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初中网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正文

凉山彝族自治州脱贫攻坚情况介绍

日期:2023/9/14 7:08:43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0-09-10

尊敬的各位嘉宾,媒体界的朋友们:

晚上好!

“群峰嵯峨,四时多寒,是为凉山”,大家来到这里应该有真切的感受。这里曾经是中国最边远、最落后、最艰苦的深度贫困地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指引下,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在这里我就凉山的脱贫攻坚情况作一简要的介绍,更多的情况有待大家在采访中去发现和了解。

说到凉山,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有彝、汉、藏、蒙、回等14个世居民族,彝族人口占53.89%。彝族是一个崇尚火的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个伟大的民族举着火把一路走来。火把节被称为“东方狂欢节”“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在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进程中,彝族先民创造了语言文字(彝文字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天文历法(十月太阳历)、诗赋歌舞(“训世之书”《玛牧特依》、“创世之书”《勒俄特依》)、服饰漆器等文化瑰宝,无不闪耀着这个古老民族的伟大智慧。近现代最值得讲述的,就是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过凉山,彝海结盟翻开了中国革命新的一页。这里我特别要向大家介绍我们彝族的族名由来,以前是蛮夷的“夷”,一人一把弓,是毛泽东同志亲自改“夷”为“彝”,本意是“鼎”,拆解开来看,可以理解为上面是房子,房里有米有丝,有吃有穿,寄托着对摆脱贫困过上美好生活的向往。

说到凉山,地理上处于“胡焕庸线”西南方,也是东西商贸文明走廊和南北民族迁徙走廊的交汇点。全州幅员6.04万平方公里,辖16县1市,现有468个乡镇、3724个行政村,是四川三大林区、三大牧区之一,有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宁河平原),有四川第二大盆地(盐源盆地),优越的土地、气候、光热条件,使凉山成为发展绿色特色农业的最适宜区,具有良好的产业扶贫基础和发展前景。

说到凉山,曾经的贫困问题是绕不开的话题。10个彝族聚居县和木里藏族自治县均为深度贫困县,是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地区”,是中国区域性整体深度贫困的典型样本。省委彭清华书记在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讲到,四川是中国的一个缩影,而凉山也是四川的一个缩影。2013年,建档立卡时,全州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1万,2072个贫困村中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的有1350个、50%—80%的383个、80%以上的71个,因此被称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难中之难”,成为影响四川乃至中国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控制性因素。

作为中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党中央、国务院特别关心凉山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对凉山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2018年春节前夕亲临大凉山彝区腹地视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对凉山寄予厚望”。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凉山脱贫攻坚,把凉山作为主战场,举全省之力综合帮扶凉山。“脱贫有多难,凉山有多拼”。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省州县乡村“五级书记抓脱贫”,坚持“六个精准”,下足绣花功夫,全力推进“七个一批”行动计划(在中央、省“五个一批”的基础上增加了治愚治病、移风易俗“两个一批”)和23个扶贫专项,2016年以来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157亿元,经过最严格的考核,累计退出贫困村1772个,贫困人口减少到17.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9.8%降至4%,雷波、甘洛、盐源、木里4个县去年退出贫困县序列,剩余17.8万贫困人口、300个贫困村、7个贫困县均达到退出标准,凉山脱贫摘帽胜利在望。凉山脱贫攻坚有几个特点做法。

一、只有住上好房子,才能过上好日子。让彝区群众从“山地游耕”到“住有安居”,全州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7.22万户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建设,改造农村危房5.2万户,7.44万户35.32万人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高寒山区、高二半山搬下山来,贫困群众全部实现住有安居。大家在接下来的采访中会看到,以前那些见诸媒体的简陋破败、人畜混居的镜头、图像彻底消失了,一座座彝家新寨成为大凉山上最靓丽的风景线。

二、要致富,先修路。几年下来,先后实施了三轮“交通大会战”,累计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2113.5公里、农村公路2.06万公里,全面完成“溜索改桥”项目,乡镇、建制村通达率、通畅率均达100%。这里举两个例子。布拖县阿布洛哈村是中国最后一个“无公路村”,为了打通全国建制村通村路“最后一公里”,我们动用了米-26重型直升机吊运机械设备,2019年最后一天终于通路通车。昭觉县阿土列尔村是中外关注的“悬崖村”,从爬藤梯到攀钢梯、上楼梯,演绎了脱贫攻坚全过程,“悬崖村”的变迁,成为凉山脱贫攻坚的历史见证和中国脱贫攻坚的经典故事。(2016年以来新建改建集中供水工程5047处,农村家庭供电可靠率达99.8%,实现电视户户通12.8万户、广播村村响990个,所有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光纤、有4G网络覆盖,农家小店大都开通了微信支付,随时随地都可以微信转账)。

三、实现“两不愁”,支撑在“两业”。一是产业。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改变大凉山千百年来落后生产耕作方式的一场革命,长短结合、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1+X”生态林业、“果薯蔬草药”农牧业+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全州规划建设了118个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通过这些年的多栽多种多养,全州建成林业产业基地2298万亩,种植水果163.6万亩、马铃薯237万亩、蔬菜141万亩、中药材10.4万亩,猪牛羊禽存栏达2791万头(只),走进农户家中,院子里跑着鸡鸭鹅,圈里养着猪牛羊。现在正是丰收季节,到处硕果累累,可以品尝到西昌葡萄、会理石榴、雷波脐橙、盐源苹果、金阳青花椒等品质最好的农产品,深深打动城里人的味蕾,这些产品都注册了“四川扶贫”公益商标,通过电商等各种渠道走上了城里人的餐桌,这些年有51%的贫困户通过产业实现了脱贫。二是就业。我们从提高贫困群众能力素质入手,在行政村全覆盖创建农民夜校3745所、累计培训群众611.3万人次,连续三年投入3.8亿元实施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对12.73万贫困家庭适龄劳动力进行全员轮训;引导群众掌握技能,走出大山务工增收,2016-2019年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03.9万人次,外出务工人员不仅获得了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带回了理念、知识、技能、资金,起到了就业一人、改变一家、影响一村的积极作用(大家进村入户会发现青壮劳动力不在家里,大都外出务工了)。

四、脱贫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始终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全州各类学校达1631所、在校学生122.59万人,十五年免费教育惠及学生114.65万人,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64%、98.12%,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今年清华北大已录取7人,“985”高校已录取181人,“211”高校已录取476人)。我们为了办好民族地区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全国率先启动“一村一幼”计划,帮助孩子过好语言关、不输在起跑线,累计开办村级幼教点3069个、招收幼儿12.85万人,同步开展的“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实现幼教点和幼儿园全覆盖。大家一定要到村幼教点看一看,小朋友们见到你们这些大朋友,都会用普通话交谈,为你们唱歌跳舞,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彝区人民更加美好的未来。

五、民生无小事,一个不能少。我们始终把健康扶贫作为重要保障,全州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甲以上等级,贫困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各县市县域内就诊率均达90%以上,全州免费婚检率达98.9%、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6.6%,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贫困县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治疗医疗费用自付比例控制在5%以内。我们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特困群体“一个不少”纳入低保兜底,累计达8.9万户28.5万人,做到了应保尽保。

曾经一步跨千年,而今阔步奔小康。凉山脱贫巨变,百闻不如一见。来到凉山,听得最多的是“精准脱贫瓦吉瓦,习总书记卡莎莎”。大凉山热忱欢迎中外媒体广大记者朋友们走进彝家山寨,面对面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

贫困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历史任务。希望通过大家的精彩报道和精美镜头,把凉山各族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对社会的感恩之情传递给关心关注这片土地的全国人民和国外友人,把凉山脱贫攻坚的探索实践、经验做法与世界各地贫困地区的人民。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谢谢各位!预祝此次采访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