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不知道格尔木,但你一定知道柴达木。柴达木这一巨大的山间断陷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由于矿产资源丰富,素来享有“聚宝盆”的美名。在这片苍莽壮阔的“盐泽(‘柴达木’为蒙古语,意为‘盐泽’)”的中南部,有一处河流密集的地方,便是高原新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这座新兴的高原城市,正以建设高速度、产业多元化、环境生态优越和社会福利全民共享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建设者、旅游者,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明珠,在柴达木盆地大放异彩。
这是一座戈壁滩上的希望之都。“十二五”时期,格尔木生产总值从200.06亿元增长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3.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10.3亿元增长到20.9亿元,年均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29.69亿元增长到197亿元,年均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2%;服务业增加值从43.9亿元增加到80.2亿元,年均增长10.5%。
这是一座新兴的工业之城,“工业强市”战略深入实施,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循环经济迈出更大步伐;这是一座绿色的生态之城,公园芳草如茵,道路宽阔通畅,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工作卓有成效,“三环”绿化战略加快实施;这是一座和谐的幸福之城,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制度进—步完善,就业、创业渠道宽广,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年年攀升。
“十三五”阔步迈进
高原新城更璀璨
光伏电站
“十三五”时期,格尔木委市政府确定了“21357”的发展蓝图,即,“两个率先”,在青海省率先实现整体脱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中心建设”,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中心城市;“三个发展壮大”,发展壮大盐湖化工、油气化工、金属采选冶炼三大支柱产业;“五个培育打造”,培育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煤化工、高原特色轻工业、现代服务业五大新兴主导产业;“七个基本建成”,基本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核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新能源产业示范城、“一带一路”开放的枢纽节点城市、践行青海精神的新高地。当前,格尔木正处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变革、发展活力释放的重要关口。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一带一路”、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新五化”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大藏区支持和对口支援力度等等,将有利于格尔木全力推进供需两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结构,释放发展改革红利,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同时,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核心区的建设,以及盐湖化工、油气化工、金属冶炼等较强生产能力和产业链的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光伏、风能发电等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有利于格尔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提高企业与产品的竞争力,有效利用资本、技术、人才要素发展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些有利条件,将是格尔木在“十三五”时期实现经济中高速发展的内在动因。随着十三五规划的逐步落实,格尔木这颗高原明珠将会更加璀璨。
建安居乐业城市
容五湖四海百姓
格尔木是一座移民城市,汇聚了全国各地前来打工的人,如何让这些外来人口在格尔木站稳脚跟?是个不得不思量的问题。为此,格尔木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教育、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到2015年底,格尔木共有中小学47所,其中职业中学1所。免费义务教育覆盖城乡,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均达到100%。
同时,格尔木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在这几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医疗卫生改革深入推进,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大为改善,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到2015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0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62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环境整洁,设备优良,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十二五”时期,格尔木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是人民得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居民整体生活水平逐步向全面小康迈进。
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一体化。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城镇综合功能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城乡发展差距和收入差距逐步缩小。预计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0%。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覆盖城乡居民的就业、教育、文化、医疗、社保、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能力和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国家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前两年实现脱贫,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居住环境明显提升。预计到2020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全面普及15年免费教育,3-6周岁幼儿接受教育比例达到9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高考升学率达到94%左右;每千人拥有病床数6张,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公共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城镇调查失业率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文明制度基本建立,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不断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主基调,植被和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主要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预计到2020年,节能减排、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州下达的指标以内,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6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84%,城市污水处理率90%。
商贸格局初具规模。如今,格尔木以昆仑路为中轴线、八一路和柴达木路为横线的“工”字形商业步行区已初步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以火车站、南郊、河西、三角、经济开发区、藏青工业园区和察尔汗园区等为辅的“一个中心,多个商圈”的商贸格局已初具规模,华兴购物广场、世邦购物中心、黄河国际大酒店等中高端商业楼宇相继建成,集大中型百货商场、超市、居家、数码、建材、美食、娱乐等为主的商业中心相继投入运营,一些国际国内著名品牌先后入驻,商业经营面积逐年快速扩大,购物环境逐步现代化,商贸经济展现新现象。
改革红利充分释放
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30年,在厚重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但对于格尔木这一高原新城来说,是极其珍贵的建设发展时间。不惧高寒边远,敢为天下先,格尔木先后建立了盐湖化工、油气化工、新型煤化工、金属冶金等工业项目,开创了工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改革开放、创业创新的大好局势推动下,格尔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基本形成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建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改革红利充分释放。社会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打造“一带一路”开放的枢纽节点城市,内外联通水平明显提升,国际国内部分领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建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能源保障枢纽和资源加工转换中心。
循环经济实现新突破。着力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实施降本增效、创新攻坚、改造升级三大工程,积极打造和建设“567”产业集群,建设五个千万级产业基地、打造六个百亿元产业、培育七个百万吨级产品。以产业的集群发展,构建形成“3+5”全产业链循环经济体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5%。
推进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依托“百项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实现传统支柱产业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发展。以钾、钠资源开发为基础,以镁资源利用为突破口,重点发展以钾、镁、锂、钠等资源梯级开发和以配套平衡氯气、氯化氢气体为辅的盐湖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延伸产业链,着力构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千亿元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同时,推动盐湖化工与其他产业的有机结合,形成盐湖化工、油气化工、新型煤化工、金属冶金、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相互融合、循环闭合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打造格尔木在“一带一路”盐化走廊中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示范区。
以中哈原油管道延伸格尔木工程为基础,加快建设1000万吨炼油及80万吨pX一体化项目,实施格尔木炼油厂扩能改造工程,提升原油加工能力和汽、柴油产品质量,加强原油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巩固青藏高原油气化工基地战略地位。
遵循“背靠资源、面向市场、横向做大、纵向延伸”的发展思路,以降低企业能耗、物耗及排放指标为重点,加大铁、铜、铅、锌等冶金产业的改造升级、共伴生矿产资源和矿山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积极推进镍、钴矿资源采选及深加工产业链,建成国内重要的有色金属及下游加工产业集群。结合冶金项目副产的硫酸,延伸盐化工产业链。“十三五”末,建成千万吨金属选冶基地,形成百亿元金属选冶产业集群。
枸杞红了菜蔬绿了
高原“菜篮子”更充实
老格尔木人都知道,以前形容格尔木时有句顺口溜是“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可见当时格尔木的自然条件何其恶劣。现如今,这里不仅成为八百里戈壁中的一片绿洲,每年的七八月份,那一片片红艳艳的枸杞更是成为格尔木的一张特色农业名片。
枸杞产业红火了,也带动了枸杞的延伸产业,一些商家进驻格尔木,做起了枸杞茶、枸杞蜂蜜、枸杞浓缩汁等生意。现在,枸杞俨然成了当地的一张农业金名片。
除却枸杞外,格尔木农民还在不断更新种植品种。桑葚、秋葵、芦笋、奶油南瓜等新兴作物的试种成功,是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也渐渐成为市民餐桌上的“常客”。
建设设施果蔬生产基地、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场、农畜产品市场提升等工程。建设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化生产示范、涉农产业培育、休闲农业示范。建立设施农牧业空间、地理等信息数据库,建设农牧业物联网应用平台,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等。重点建设格尔木城市观光休闲现代农业产业园(郭勒木德城郊现代农业示范区、大格勒特色枸杞生产示范区)以及乌图美仁高效生态农牧业示范区、唐古拉高寒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保护区。调优种植业,做强畜牧业,促进种养业、农畜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农业等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枸杞、高原蔬菜、牦牛、藏羊、蒙古羊等为主的特色产业,稳定粮油生产,适度扩大花卉、奶牛、禽蛋、饲草料、冷水鱼等特种养殖业发展。
稳步推进基层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夯实农牧业基础支撑保障能力。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严格执行强制免疫政策,强化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产地检疫力度。建立健全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体系,加强专业统防统治能力建设,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能力。鼓励和引导农牧业龙头企业依法建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从数量和质量上保障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农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
主推“生态战略”
构建新能源城
由东向西沿公路进入格尔木,远远望去,一望无垠的荒漠上,好像横卧着一片蓝色的“海洋”,一排排用来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