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其它
第15条可以为学生建立作业档案,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评活动,让学生欣赏优秀作业,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第16条种植、饲养、制作等科学课外实践作业,鼓励学生采用照片、短视频等多种方式记录,并提供平台和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和展示。可以采用过程检查、作品展示、编制评价量表等方式对不同学生在课外实践作业中的表现和问题进行评价和指导。
初中语文
浙江省初中语文学科
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第1条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并引领学生学习过程;作业是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有效载体,影响学生学习的方式及成效。
第2条作业要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体现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应从学习单元出发进行整体设计,是学生基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积累、探究的系统呈现。作业是持续不断地收集学生学习过程性资料的方式与途径,能动态地反映学生能力的提升、思维的发展、习惯的养成。
第3条初中语文学科作业要紧扣学习目标,促成素养发展;重视听说读写,培养关键能力;控制作业总量,把握作业难度。
二、具体要求
(一)作业设计
第4条初中语文作业要重视并用好教科书的助学系统和省教研室编写的《语文作业本》,引导学生学习。
第5条教师要实施单元视域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可以以大概念为“锚点”创设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结构化的单元知识,实现深度学习。
第6条教师要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围绕“听说读写”综合设置动态的任务,倡导用问题解决的方式来设计语文实践性作业。
第7条作业具有多种类型,应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提倡分层设计和布置作业。
第8条语文作业可分课时作业、单元作业、节假日中长期作业等,它们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教师要把握不同学习时间(环节)的作业功能与特点,设计适宜的作业来促进学生的思考、理解和探究。
第9条课前作业,用于引导学生先行学习,例如可根据学情优化《语文作业本》中的“课前预学”,或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导学单,为后续学习提供依据和材料。
第10条课中作业,要努力关注重难点,紧扣学习过程设计进阶性任务,助推课堂学习。
第11条课后作业,教师要设计可供不同类型学生选择的多样化作业;提倡布置实践性作业、反思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发展学生自我建构和元认知能力,将知识与技能内化为学科素养。
第12条语文学习领域作业内容参考。
识字与写字:设置情境,围绕汉字、书法等内容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感受和表达语言文字的魅力;可以布置汉字溯源等作业,探究规律;可以临摹名家书法,体会其审美价值;运用工具书,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规范写字的习惯。
阅读与鉴赏:基于真实问题解决,设计能体现学生提取、归纳、概括、整合等不同能力水平的阅读作业;围绕作品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设置不同要求的阅读作业;设计多种形式作业,引导学生对作品创作动机、表达效果等作出合理评价。
布置整本书阅读任务时,可以借助阅读计划、导读单,规划阅读过程,掌握阅读方法;围绕学生阅读中感兴趣的话题,布置专题探究任务,借助多种方式交流阅读心得、阅读经验。
表达与交流: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设计讲述、复述与转述、应对、即席讲话、讨论、辩论等作业,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分项训练。
基于学习任务群,设计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要重视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评价量表等工具进行写作或修改。可以把写作与实践性、综合性活动融合,与项目化学习融合;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梳理与探究:基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等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设置整理性作业或探究性作业,如古诗文专题整理、小说风格探究等,提高学生积累整合、筛选提炼、归整分类等能力。引导学生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布置
第13条根据7-9年级每日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90分钟的要求,严格控制语文作业的数量和学生完成语文书面作业的时间。
第14条教师要对作业进行合理规划,尤其是布置长周期作业时,要明确时间节点、阶段内容,做到要求清晰、操作性强。同时,教师要加强作业跟踪,聚焦学生个体,提升学生作业自我管理能力。
第15条教师要提供支持性工具,确保学生高质量完成语文作业。如提供知识、方法、程序等多种类型的学习支架,指导学生尽可能自主地完成作业;如借助大数据分析,增强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等。
(三)作业批改
第16条作业要全批全改,以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检验是否达成所预期的教学目标,并将作业情况作为下一次教学的重要依据。
第17条作业批改要规范,要有二次批改。关注学生作业过程中的疑难,尤其是在长周期作业进行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适时提供指导性建议。
第18条作业批改要及时,尽量当天或隔天完成。写作及综合性、实践性的作业批改建议在一定周期内分阶段完成。
第19条作业批改要基于语文特质,针对听说读写不同类型的作业,采用合宜的评价方式,加强作业指导。
第20条作文批改可采用面批和书面评价两种方式。要对照习作要求,欣赏优点,给出修改建议;重在点拨、引导、表扬、鼓励,引导学生善于表达,乐于表达。
(四)作业反馈
第21条教师要改变“有批改无分析”现象,发挥作业的形成性评价功能;要为学生提供展示作业的机会,可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尽量外显学生思维过程,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
第22条教师要对学生作业进行跟踪评价,梳理发展变化的轨迹,及时反馈不同阶段作业质量的完成情况。
第23条学校语文教研组要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群、不同阶段的作业要求,加强对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与指导,定期组织作业设计、批改等各项评选,开展展示交流活动。
初中数学
浙江省初中数学学科
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第1条数学作业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要秉持素养导向,为落实学生的“四基”、“四能”提供载体,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2条作业设计要体现教学评一致性。依据学业质量标准,整体把握作业的目标体系,注重横向联系和纵向延伸,统整思考作业和教学的关系,让作业与教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目标整体实现。
第3条要从学习设计的视角来认识作业;作业应具有引导预习、促进理解、诊断学情、引导合作、知识整理、习惯养成等功能。
二、具体要求
(一)作业设计
第4条要注重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设计作业,体现知识的结构化,问题的综合性;避免过多过于零散、孤立、割裂的习题式作业;通过作业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会知识结构,形成核心概念。
第5条作业设计要突破封闭式、指向单点知识的习题式作业,将作业作为学习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习设计的角度设计作业,为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整理、自主探究提供学习支架。重视创设真实情境,重视设计合理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探究。
第6条作业类型要丰富,形式多样。除书面形式的作业外,应适时增加实践探究类、项目设计类等多种形式作业;书面作业与非书面作业相结合,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相结合,短周期作业与长周期作业相结合;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第7条要依据课程标准中有关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参照所学教材的内容,科学合理定位作业难度,通过选编、改编、创编,设计出科学、有效的数学作业,不刻意拔高难度,不人为增加难度,避免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切实做到教、学、评一致性。
第8条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层次上应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有利于展示与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作业布置
第9条精选与本课时内容匹配、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利于知识和技能巩固的适量习题作为基础性课时作业。适当增加联系生活实际、富有思维含量、利于学生观点表达和同伴项目学习的实践性作业和跨学科内容作为课外作业。
第10条充分利用浙江省教研室编写的《数学作业本》,在此基础上研究并改编相应试题。严格控制作业量,难度适当,确保学生能在合理的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第11条布置作业要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兼顾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探索多种模式的分层作业,注重统一布置与自主选择相结合;尝试探索基于学情的弹性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作业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第12条所有作业教师必须在布置前做一遍,对每个试题的目标定位、水平要求、难度系数进行研判和把握,确保作业设计科学、严谨,作业量与作业难度合理。
(三)作业批改
第13条作业批改不仅是督促学生学习、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途径,更是教师研究学生、反思教学的重要证据与载体。作业批改应及时有效,教师应全批全改,杜绝让学生或家长批改作业。
第14条要发挥作业的激励和沟通功能,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能通过合适的批语来指导学生学习,指出学生错误原因,并给出激励性中肯评语,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
第15条批改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和分析作业中常见的典型错误,充分发挥作业的研究功能,根据学生作业错误产生的原因,反思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等方面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向与策略。
第16条定期选择部分学生进行面批;既是更真实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思考过程的方式,也是深入、有针对性指导学生。同时对学生作业错误,应要求规范订正,教师再次批改。
(四)作业反馈与指导
第17条作业反馈不仅仅是作答结果本身,包括学生作业态度与习惯、过程性思考、作业整理与反思等,应将作业反馈作为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习习惯与方法的重要渠道。
第18条作业反馈要重视针对性与有效性。有典型性、有代表性的问题,要进行集中反馈,凸显问题本质,通过充分变式与辨析,引导学生突破认知迷思点;个别、非典型性问题,可进行个别指导,单独辅导。
第19条作业反馈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不仅仅是告知错误点或是正确作答,更要关注对学生理解障碍的突破、知识系统的整理、补偿学习的跟进,强调诊断分析、及时反馈与针对指导,发挥作业诊断与补偿功能。
第20条根据作业中反映的问题,作业反馈与指导方式多样化,如:教师主导分析、学生自我剖析、同伴间相互启发、优秀作业案例或典型作业展示等。
(五)其他
作业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师链接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要枢纽,为此教师应当加强作业设计能力,将作业设计融于教与学,提高教学评一致性。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中应加强作业设计、实施方面的指导与管理。
第21条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学校要指导教师科学合理设置作业目标、明晰作业所属的属性、加强作业质量评价与调整,提高作业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