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职业教育高品质发展。实施中职领航计划,抓好省优质职业学校、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十四五”期间,泗阳中等专业学校创建成省级领航计划职业学校。优化职业学校资源配置,新建泗阳成子湖中等专业学校并招生。拓宽“双师型”教师来源渠道,畅通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双向兼职通道,积极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未来五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总数达到75%以上。
专栏4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项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搭建中高职“3﹢2”、中高职贯通培养“3﹢3”培养渠道,实现文化基础加强、专业领域拓宽、实践能力提升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推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开展现代学徒制专业试点,实施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改革。优化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实现与县域主导产业匹配度达70%以上。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未来五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总数达到75%以上。“十四五”期间,泗阳中等专业学校创成省级领航计划职业学校,积极创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泗阳分院。
六、推进教育开放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构建以县开放大学、老年大学为骨干,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和居民学校为基础的终身教育体系。“十四五”末,终身学习网络覆盖率达45%,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保持在50%以上。
(一)建立全面终身学习“立交桥”。推动渠道畅通、方式灵活、资源丰富、学习便利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满足个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鼓励开放大学开展学历继续教育,完善注册学习制度和学习服务措施。强化职业学校的社会培训功能,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技能教育培训。发挥社会机构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作用,促进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健康发展。探索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体验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大力推广移动学习、体验式学习。相关职能部门利用自身条件,扩大群众公共学习资源。通过财政支持、社会资助等多种形式,扩大社区教育资源和场所。
(二)优化社区教育体系。加强县乡村三级社区教育建设,将社区教育与基地、企业、社团等有机结合,争创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教育资源向社区教育延伸,主动对接市民多样化学习需求。大力推进退役军人、务工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大力推进社区讲堂、职工学堂、名师工作室等各类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形成面向全体居民的社会化学习网络支持体系,持续推进“全民学习活动周”“书香社区”“书香家庭”等活动,培育终身学习活动品牌。
(三)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推进养教结合,探索老年文化娱乐、健身相结合的教育新模式,建设以老年大学为主阵地、社区教育机构为依托、远程网络教育为重要形式的社区全覆盖老年教育网络。
七、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坚持把教师队伍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石,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不断浓厚,努力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队伍。
(一)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融入到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实践全过程。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纳入教师培训必修课程,引导广大教师深刻理解掌握科学体系和丰富内涵,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首要标准,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依据。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激励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教师。加强师德教育和典型培树,发挥师德标兵、最美教师等多项评定的引领作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激励教师充分彰显师德精神。建立师德负面清单,依法依规查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严格落实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度。
(二)深化教师队伍管理制度改革。统筹教师编制管理,推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根据新型城镇化、教育制度改革等情况,适时核定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各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总额,按照班额、生源变化等情况,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学校之间统筹安排使用、合理调剂,缓解教师编制和岗位结构性短缺问题。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5%。创新职称评聘机制,按照区域内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总量的10%增设高级特设岗位,动态管理,统筹安排,主要用于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选聘一线优秀教师。取消教科研训部门职称比例限制,打通中小学中级和初级教师岗位比例,对乡村教师申报职称按规定给予政策倾斜。完善教师待遇保障制度,建立中小学教师与本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增长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本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教师激励机制,绩效工资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和成绩突出的教职工倾斜。
(三)优化教师补充机制。完善教育主管部门主导,人社部门指导监督,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公开招聘机制。按照编制总数足额招聘教师,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师范生培养院校优秀毕业生和其他院校硕士以上优秀毕业生以及紧缺急需学科的专任教师,采取直接面试、考察等方式招录。每年根据教职工编制空编情况补足补齐人员。落实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超前储备乡村学校优质师资。
(四)全方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县财政局按照不低于本地教师工资总额的1.5%比例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专业学校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校内教师培训经费,依托国家、省、市、县、校五级培训体系,统筹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完善新教师三年成长培训系统方案,促进新教师由合格向优秀转变。用好省教师海外研修支持政策,每年选派15名左右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到国外进修。加强教研科研队伍建设,根据新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按学段学科配齐教研科研人员,选拔聘用一批兼职教研员,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教科研队伍。强化班主任工作激励机制,实施班主任育人能力专项培训,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将班主任工作经历作为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把班主任工作量纳入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计算。实施乡村校长“领雁工程”和乡村教师“助力工程”,发挥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和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作用,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力争到2025年,建设认定省、市、县三级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20所以上。建立校长(园长)后备人才培养制度,推动校长(园长)队伍高质量发展。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采用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形式引进市外名教师、名校长,享受人才引进相关优惠政策。着力培养本土教育高层次人才,健全市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级名教师、省级以上名教师梯队培养体系;实施名教师、名校长“双名”培养工程,并通过强化激励措施予以保障。五年内培育市级名教师6名、市级名校长2名、学科带头人32名,培育市级骨干教师60名。
八、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创新教育督导机制,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加大招生与考试制度改革,全面探索新评价体系,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是“十四五”期间我县教育综合改革的主要突破点。
(一)建立完善督导评价体系。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督促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政机制,深化指导各级各类学校规范办学、提高教育质量的督学机制,优化科学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监测机制,有效发挥教育督导“督导评估、检查验收、质量监测”职能,通过督导评价的结果应用,强化教育督导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加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学校坚持质量核心,实现教育向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迈进。落实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廉洁高效、专兼职结合的督学队伍,促进督学队伍专业化发展。建立完善督学培训制度,促进督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改革兼职督学工作机制,确保兼职督学正常开展教育督导工作,将责任督学的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将优秀责任督学纳入教育部门年度表彰,对年度考核不称职的责任督学,取消其督学资格并予以解聘。
(二)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建设。落实《江苏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教育城域网提升改造工程,实现千兆进校、百兆进班,无线网络覆盖教学、办公及主要活动场所。实施智慧校园创建工程,加强名师空中课堂和城乡结对互动课堂建设,实现优质资源同步共享。力争到2025年,智慧校园创建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比例达80%,用好省名师空中课堂、城乡结对互动课堂、网络名师工作室等江苏版“三个课堂”。将教育装备标准提升与智慧教育有机结合,加强智慧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全面提高现代教育设备与智慧教育平台的使用效益。
(三)深化招生与考试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高考改革,加强对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政策以及命题规律、高考评价体系的研究,实施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积极做好高考政策宣传与考试组织实施工作。以初高中人才培养衔接为导向,提高高中和初中教育连贯性,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更好地适应和对接新高考改革。全面落实中考中招政策,促进招考公平。
(四)完善教育评价制度。贯彻落实中央、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及系列配套文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创新评价体系,推动五育融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改革,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系统推进学校、教师、学生和用人等关键领域评价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多元的教育评价体系,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稳步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和教育质量检测评估体系。建立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融为一体的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到2025年,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泗阳特色、体现苏北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五)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新课改实施力度,完善学科核心素养建设工作。抓实教师优质课比赛、基本功大赛等赛事活动,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十四五”期间,打造出一批具有泗阳特色,富有影响的示范课模式。持续推进“双减”政策落实,深入实施作业、手机、睡眠、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落实好教学“六认真”为核心,以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为支撑,推动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将对全县中小学的教学视导、集体视导与研训员学科个性视导相结合,集体视导每年不少于1次,研训员学科指导每周不少于4次,对薄弱学校和问题突出学校实施专项视导。全面推行中小学分层次阳光作业制度,纳入学校考核评价指标,切实提高作业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实施“强科提质”行动计划,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推进学科队伍、学科课程和学科资源建设,形成一批精品学科课程和一支善于钻研的教科研队伍。2025年,建成省级课程基地6个以上、市级课程基地10个以上、县级课程基地30个以上,建成市级名学科3个以上。
专栏5落实“双减”工作
实现一个“目标”,即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以及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