社会融合发展,为建设和谐幸福美丽新怒江添动力。

当前,怒江州正在抓紧制定《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州教育主要发展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各级各类教育实现更高水平普及、更高质量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以上,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以上。到2035年,全州教育总体发展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现代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接近97%,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以上,从而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公平优质、开放多元的现代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怒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一是抓实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上下功夫。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二是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贯彻落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部署,提升政治理论水平,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教育培训等工作;督促基层党组织利用好党建盒子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实施“对标争先”计划,落实年度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责任清单、项目清单;强化责任考核,以责任到位推动工作到位,以责任落实保障工作落实。各级各类学校要推进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继续深化“云岭红烛·育人先锋”创建活动。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阵地建设管理和风险排查,常态化管好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建强管好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加强舆情监测、研判、报告、处置工作。加强教育系统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四是持续净化系统内部政治生态。州、县(市)教育工委、教育体育局党组要切实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链条,切实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果转化为推动教育工作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持续完善“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一是狠抓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组织全州教体系统积极参加“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学习。健全学校思政工作领导体系、工作体系、责任体系,严格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校一案”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持续开展“奋斗的我最美的国”“怒江州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案例征集”“怒江州新学期思政第一课”“全州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同讲一堂思政课”等活动。二是完善教材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教材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材选用审定、教辅管理等工作,抓好数字教材、境外教材、中小学课外读物、校外培训机构教学材料等管理,提升教材育人效果,发挥好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作用。三是全面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抓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多形式开展“直过民族”、人口较少民族和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普通话巩固提升培训和示范创建,提高推普工作宣传力度和社会知晓度,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环境,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四是全面落实“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做好中考体育、美育、理化生实验操作、英语听力考试方案落实落地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加强卫生健康教育,持续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作用,不断丰富劳动教育清单,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树立一批示范学校,促进劳动教育常态化。五是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发挥家长学校、家委会、家长会等作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密切家校合作,家校协同管好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加快推进怒江教育现代化

抓好教育高水平普及。以高水平普及夯实怒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确保“斩断穷根”。一是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抓实控辍保学工作,巩固控辍保学台账动态“清零”成果,发挥好教育防止返贫的重要作用。健全联控联保责任、定期专项行动、应助尽助救助、依法控辍治理、精准安置等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巩固提高农村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二是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筑牢高水平普及的基石。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督促地方政府履行教育投入政策和支出责任,确保“两个只增不减”政策全面落实。优化学校布局,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规范易地扶贫搬迁点学校设施设备配置,改善办学条件。三是做好学生资助,进一步解决好“能上学”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学生资助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学生资助工作操作流程。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困难等级,继续加强与返贫监测机构有机衔接,动态识别、管理低收入家庭在校生,做到应助尽助。四是大力推进学前教育。落实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完善农村幼儿园建设,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方便群众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五是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促进办学条件、师资配置优质均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落实特殊教育三期提升计划,将怒江州特殊教育学校打造成为覆盖学前、义务、高中三个阶段,支撑全州特殊教育的特色学校。

抓好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向课堂要质量。制定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做到依法治教。落实质量目标,强化工作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机制。改革教师评价办法,把教学质量作为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的核心指标,将教师的注意力吸引到提升教学质量上来。二是抓好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办学活力。坚定不移推进中小学招生入学制度改革,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逐步实施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三是抓好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激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抓好州、县(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估;开展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完中、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等各类学校综合评估;建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优质均衡监测长效机制。四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设好州、县(市)教师发展中心,推进教育科研、教师发展转型升级。五是抓好对外合作,提高怒江教育影响力。进一步构建中缅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区域合作、互利共赢、共建和谐的新局面。六是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继续开展好国家助学金、免学费、农村学生全覆盖政策的宣传。推进怒江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补齐教育链条短板,提升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怒江学院办学质量,积极探索本科教育办学。继续实施好东西协作职业教育对口帮扶工作,搭建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办好云南开放大学怒江学院,推进村(社区)干部“双提升”项目,为乡村振兴培养基层优秀人才。

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以“三全两高一大”为目标,建设“怒江教育云”平台资源,逐步构建“互联网+教育”大资源服务体系,通过“互联网+教育”平台实现优秀教师校际间交流授课,共享优质师资资源,不断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应用水平,促进教师教学模式创新。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顶层设计,试点构建州、县市、校一体化的智慧管理系统,全面提升教育决策和公共服务能力,实现教育治理模式的精准有效。

总之,怒江州教育体育系统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将讲话精神的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推动怒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作者杨洋,系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教育工委书记,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1年第7-8期)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