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山南4月28日电(万李、蒋姬)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60位感动西藏人物”、山南首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在巴珠身上,荣誉和头衔很多,但他却从不高调,和人说话总带着憨厚朴实的笑容。
他就是西藏隆子县致富带头人巴珠,当地人都称他为“大巴珠”,藏语意为像老虎一样的人。
巴珠,1966年出生于隆子镇扎果村一户贫穷农牧民家庭,从小就锤炼出了巴珠勤劳吃苦、善良诚信的品质,也让他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和感恩。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巴珠已是一名企业家,但他没有忘记要回馈社会、回报父老乡亲。
巴珠讲解党的好政策,教育员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农牧区致富一方的能人
1995年,初中未毕业的巴珠便跟随乡亲外出务工,他去过拉萨、日喀则等地,主要在工地上做搬运工、协助员。
年轻的巴珠做起事来一点不含糊,肯使力气、爱动脑筋还从不偷懒,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修路基、推土方、运砂石……几年下来,巴珠对工地工作越来越熟悉,也积累了人脉。于是,他决定自己创业,在筹措到7万元后,便买了辆农用车拉土、运砂石,组织村里青壮年承接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小工程。
巴珠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很高,对搅拌机砂石水泥配比严格,他经手的项目质量没有半点“水分”。
项目建设过程中,巴珠不仅带动附近村民就业,还尽力帮助有困难的群众,送钱送物建房子……项目建设在哪,帮扶就走到哪。巴珠带的队伍有了口碑,接到的项目也越来越多。
从巴珠自己创业至今,他从来没有拖欠过农民工一分钱。他常说,有了党的好政策,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每次发工资,他都要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教育工人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巴珠说:“生活富裕了,我要感谢党的好政策。”2005年,巴珠光荣入党。为了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先锋模范作用,他又主动申请成立隆子县第一个非公企业党支部——扎果农牧民施工队党支部,进一步增强了内部团结,让大家拧成了一股绳。
巴珠说:“组建党支部,就是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帮扶村民,形成扶贫济困、自力更生、共同致富的合力。”
如今,扎果村农牧民建筑施工队从原来的七八人,发展壮大成为至今拥有800多名员工的永创发展建设有限公司。
他还带领公司不断拓宽渠道,目前下辖企业有隆子镇扎果村砂石厂、扎果村采石场、隆子河酒店、隆子县贫困户就业批发部、隆子县绿健蔬菜就业利民科技有限公司、隆子县聂雄高标准奶牛养殖场等。
巴珠带领公司管理人员查看蔬菜长势。
铺就群众致富路
走进隆子县“菜篮子”蔬菜基地大棚,只见红艳艳的西红柿,鲜嫩的萝卜、小白菜、莴笋、包菜遍布整个大棚,满目青红翠绿,生机盎然,几名工人正忙着进行包菜收割、搬运装车,到处呈现出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
“我们果蔬种植大棚里种了47种蔬菜,整个生长期不施用一点农药和化肥,都是使用有机肥料,是真正的绿色有机食品,蔬果肉多味道鲜甜,刚刚采摘的西红柿可以直接生吃。”蔬菜基地小组长群培介绍说。
群培是2017年从雪沙乡普卓村搬迁到隆子镇叶巴村的贫困群众。
搬迁后,群培夫妻俩就在叶巴村“菜篮子”蔬菜基地工作,有了稳定收入。2018年,群培一家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基地,群培认真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和农机具使用方法,成为技术骨干,当上了小组长。
“现在,我每月工资5000元,妻子3000元,两个孩子在县城上学,基地离家近可以照顾好家庭,感觉生活更有奔头了。”群培笑呵呵地说。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巴珠的公司还为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他们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劳有所得。
仁增多吉腿脚不便,负责灌溉;索朗巴珠因车祸被截肢后安装了假肢,负责保洁;次仁拉吉关节炎不能站立太久,平措仁青手指残疾,他们便负责撒种子……大家靠着自己的努力,生活都越过越好。
平措仁青说:“很多老板不愿意接收我们残疾人,就算有,工资也很低。现在可不一样,在基地上班轻松,每月和其他人一样工资有3000元。
“菜篮子”蔬菜基地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吸纳叶巴村搬迁群众和周边贫困户在基地工作,带动370名贫困户脱贫增收,流转叶巴村土地161亩,每年为叶巴村贫困户创收16.1万元。
不仅是“菜篮子”基地,聂雄高标准奶牛养殖场、隆子河酒店等企业都为残疾人、周边群众和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岗位,为群众铺就一条增收致富路。
平措元旦是通过隆子县招聘会到奶牛基地工作的,主要负责挤奶厅电脑操作。他说:“这里工作能学到很多知识,增长见识,收入稳定,我会珍惜工作机会,好好干下去。”
奶牛基地副厂长边巴次仁介绍说,基地目前有1000多头奶牛,年产鲜奶180吨。截至目前,项目带动就业94人,其中贫困户44人,大学生24人。下一步,企业将扩大规模,努力实现草场增绿、牧业增效、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脱贫致富的目标。
当地群众给巴珠送锦旗。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奶牛基地的有机肥生产,改善了蔬菜基地的果蔬品质;果蔬的枝叶、废菜叶、野草等,成了饲养奶牛的原料,实现了奶牛基地和蔬菜种植绿色循环发展模式。
“真情关心员工,让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一直是公司的管理思想。巴珠说,企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依靠员工,要依靠员工就必须以心换心,人性化管理。正因为如此,巴珠在企业的管理中,处处以人为本,得到了员工和群众的好评。
60多岁的加央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在奶牛基地加央负责开拖拉机拉饲草喂牛,他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巴总,我在基地干了7年,这里管吃管住,每月工资4000多,家里生活得到很大改善。”
蔬菜基地的扎西,家庭生活困难,申请了危房改造补助,家里人生病手术和生活开支把这笔钱花光了。她找到巴珠,请求帮忙建房,巴珠了解情况后,拉着材料,为扎西建了新房。
巴珠经常说,“我赚那么多钱干什么,只要项目不亏本,我尽量为老百姓多做一点儿事。”
日当镇萨琼村修桥,项目设计上没有拦水河堤,桥修完,当地老百姓找巴珠帮忙修建50米拦水坝。巴珠知道情况后,直接免费修了100米的拦水坝;
卡布村项目附近老百姓上山放牧、采药材不方便,找到巴珠希望公司提供机械修一条路上山。巴珠免费提供了一台大挖机,村上派向导领着挖机一干就是半个月,将道路修到山里,方便群众;有个5户自然村的建房项目,项目设计上没有路,修建房屋大型机械进不去,要建房先修路,巴珠自掏腰包10万元补偿给因修路占地的群众,把路修到5户群众家门口……
据介绍,多年来,巴珠的公司投资300多万元为隆子县雪沙乡、热荣乡改善基础设施;投资800余万元为72户困难群众免费新建房屋;投资45万元为南城新区28户76人易地搬迁户铺设木地板和修建阳光棚;累计出资700余万元慰问离退休老干部和道路工人、助学和改善教学设施、资助80名贫困学生上学;2015年,为隆子县捐款150万元助力脱贫攻坚;为隆子镇各行政村贫困群众送去节日慰问物资合计1000余万元;今年为疫情防控捐款250万元……
谈及未来,巴珠表示:“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成立集团公司,带领更多的群众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