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念书,农村城里都一样”
——河北省三河市城乡一体化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2011-06-02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日前,三河市东营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们在玩“狼和羊”的游戏。记者高海涛摄
记者苏婷
从天安门沿长安街东行50多公里,就到了河北省三河市的中心城区,地处京、津、唐“金三角”地带的区位优势,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全省“十强”、全国“百强”的经济实力,三河市在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的进程中,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使全市教育走上了标准化、优质化、均衡化的发展道路。5月中旬,记者随教育部组织的新闻采访团来这里感受真实的三河教育。
农村幼儿3岁都能入园
农村幼儿园与中心小学“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理”
“客——人——好!”在高楼镇第二小学幼儿园里,无论室内室外,没有人提醒,脸蛋红扑扑的孩子们都会非常自然地发出动听的问候,声音十分清脆悦人。5月12日下午,在装点得色彩缤纷、充满童趣的教室里,中(2)班的39名小朋友分成3组,围坐在铺着塑胶垫的地上进行“创作”:3名教师指导着他们用就地取材和出的泥巴,凭自己的想象捏“汽车”,充当“车轮”的是饮料瓶盖。园舍栅栏下开出的一片“农田”里,有教师带着小班孩子在种菜……这些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达到了大专学历。而这样的幼儿园,每月只收取90元托儿费。
这个服务周围13个自然村的幼儿园,坐落在高楼镇二小大门内一个独立的院子里,户外的大型玩具和彩色绘画标志着房子的性质。三河市在新建、改扩建农村小学时,统筹规划建设幼儿园,把幼儿园相对独立地建在小学内部,形成“校中有园,校园分立”的格局,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统筹发展,农村幼儿园与中心小学“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理”。近年来,三河市把所有农村小学全部建成了高标准的幼小一体化学校,打造出东营小学幼儿园、西定府小学幼儿园、杨庄小学幼儿园等43所省级示范性农村幼儿园。
2003年,三河在农村学前班的基础上“集结”财力和物力,率先在全省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在有了普及广度的基础上,该市又进一步追求保教水平的高度。2006年以来,该市累计投入2.1亿元建设资金,先后为58所幼儿园购置、更换设备,条件较好的园有了游戏室和体操房,使农村幼儿教育实现了标准化和现代化。在全市幼教发展“性质以公办为主、师资以公职为主、经费以财政为主”的策略下,三河农村幼儿园实现了全部公办、幼儿教师全部列入事业编制、幼儿园经费主要由财政列支,而幼儿收费执行国家最低标准。这让农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幼儿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极大地满足了群众对优质幼儿教育的需求。“幼儿园条件这么好,离家近交钱少。把孩子送到这里,我们实在太幸福了!”在西定府小学幼儿园门口,一位骑着电动自行车来接孩子的妈妈这样说。
“以前是有幼儿园,可那会儿是什么条件?孩子钻进草丛里都不好找,家长不愿送孩子过来。现在可不一样了,我们这个园的幼儿数量比当年整整翻了一番。”高楼镇二小校长周景强感慨地说。目前三河的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8.2%,全市在园幼儿中,农村孩子占了六成。
农民孩子人人上得起学
上初、高中和城里孩子享受同等教育资源
三河四中招收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本市南部地区农村。该校校长李振聪“晒”出的学生上学成本是:学费、杂费全不用交了,书本费现在也免掉了,县里又担负了每生每年460元的住宿费。剩下的就是伙食费了,贫困生每年有1000元餐费补助。能受惠于这笔补助的学生达到了全体学生的半数以上。
前几年,由于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过去乡镇办的初中校生源不断减少,一些学校逐渐成为条件差、质量低的薄弱校。而广大农民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对优质教育的向往十分迫切。三河市采取扩大城区学校办学规模的办法,让农村孩子进入城区学校寄宿就读;同时在位置居中、经济较好的大镇新建、扩建初中校,将周边薄弱初中并入。几年来,三河先后新建了两所城区初中,扩建了包括四中在内的5所中心镇初中,撤销了10所农村薄弱初中;同时加大投入,为农村初中完善教育设施,使之条件优于城区学校。李振聪指着还在进行施工的校园说:“头些年,县里的钱都投到了农村学校,啥项目都优先考虑他们。到这两年才轮着我们,所以现在的农村学校的条件都比我们强。”
一听到这,三河市教育局副局长孙士猛来了兴致:“我们这儿的农村中心镇初中,办学条件不但不输而且还能赶超市区的学校!”他还告诉记者,“初中城镇化可能引发教育成本高、造成弱势群体就学难的问题,我们也考虑到了。在全部免除初中生杂费、课本费、住宿费的基础上,对生活相对困难的寄宿生给予生活补贴,保证农民的孩子人人上得起学”。
在高中阶段,三河着力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通过高中阶段教育成功成才,发展定位是架设“立交桥”——三路并进,各有侧重、多样办学:一中、二中抓普通高校升学,三中抓特色和对口升学,职教中心抓技能培训。在多选面前,学生可以根据学习能力和个人需求进行抉择。
为给升入普高的学生创设均等的发展空间,三河市对同为省级示范性高中的一中、二中强力推行均衡:两校办学规模相同、教学设施相同、师资力量相同、生源基础相同。尤其在生源方面,全市采用行政手段将16所初中均等划入两所学校的招生范围,为两所高中公平竞争、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而被打造成综合特色高中的三中则开设了音、体、美特长专业和旅游、机械、动物医学等对口专业,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每年有400多名学生升入艺术或职业本科院校。作为“第三条路”的三河职业教育,新定位是服务京津、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三农。2008年,该市投资1.9亿元迁址新建了职教中心新校区,建成了数控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两大省级特色专业,技能培训实力大幅提升,办学吸引力显著增强。
农村教师待遇高过城里
聘、训、奖、补、流五项机制建设师资队伍
一栋与校舍颜色相同的两层小楼,一共10套单元住房,2009年,东营小学32岁的教师李连凤和同为本校教师的妻子,把自己的小家安进了校园里新建的教工宿舍。走进这个只能算“临时”的家,使用面积70多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厨卫齐全的格局立即引来了大家的一片赞叹声。“不光没有房租水电费,电话、宽带、有线电视都是齐全的。除了电话费,啥都不用钱。”目前李连凤已经有了6位同事邻居,他们都来自边远的各村镇,同样的宿舍还有3套在“虚位以待”。说到收入,李连凤更是喜形于色:除了实行绩效涨上来的工资,在这所学校任教每月还有500元的边远地区补助,两口子这一项收入便有1000元。
为了稳定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留住优秀教师,三河市大力提高在这些地区工作教师的福利待遇。2008年,三河根据学校与城区的距离,分别给教师发放每人每月200至8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到目前享受补助的学校已占全市学校总数的一半以上。而像李连凤免费居住的高标准教师周转房,近几年来已在10余所学校分别兴建起来。
均衡发展的关键主要在师资,三河以“聘、训、奖、补、流”五项机制建设教师队伍。他们坚持进人高标准,每年面向本科二批以上师范类院校公开招聘优秀毕业生,同时坚持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引进在职教师,几年来,已有近2000名优秀人才充实进三河教师队伍。三河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每年教师参训率达到100%;市财政每年另斥资120万元开展青年教师离岗一学期培训。而对在职教师提高学历的奖励,标准为每人每次1000至5000元不等,5年来全市共发放此项奖励350万元,惠及近2500人次。三河实行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包括要求城区优秀教师必须到农村边远学校轮岗支教1年以上、安排农村青年教师到城区学校定期培养,还包括让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送课下乡”。
“非一日之功”的改革、创新与实践,使三河教育两度获得“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市”殊荣,先后通过了河北省“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达标县”、“普及实验教学达标县”、“依法治校达标县”验收,相继被授予“河北省教育工作先进市”、“河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河北省首批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市”等荣誉称号。问对进一步发展还有什么政策上的期盼?该市教育局长李维宁脱口而出的是:“我们就盼着能把农村幼儿教师的编制问题解决了。”现在三河有近2000名幼儿教师,占了中小学教师总数的近1/3。“我们有财力,教育不差钱。希望国家出台新的编制标准,给农村幼儿教师编制,这样更能保证老百姓享受到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