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雷通讯员刘艳丽)“我们那一茬儿人,很多都没上过学。建国之初,一个县也没几个大学生。哪儿像现在,义务教育普及了,学前教育抓得也很好,听说将来还要普及高中,会有更多的人有机会上大学……”对于建国70年来,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教育事业日新月异的变化,武功乡同关李小学退休教师袁恒昌有着深刻的体会。
袁恒昌1949年10月出生,与新中国同岁。作为一名从教近50年的老教师,对教育事业有着深厚的情感。从他身上,我们足以感受到建国70年来舞钢市教育事业的飞跃发展。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袁恒昌在曹集学校上小学、初中。那时,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说是上学,却没有校舍,小学的教室是地主王老五家的房子,初中是借用的土草房,雨雪天气,外面下多大,屋里也下多大;没有桌凳,只能自带,家里也没像样的桌子,就每天搬着家里做饭的大案板当书桌;没有黑板,一块小木板刷上油就是黑板,没有纸笔,写字、演算全靠石板和树枝;1969年去武功上高中时,总算不用带桌凳了,但桌凳是泥墩子支块板。
袁恒昌回忆,上学时印象最深的是大雨大雪天,穿着笨重的泥屐儿深一脚浅一脚踩着泥水去两三里外的学校。上着课,肚子饿得只想哭。就这还算幸运,还能把学上下来。很多同龄人连这样的学也上不了。
1972年袁恒昌在同关李中学开始教学生涯,这时教室虽还是低矮的草房,但总算有了专门的校舍。
可喜的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教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袁恒昌先后任教过的同关李中学、曹集中学、田岗中学、杨庄中学,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等方面都得到了重建和升级改造,教室都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平房、楼房,学校建设向着花园式发展。2009年,在同关李小学(1995年中学整合后,同关李中学变成了小学)任教的袁恒昌到了退休年龄,可他看到了舞钢市教育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也看到了农村教师仍然不足的现实,便继续助力舞钢市的教育事业,整整多干了十年。
他欣慰地说:“这十年我感慨更深,看到校园越变越美,农村学校也有了钢琴、电脑、电子白板……我真是激动呀!这样的学校在我上学那年代,真是不敢想呀!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不但普及了义务教育,还实施了‘两免一补’,学生上学不用交学费、书费,对贫困生还有相应的补助……”
建国70年来,从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到把实施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再到人才强国战略……一条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之路在13亿中国人民的脚下铺展开来。舞钢市的教育事业也在腾飞:从没有校舍到花园式学校,从泥草房教室到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从自带桌凳、泥桌凳到整齐划一的金属桌凳,从80%的文盲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文盲,从交不起学费到“两免一补”,从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大悬殊到城乡之间办学条件基本均衡……这些变化无不让人激动。
更让人振奋的是,目前,数字信息化已走进校园,舞钢市基本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已建成计算机网络教室15个,多媒体电教室30多个,所有农村中小学都配备了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及卫星收视设备,各学校都有了电子白板。各学校还依托校信通和优学通平台,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实现了家庭与学校快捷、实时沟通。
回首方知群山俊,举目又见峰更高。有党的好策,有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有全体教育人的努力拼搏,舞钢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正向着特色办学的路子、人民满意的路子远航……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