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初中网 > 丹寨县 > 正文

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秀工作案例(下)

日期:2024/10/1 9:35:20 浏览:

威海市委、市政府坚持高点定位,大胆探索,积极稳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任务,2013年所辖4个区市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2014年被确定为全国7个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实验区之一。

一、夯实基础,促进办学条件标准均衡。全市学校总体布局均衡合理,城乡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统一标准。办学条件同步改善,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

二、突出重点,推动教育质量内涵发展。坚持市域统一标准、城乡统一配置原则,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全域均衡教师资源。坚持市域统一标准、市域共享共用原则,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优质资源全域覆盖。市教育局与所辖所有中小学实现了网络链路光纤高速互联互通,中小学“校校通”达到100%、多媒体“班班通”达到99%。

将学校特色发展作为以质量为核心的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校育人质量。以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试点为契机,推动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引导义务教育向质量内涵方向发展。全市取消了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级,全面实施划片招生和就近入学,实现全市范围内义务教育无择校。普通高中招生指标根据初中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结果,按85%的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

三、强化机制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坚持高点定位,强化协调联动。市政府先后出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意见和评估体系,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16部门参与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市级政府牵头、各责任部门共同参与的横向联合推进机制。通过“市级定政策、定目标、定进度,县级抓落实、抓投入、抓管理”的办法,构建起市级政府统筹、区市政府实施的纵向联动推进机制。同时,强化考核评估,巩固发展成效。

河南省新郑市: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形成教育合力

近年来,新郑市坚持“均衡普惠和优质特色”两个重点,强力推进“四大工程”,努力探索“从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的初级均衡,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均衡,再到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之路。

一、教育合力工程:教育均衡发展“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认真落实“以县为主、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坚持政府主导,强化部门职责,完善督导机制,努力打造教育均衡发展的硬环境、大格局,全市上下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和教育合力。

二、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教育资源配置“统筹协调、均衡达标”。按需撤并,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完善机制,切实加强经费保障。统筹师资,着力推进队伍建设。编制上力求“教育优先”,确保师资力量“够”。政策上力争“三个倾斜”,确保农村教师“稳”。管理上力促“专业发展”,确保队伍素质“高”。招生改革,引领学校规范发展。2011年实施十二年免费教育,减轻初中升学压力,区域内形成了办学条件基本相当、学生基本不择校的良好格局。

三、共同体建设工程:交流共享让城乡教育“互帮互动、共同提升”。“云信息网络”促进城乡教育“探究”共享。在所有中小学和教学点全面使用“班班通”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研究融合,实现了城乡教师网络学习和网上教研“人人通”。

“大交流平台”促进城乡教育“协同”共进。校际交流平台促学校综合提升,主题论坛平台促队伍思想碰撞,师资交流平台促教师专业成长。

四、内涵提升工程:个性化发展促城乡学校“优质高效、各具特色”。一方面持续推进“多元课程”建设,中小学开发出符合本校和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300余项;另一方面统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道德课堂”实践探索、“动感高效”课堂等教学形态推动了全市课堂生态文化的形成。

湖北省宜昌市:科学布局标准化建设推动整体均衡

宜昌市是三峡工程所在地,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山区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0%以上。2013至2014年,13个县市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

一、优化校点布局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以县域为单位,组织编制全市中小学布局规划,确保布局调整科学性。连续6年召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现场会,明确由县、乡两级政府负责布局调整工作,使人民群众从思想上、行动上积极支持中小学布局调整。

二、建设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根据实际,分别于2002年、2005年开始实施农村保育寄宿制合格小学建设工程和标准化初中建设工程,主要解决农村寄宿学生生活设施设备配套和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配套建设,让学生喝上热水、吃上热饭、洗上热水澡。

三、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战略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着力化解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全面实施城乡教师援助工程,着力加强教师分层培养培训,初步形成一支以杰出校长和宜昌名师为龙头,市级学科带头人为中坚,县级优秀教师为基础的骨干教师队伍。

四、整体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立足于课堂,立足于学校,立足于评价,建立健全课程、质量监测和学生评价体系,深化初中学业评价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现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普通高中招生三方面的突破。

五、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全面实施基于互联网与电子白板技术平台的“班班通”工程,加快打造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着力加强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

湖南省湘西州泸溪县:待遇职称倾斜确保教师扎根农村

泸溪县是“老少边穷库”国家级贫困县和革命老区县,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坚持“三个倾斜”、实施“三大工程”、创新“三种模式”,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坚持“三个倾斜”,确保城乡师资水平均衡。一是调配机制上倾斜。推行中小学教师定岗招聘录用制度,将90%新进教师分配到农村任教;推行定期服务制度,每年选派100名乡镇中心完小教师到片村小锻炼,全县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到农村学校服务时间不少于一年。二是经济待遇上倾斜。坚持教师工资优先发放、福利待遇优先落实、培训奖励经费优先保障的“三优先”政策,确保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到位。三是政治待遇上倾斜。评优评奖、职称评审向农村教师倾斜,在评选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时,将80%的指标投放到农村学校。

二、实施“三大工程”,确保城乡办学条件均衡。实施城镇学校班额均衡化工程,认真做好新建学校规划和城镇学校扩容提质。实施农村学校建设标准化工程,推进农村学校“除旧换新”。实施城乡教育信息化工程,加快城乡教育“三通两平台”建设。

三、创新“三种模式”,确保城乡教育质量均衡。创新城乡学校帮教模式。大力实施“关爱工程”,完善“领导包村、干部包组、党员包生”全方位关爱体系,全县2万余名留守学生实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学有人教;开展“捆绑式”支教,每年选派100名城镇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帮助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推进模式。逐步推进“高效课堂”“生本教学”等4种课改模式。全面落实每天“三个20分钟”活动,使学生都能开起口来说话,静下心来写字。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让每个学生接受最适合的教育

近年来,佛山市顺德区加强顶层设计、填谷扬峰,抓住义务教育发展的“牛鼻子”,以“一个目标”“两个破解”“三维构建”的措施,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优质发展。

一、“一个目标”:让每所学校都成为“名校”。顺德区将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定位于提高质量、提升内涵,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都成为名校,让每个学生接受最优质、最适合的义务教育。

二、“两个破解”: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中的难点问题。破解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入读难题。建立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就读机制,坚决落实“两个为主”政策,非户籍学生100%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目前,共有近13万名的非户籍适龄儿童在顺德接受义务教育,占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58%,其中88%以上在公办学校就读。

破解城镇新建住宅小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难题。为满足城镇化带来的学生布局的变化,顺德区对新建住宅小区基础教育设施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保障教育资源及时配套。

三、“三个构建”:驱动创新促每一所学校内涵提升。构建有力于激发学校活力的管理机制,让社会资源广泛进入学校,形成发展合力;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促进特色发展。

构建有利于学校内涵提升的评价制度。全面实施学校自主发展评价体系,改变学科教学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成立学生综合素质成长记录册,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

构建有利于形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格局的保障机制。改革教师人事制度。统一城乡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城乡教师引入标准及统一公开招聘制度,实现教师待遇“同城化”。

完善校际帮扶和各项保障机制。在全区建立“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共52个,涵盖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通过“跨校结对”“跨校带教”“跨校共研”的形式,推进校际共同提升。不断提高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并由学校自主编制预算。

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每所学校都可随时参观检查

蒙山县紧紧围绕“均衡发展”主题,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小县办强教育、贫困县办先进教育、山区县办均衡教育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路径。

一、加大经费投入,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财力保障。近10年,全县义务教育投入近4亿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达1.7亿元,占40.1%。清理和化解“普九”债务1568万元,偿还率达100%。

二、建设“合格学校”,均衡提升城乡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2006年启动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全县投入专项资金4900多万元,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全县83所义务教育学校通过评估验收,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69%。

三、实施“薄改计划”,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基本目标。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先后投入近4亿元,新建、扩建校舍13万多平方米,改造危房9.5万平方米,城乡学校设施完善率由10年前的52%提高到2014年的99%。实施“薄改计划”,近3年统筹投入3633万元,全县村级完全小学以上学校的教学设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化学校建设配备标准。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梯队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专家素养和世界眼光的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和提高教师待遇,2006年实行校长津贴、边远山区教师津贴,每人年均1200元,设立教育教学专项奖每年100万元。同时,搭建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大平台,并以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