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初中网 > 芦山县 > 正文

主角丨没有儿子的母亲节,28岁志愿者魂埋芦山,他母亲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故事

日期:2023/8/25 19:04:20 浏览:

主角丨没有儿子的母亲节,28岁志愿者魂埋芦山,他母亲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故事2017-05-1322:22:23 来源:川报观察 编辑:刘波 

川报观察客户端记者吴亚飞

5月9日清晨,我手机微信中突然发来一条信息,“你好,我是贾剑波的母亲,他的事情你知道吗?(用的贾剑波的微信号)

正在诧异间,对方又补充了一句,“贾剑波前天在芦山走了。”我惊住了,久久没有按下回复键。

一时间,思绪如潮水般涌来:4月下旬,四川日报记者赴芦山420地震灾区采访灾后重建项目,贾剑波和女友宋欣承让人印象深刻,这对被外人称作“理想主义者”的年轻情侣,辞去成都的稳定工作,共赴芦山大爱武术志愿者基地做志愿者,并坦然告诉我们,这是他们做过的最大胆的决定。

4月17日,四川日报记者一行在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采访贾剑波和宋承欣,他们作为当地开展公益项目的负责人,正在给当地的小朋友上课外活动课。郝飞/摄

距离上次采访他们还不足一月,却没想到,这成为我见到贾剑波的最后一面。

“你们此前的报道,我儿子特地转发给我看过,现在他走了,不知道能不能通过你们把他的事讲给大家听?”在贾剑波去世后的第三天,贾剑波母亲席利霞用他的微信联系到我,提出让我们再“送一程贾剑波”的心愿。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在去往贾剑波家乡乐山市夹江县的途中,我脑中不断浮现中这个28岁小伙的样貌。

我记得此前采访他时,贾剑波正在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的志愿者基地教小朋友打拳。他学武术出身,身板结实,望着眼前一群七八岁的乡村儿童,眼中充满柔情,“习武之人要行侠仗义,我告别都市来到这里,有一种强烈的‘被需要’的感觉。”

【送别】

“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想他仍然会选择来到芦山”

——宋欣承

5月10日上午,贾剑波的遗体在夹江县人民公墓安葬。下葬时,他生前的亲朋好友、同事、学生有上百人来为他送行,墓碑前堆满了悼念的花圈和黄色的雏菊。

贾剑波是家中独子,母亲席利霞和父亲贾志高在墓碑前痛哭失声,“事到如今,值得安慰的是,儿子做了好事,留下了好名声。”

贾剑波家中,贾父贾母看着贾剑波的照片,痛哭失声

听者动容,闻讯赶来吊唁的贾剑波生前亲朋好友、学生、同事守在墓碑前。在大家眼中,“一生习武的贾剑波,从成都辞去稳定的教师工作来到芦山地震灾区做社工,是一个有着侠骨柔情的真汉子。”

此时,宋欣承留院观察病情,未能到场。在她发给贾剑波生前好友李孟旗的短信中写到,“我会尽快好起来,还要帮着照顾他的爸爸妈妈,希望能转告叔叔阿姨,投身公益是贾剑波一直以来的心愿,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想他仍然会选择来到芦山。”

在大家的叙述中,我了解到了贾剑波牺牲的经过。

惨剧发生在5月7日凌晨,在雅安市芦山县工业集中区,一辆疾驰的电动摩托车撞上路边的石墩,一阵急促的碰撞摩擦声骤响,骑在摩托车上的贾剑波和宋欣承倒地。

车祸突如其来,贾剑波当场死亡。宋欣承被送往雅安市人民医院急救。

这一晚,因天气预报报道大雨降临,他们连夜赶往位于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的大爱残疾人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收拾放在露天处由合作社残疾人制作的木制手工艺品。

5月9日,芦山县团委、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写来《感谢信》,追授贾剑波为优秀社会工作者。

芦山县追授贾剑波为优秀社会工作者

【侠骨】

“这里,更需要我!”

“我知道山区乡村的孩子,教学条件和资源都很匮乏,他们对新鲜的知识充满渴望,我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贾剑波

在此前采访期间,我便得知贾剑波来到芦山并不容易。辞职前,贾剑波2012年从成都体院武术系毕业后,便在成都石室联合中学初中体育老师

“他要辞职到芦山当志愿者,一开始我是反对的。”席利霞说,当时想着,他工作收入都很稳定,为什么还要折腾?

贾剑波生前曾执教的班级,如今学生们快要临近中考。听闻贾剑波的噩耗,学生和家长们自发组织到夹江来探望。

贾剑波的同事和师兄张笑回忆,贾剑波性子活泼、脑子灵活,我们便拆开名字的部首叫他“三皮”,“皮哥学武术时间在我们几个师兄弟中最短,但却专注教学,他在校任教期间,带领的学生每年都获得成都市太极拳比赛一等奖。”

对于贾剑波的选择,我想起他在芦山时的一番言语。

“大城市生活安逸,为什么选择芦山?”我问。

“我心中总有一种召唤——这里,更需要我。我知道山区乡村的孩子,教学条件和资源都很匮乏,他们对新鲜的知识充满渴望,我想为他们做点什么。”贾剑波答。

贾剑波的“召唤”早在2013年芦山地震发生后便开始酝酿。当时,他利用暑假奔赴芦山,为灾区孩子们开展武术、心理辅导等志愿活动。

“仔细想想,我们对他的选择也不意外。”贾剑波的表姐席柳柳回忆,表弟从小就是乐于助人的孩子,性情耿介、爱打抱不平,是村里的“孩子王”。后来,他开始习武,经常跟我们提起,“习武之人要有武德,侠肝义胆、仗剑走天涯。”

2016年底,贾剑波说服了父母来到芦山,还拉上了宋欣承。“他问我愿不愿意跟着他一起去为当地的残疾人和留守儿童做点事。”宋欣承说,自己没有太多犹豫便答应了,“我们因志趣相投走在一起,他去哪里我便去哪。”

【情怀】

“忙碌却快乐充实,这是我们最难忘的回忆。”

——宋欣承

在芦山做社工的半年,贾剑波和宋欣承分工合作,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和残疾人分门别类地制定了武术课程和手工艺制作课程。

我记得在探访志愿者基地时,有这么一个片段:贾剑波指着一辆崭新的电动摩托车说,龙门乡山高路陡,他们为几个村的留守儿童制订了课程表进行上门服务,这是自己新买的交通工具。

不知道灾祸的种子是不是在那时已埋下,但在我致电宋欣承的时候,她坦言到,“回想我们的选择,以及遭遇的横祸,我并不后悔,现在想来,芦山的日子是他留给我最珍贵的回忆。”

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贾剑波到芦山后发现,地震后的龙门乡一带集中流转土地,打造龙门古镇旅游景区,随即,大量村民外出打工,村里多剩下老人和小孩。

“用武术带给这些寂寞孩子们温暖和快乐。”贾剑波在采访中曾欣慰地说,一段时间后,明显发现武术班的孩子们变得开朗了。

但这还不够。患有先天性脆骨症的青龙场村村民张燕,也曾参加过贾剑波举办的“残疾人太极拳”课。“几期课程举办后,贾老师跟我们说,‘武术练习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要真正帮助残疾人自强自立,还要给大家创造工作机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张燕回忆。

于是,贾剑波和宋欣承利用大爱武术文化传播中心创办的芦山县大爱残疾人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平台,组织大家利用当地盛产的乌木,制作木制手串、项链在景区售卖,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既要当老师,又要做“社长”,贾剑波在芦山的日子十分忙碌。5月4日是母亲席利霞的生日,本来说要回家团聚的贾剑波却没能腾出时间。

“儿子说等周末就回家给我补过,没想到几天之后便是天人永隔……”席利霞言语间难掩悲痛。

在芦山,贾剑波的离去让孩子们很伤心,他们用稚嫩的笔触悼念贾老师,“亲爱的老师,您把今生的余香留下,也许山那边风景如画、天蓝水清……”

【柔情】

“唯一后悔的是,没早点和他结婚。”

——宋欣承

今年5月20日,本是宋欣承和贾剑波计划去领结婚证的日子。

“我唯一后悔的,就是没有早点跟他结婚……”说及此,躺在医院的宋欣承不愿再多言。

我回忆起见到这对情侣的时刻,点滴间均是默契。贾剑波教孩子们武术,宋欣承便在一旁记录和整理课表;贾剑波为合作社跑销路,宋欣承手把手地指导残疾人制作工艺。

当时,他们说起彼此相识的经历还一脸甜蜜。2015年,宋欣承在一家宠物店兼职,喜欢小动物的贾剑波去买狗。两人都很喜欢小动物,也都热心公益,志同道合的两人不久就在一起了。

“儿子年龄不小了,两人原本已商量好,5月8日回家为我补过生日,5月20日便一起去领证结婚,没想到……”席利霞哽咽。

席利霞推开一间屋门,指着装修一新的房间说,这是上个月为给他们准备下的新房。房间的书桌上,堆满了贾剑波大学时看过的书和获得的奖状,墙角是母亲完成的几幅十字绣,有母亲一针一线秀好的“福”字和万马奔腾图。

“这些,他再也看不到了。”席丽霞反复看着万马奔腾图喃喃说,“希望儿子在另一个世界里,仍像骏马飞奔在理想土地上。”

此刻,我想起曾留意的贾剑波发过的一条朋友圈:照片中的他站在青衣江边,望着穿村而过滔滔江水。他在照片下留言到,“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他或许还有很多话没有说出口,在人生道路上画上一个戛然而止的休止符。他不能掌握人生的长度,却把他的侠气、柔情和理想,留在这幽幽青山、滔滔江水之中。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