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初中网 > 来凤县 > 正文

聚焦民生实事夯实幸福之基

日期:2023/8/23 1:32:31 浏览:

通讯员秦缘田帆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来凤县人社局、教育局、卫健局、民政局等单位,以群众所诉、所需、所愿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最关切的事情着手,创新招、出实招,持续改善民生,给广大群众带来“稳稳的幸福”。

来凤一中全貌。(资料图)

老有所养,托起老年人晚年幸福

“现在智能手机用不了、看不懂,养老金每年都得用手机认证,还是你们人社部门想得周到,开展这个‘社保走进福利院,认证服务在身边’活动,让我们老年人觉得很方便。”近日,来凤县漫水乡福利院82岁高龄老人谢代强激动地说。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养老问题牵动着亿万家庭的幸福。来凤县人社局立足部门职能,组建专班严厉打击侵害社保基金行为,切实维护参保人员合法权益,守好“钱袋子”、护好人民群众每一分“养老钱”。实施“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衔接并轨方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养老社会公平,保障“新老人”合理退休养老待遇。在智能时代提供智慧助老服务,针对养老金认证,提供上门服务,托起老年人晚年幸福。

群众老有所养。(资料图)

弱有所扶,困难群众生活有保障

2007年7月,来凤县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县的新型困难群众救助体系,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住有所居,贫弱有所扶。来凤县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增强救济力度,从1997年到2023年,年支出保障金由90万元增加到7095万元。

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实现由农民互助共济向财政保障为主的转变。农村税费改革后,特困供养金由过去从“三提五统”中承担,改由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保证特困供养人员供养经费按时到位。

为解决农村特困供养人员生存问题,从2003年1月起将供养标准提高到年人均1200元,2023年供养标准提高至年人均12360元。实行特困供养人员生活补助费全县统筹。2005年,将特困供养人员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实现特困供养人员治病全额报销。

分散特困供养人员居家住房难题逐步得到解决。

全县新建福利院12所,改扩建福利院4所,全县农村福利院由1978年的1所发展到现在的12所,集中供养人数由1978年的16人扩展到现在的575人,集中供养率达57.56%。

“春风行动”招聘人才。(资料图)

就业有成,保障企业群众“双丰收”

“他们做得太好了!”说到来凤县人社局的企业帮扶服务,该县宏蚨祥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向官杰不吝赞美。该公司是县人社局开展走基层解难题活动的联系服务企业之一。“他们积极宣传最新惠企政策,还帮我们招工、培训,解决企业人才短缺问题,服务用心又高效!”向官杰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保增长优先保就业。来凤县人社局坚持把“稳就业”“保就业”放在优先位置,积极推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确保群众“技有所长、业有所就”。同时,严格执行援企稳岗、减税降费等政策,全力帮助企业攻克各种难关。

今年上半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329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2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22人,新增返乡创业270人,带动就业610人。为全县企业解决招工问题及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32场,323家用工单位提供就业岗位13163个,达成就业意向580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5期2211人,其中家庭服务业培训79人、创业培训170人、厨师培训1652人、工艺编结培训310人。

为切实保障就业民生大工程,创新打造“零工驿站+红色驿站”新模式,在就业创业、服务企业中发挥党员先锋作用,针对来凤县工业园区企业需求,在工业园区打造“张富清惠企服务站”,为企业提供人社服务。

民俗文化进校园。(资料图)

劳有所得,构建和谐社会“好关系”

“辛辛苦苦做了一年多,到头来过年都没钱,还好有你们人社局的帮助,不然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在工地辛苦劳作一年多的梅艳军眼含泪花激动地说。

依法维护劳动报酬权益,是广大务工人员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来凤县人社局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进一步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根治欠薪工作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使命感,把各项工作抓得更紧、做得更细、干得更实。目前,全县规上企业新入职人员电子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0%,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达88.8%,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71%,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100%,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100%,欠薪风险预警处置率达100%。

来凤县人社局持续推进“五项制度”覆盖率和信息化监管力度,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严格落实联席会议机制、追责问责机制、“黑名单”管理办法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办法,对欠薪行为实行联合惩戒。积极宣传“标准化安薪项目”选树活动,提升工程建设项目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把劳动仲裁快调速裁作为改革创新的突破口,从制度上进行优化,使案件办理时间从不超过45个工作日短缩至3个工作日。探索“双1模式”,实现简单争议案件,仅需1个环节、1个工作日办结。劳动人事争议快调速裁被人社部推荐为全国17条改革创新典型经验之一。

学有所教,为县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009年,来凤县人民政府和益阳高平教育集团联合创办来凤县高级中学。来凤县初中毕业生就读普通高中比例在原25%的基础上增至55%。来凤县高级中学建校10余年来,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也取得辉煌成绩,每年高考成绩优异,本科上线率均在60%左右。张伟、谢志华、张月、黄荣等同学分别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

1989年,来凤一中教师张国威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田凤云、田秀庭、朱大清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0年,经省政府批准,来凤一中教师张国威成为该县第一名“特级教师”;1991年,来凤一中校长孟荪兰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8年,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和省教委行文,授予来凤一中“湖北省普通中学示范学校”称号。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与来凤县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来凤一中在保留原“来凤县第一中学”的基础上加挂“华中师范大学来凤附属中学”名称。

来凤职校创办于1987年。该校着力打造“素质+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出一大批复合型实用人才,先后服务于当地各行各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该校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职校、湖北省512工程示范学校、恩施州基层服务型示范党组织。2021年8月,来凤职校由翔凤镇半边城路整体搬迁至来凤县龙凤科技示范园,新校区占地120亩,总投资2.4亿元,校舍建筑总面积54600平方米,建成计算机应用等多个实训基地,办学条件位居省内一流。

来凤县土家族文化深厚,在教育中,与民族特色相融合,坚持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并取得一系列成绩。1988年,来凤县民族师范学校被省政府授予“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1992年,革勒民族中学被国家教委和国家民委评为“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1994年,全省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在来凤县召开,该县在会上介绍经验。近年来,一大批中小学传承民族特色文化,成为非遗文化进校园传承基地,来凤县民族小学的土家西兰卡普织锦文化传承、百福司小学的土家摆手舞文化传承、旧司小学的地龙灯文化传承,远近闻名。

一个个不断提升的数字,代表的不仅是成就,更是来凤县以人为本的为民情怀,是群众生活从活得有保障向活得更滋润的跨越。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来凤县的“民生蓝图”必将更加浓墨重彩。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