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项目牵引力。全面扩大有效投资。大力实施“五网㉒”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成有效支撑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基础设施体系。持续优化市场准入,建立健全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项目库,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通过ppp㉓等模式参与重点项目开发建设,扩大民间资本投资。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继续落实县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机制,确保项目快速落地见效。全面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等17个重大项目;全面加快凤糖至糯米滩三级公路等23个在建重大项目进度;力争启动建设兴达化工年产10万吨甲醛等22个重大项目;配合推进S210融水和睦至柳城二级公路前期及建设和加快推进G323柳城绕城公路、凤山至社冲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大埔复线桥、凤山南丹大桥等项目前期及建设工作;谋划开展龙头至古砦公路(含龙头桥)项目。强化项目要素保障。优化审批服务,提高审批效率。多措并举保障重大项目用地,探索灵活多样拆迁安置方式,解决项目落地难问题。做好重点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支持。持续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帮助解决项目资金难题。
二、聚焦加快同城化,奋力实现“三个突破”,主动融入区域联动发展
力促重大改革新突破。深化国资国企、投融资体制改革,发展壮大政府平台公司,加快完成柳华、伏华农场改制工作;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服务流程,完善县、乡、村三级网格化服务平台;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商事服务,全面实行“一网通办”“异地可办”,推行App办事、移动支付,推广电子证照等新模式,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强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土地流转、集体产权制度和宅基地改革,探索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土地信托等新型经营模式;实施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创新农业节水灌溉体制机制,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强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积极创建农业机械化示范区。探索城乡融合发展和城乡人口流动体制机制,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统筹推进城乡服务均等化水平,构建城乡互补、协调发展新局面。
力促区域融合新突破。全面推进县城向东开发,打造柳城东高速路口至鸡公山道路沿线经济长廊;加大与柳州城建集团、北城集团等公司合作开发力度,推动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范围的义贯发展。加快建设内联外通的城乡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打造柳城至柳州“半小时通勤圈”和县城至乡镇“半小时经济圈”。主动承接北部生态新区优质中高端木业产业、柳州汽车后市场相关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构建“二横二纵㉔”高速公路网络,配合实施三柳城际铁路、柳州城区至柳城县域(郊)铁路项目前期工作,争取设置三柳城际铁路柳城客运站,实现与市区同城化发展。充分依托交通互联互通、区位优势和产业衔接,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专业市场、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谋划县城、凤山、社冲三个重点区域的货运码头和旅游码头,以及柳城河西物流园、沙埔物流园建设,构建商贸物流新节点。
力促招才引智新突破。围绕“四大产业园区”,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定向招商力度,深入实施“三企入桂”行动,引进一批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上下游衔接好的产业企业落地,全面完成区市下达招商引资工作任务。推进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产业链招商,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健全招商引资绩效考核机制,强化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和竣工达产率等“四率”考核。全面落实人才优惠政策。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积极落实好教育、医疗、工程技术类等本土人才定向培养项目,着力打造“名校+教联体”“市县医联体”,逐步完善人才机制体制改革,确保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
三、紧扣乡村振兴,积极开展“四项行动”,着力推动城乡协调共进
开展产业提升行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保持粮食生产稳定。持续抓好生猪生产,加快推进生猪全产业链发展,力争实现生猪出栏53万头,保障“菜篮子”有效供给。加快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升级,围绕打造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方位宽领域增强示范带动效应,全力创建螺蛳粉原材料生产基地县。引导特色农产品集聚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整体提升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水平,打造一批知名农业品牌。做优做强柳城糖料蔗产业,推动柳城糖业全产业链建设往高科技、精细化发展,实现生态良性循环;挖掘柳城传统“糖文化”,谋划推动农业观光旅游;加快甘蔗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打造“中国北缘糖料蔗培育育种中心”。提升培育一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市场化主体,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商品化利用。
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抓好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巩固已建成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成效,探索有柳城特色的乡村建设经验,形成以屯带村、以村带镇、以镇带县的工作格局。全力推进特色城镇建设。今年重点支持2至3个乡镇实施特色化改造提升。大埔、沙埔、六塘、马山四镇依托工业区建设,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凤山、太平、古砦、东泉以特色小镇创建为主,推进文旅农旅结合发展;社冲乡依靠近郊优势,着力打造柳州市放心蔬菜基地;寨隆镇、冲脉镇打造高效农业示范区;龙头镇发挥生态优势和历史人文底蕴,打造独具魅力的“滨江小镇”。加强农田整治和水利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全面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提升全县农村公路的管养水平。有序推进一批农村饮水、污水处理设施、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
开展服务惠民行动。着力补齐农村公共服务领域供给短板,切实打通农村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乡镇政务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启动建设龙头镇行政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12个乡镇文化站配套设施、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大幅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针对特殊群体等开展全程帮办、代办、上门办服务,实现基层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持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抓实抓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
开展生态治理行动。持续推动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提升,抓好秸秆禁烧宣传、防控和综合利用,推进禁烧区域监控全覆盖;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利用高科技手段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全天候监测,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科学化水平。持续实施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着力推进“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加强小流域治理,进一步抓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进一步彻落党实河长制,深入开展江河湖库水环境治理。持续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加强管控涉重企业,抓好辖区污染地块的风险防控及修复治理。重点开展环境隐患排查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集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自治区生态环境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继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以良好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经济产业的发展。
四、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理念,重点发力“六大领域”,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扶危济困。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不摘㉕”要求,进一步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强化产业就业帮扶,健全完善产业脱贫机制,落实社会保障兜底措施,巩固好来之不易的攻坚成果。建立健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长效机制,持续推动贫困地区发展,聚焦产业发展“八要素㉖”,助推群众增收致富。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做好救助帮扶,加强城乡低保人员、优抚对象、困境儿童、受灾群众等群体生活保障。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重大疾病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专项救助制度,有效衔接相关政策制度,拓展社会救助覆盖面。巩固根治欠薪成果,实现恶意欠薪案件动态清零。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关爱服务。
强化社会保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制度,逐步实现法定人员社会参保全社会覆盖,逐步提升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参加社会保险比例,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水平。落实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15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5000人次以上。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养老服务体系,打造1个养老服务示范机构、1个健康养生养老小镇,实现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0%覆盖,农村社区30%覆盖,社会化运营率达80%以上,全县基础养老服务设施“翻番”,基本养老服务应保尽保。
推动教育振兴。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0.1%以上,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覆盖范围,将龙美希望小学和太平小学分别纳入文昌小学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管理,发挥集团学校良好带动作用。加快学校改扩建及布局调整,引导乡镇初中向县城集聚,提高整体办学效益。新建改扩建柳城中学东校区、大埔中学,启用城东中学。启动城东小学规划建设,谋划特教学校迁建项目,加快建设两所高中教学(科技)、体艺综合楼等项目。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实施校长职级制,进一步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和绩效奖励分配方案,提升教师队伍活力。用活用好“教联体”模式,进一步提升师资水平及教学质量。
推动文化润县。以重大文旅项目工程建设为示范引领,主抓知青城、稻花飘香旅游区、红马山、凤山特色小镇等四大龙头项目及禅韵寻古休闲游、仫佬多彩民俗游、山水度假露营游等3条主题游线路打造,着力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聚焦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大力推进巨猿洞遗址公园开发。加强对古砦周边古民居古村落的保护利用,着力构建文物非遗文创产业。围绕献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组织创作一批文艺精品。推进基层文旅设施建设规范化,加快“四馆四中心”建设;启动体育中心项目开工,完善东区体育配套设施;继续推进“壮美广西 智慧广电”建设。建好管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推动“百村百戏”建设,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建设健康柳城。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强化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加强感染性疾病科、传染隔离病房及重症监护室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药品储备制度及供应机制,实现医保、医疗、医药联动;织牢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实施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县人民医院综合楼、中医医院二期工程建设,谋划县疾控中心整体搬迁、东泉中心卫生院和凤山卫生院整体迁建、乡镇卫生院康养中心建设及县光荣院一期工程等项目。深入推进乡镇卫生院参与
文章来源于:http://chuzhong.ljyz.com.cn 初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