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初中网 > 大竹县 > 正文

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日期:2023/8/17 20:14:51 浏览:

近年来,大竹县创新实施“能人助村”计划,积极回引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致富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开创了“村级分类升级、产业加快发展、助农持续增收、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助推了全县经济社会和“三农”工作健康发展。我县连续四年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创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连续两年获得省委省政府考核书记县长助农增收工作先进集体,连续四年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一、现状与背景

长期以来,我县农村人口量大面宽的现状与基层难管难治的问题相互交织,农村干部的带动能力与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不相适应,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迫切需要能人的带动和助推,切实解决好当前农村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原有村级干部队伍年龄学历断层、结构不合理。随着城乡统筹纵深推进,农村干部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现象突出,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村青年转向城镇,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回到农村,导致了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青黄不接。2013年村“两委”换届前,全县442个村(社区)1757名村(社区)干部中,55岁以上占61.4%,35岁以下年轻干部不足10%,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占67.5%,懂农业的“科班生”仅占2.8%。

(二)原有村级干部队伍思想思路僵化、素质不适应。在政治新常态和经济新常态下,对农村干部的思维观念、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是,一些农村干部习惯于凭经验办事,以惯性思维解决问题,出现了“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现象。同时,有的农村干部工作作风和服务意识差,守成有余、创业不足,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原有村级干部队伍能力本领欠缺、作用不凸显。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有一批发展有眼光、工作有魄力、执行有方法、落实有成效的村级干部队伍。由于一些村干部长期工作生活在基层,获取信息滞后,在结构调整、产业培育、带领脱贫致富等方面办法不多、点子不活,没能有效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二、探索与实践

大竹县积极顺应新形势,充分挖掘在体制外“能人”这一源头活水,激活带动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走出了一条“回引能人、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一)县内县外、党内党外找“能人”。按照“有过硬政治素质、有较高文化水平、有良好群众基础、有较强发展本领、有一定经济基础、有建设家乡热情”的“六有”标准,对党内党外各类优秀能人摸排登记。县内主要以乡镇(街道)为载体,深入各部门(单位)、国有企业、“两新”组织等,找寻企业业主、复转军人和产业大户;县外主要以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为桥梁,找寻愿意回乡创业的务工经商人员、企业家等。根据摸排情况,组建能人库,对不是党员的,按照党员标准进行培养;是党员的,按照村党组织书记、主任标准进行培养,并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县乡村三级联动,分产业发展型、市场中介型、经营管理型、科技创新型四类,建起了2879人的“能人库”。

(二)畅通渠道、组织引领请“能人”。坚持“放宽引才视野,畅通荐才渠道”工作思路,通过朋友引荐、亲戚介绍、长辈搭桥等方式,实行“1对N”沟通联系在外能人,介绍家乡发展变化,听取意见建议,并适时抛出“橄榄枝”,邀请他们回乡带领群众致富。对热心公益事业但暂时回不了村的“能人”,选聘为党组织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做不享受报酬、不占职数的“候鸟型村官”;对有意愿扶持家乡、建设家乡的经济“能人”,动员他们充分发挥资金足、人脉广、眼光远、市场宽等优势,为家乡发展出谋献策、出资捐款、贡献力量。

(三)结对帮带、按需培养育“能人”。实行“2+1”接对帮带机制,每个村确定2—3名特别是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助村“能人”,作为村级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象,安排1名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和1名驻村干部结对帮带,帮助其尽快熟悉政策、转换角色。同时,加强对助村“能人”的政策法规、工作方法、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使其成为“发家致富的引领示范”和“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

(四)按需匹配、人岗相适用“能人”。按照班子功能匹配原则,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就引导什么类型的能人通过村“两委”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确保“人尽其才、能尽其用”。对部分到村任职的“能人”先给舞台、再给位置,先当配角、再当主角,先挑担子、再给身份,梯次培养村“两委”干部。同时,建立健全经济报酬、评先表扬、关心关怀、政治待遇等激励机制,使各类优秀能人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2013年换届以来,全县共有146名“能人”进入了村“两委”班子,有25人走上了党组织书记岗位,39个后进村借力能人实现了转化升级。

三、成效与启示

通过实施能人助村计划,一批实力雄厚的个体私营老板、市场营销经验丰富的种养大户、有知识有文化愿意扎根基层的有为青年纷纷被纳入党组织怀抱培养,不断充实到村“两委”班子,形成了连锁效应。

(一)拓展了选人渠道,加强了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实施“能人助村”,培养了一大批村级干部后备人才,使村级班子调整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目前,全县村“两委”班子形成了以40—50岁、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为主体的合理结构,进一步增强了发展劲头、发展活力。实践证明,能人助村,打破了村级干部来源的单一性,破解了“矮子中选高子”等问题,为村级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优化了人才资源配置。

(二)提升了班子功能,推进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施“能人助村”,调优了班子结构,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致富能人石世清当选为天城镇老鸦山村党支部书记后,把新建成的400多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打造成“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技能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赢得村民称赞。2010年—2013年连续四年被县委评为“基层先进党组织”。实践证明,能人助村,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通过政治引领和服务凝聚,把党的主张和意志变成了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转变了思维方式,激发了乡村经济发展活力。实施“能人助村”,打破了边远山区发展的瓶颈,激活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产业能人朱鹏程被培养成庙坝镇寨峰村党支部副书记后,带动农户发展秦王桃产业,实现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4万元,助农人均增收1280元。实践证明,能人助村,使能人凭借丰富的创业经验、灵通的市场信息、过硬的经营本领,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脱贫奔康步伐。

(四)强化了基层治理,维护了农村社会安定和谐。实施“能人助村”计划,就是要依靠先进的思想理念、科学的管理手段,不断强化村规民约的公信力和约束力,筑牢农村和谐稳定根基。管理型能人何胜勇当选为石河镇新华村支部书记后,创新建立“一评比树典型、两举措尚法治、三规约转民风”农村治理工作法,提升了依法治村工作水平。实践证明,能人助村,提高了干部整体法治思维、法治理念,带动形成了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农村法治良好秩序。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